劉桂榮 滕秀芹
(齊魯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濟南 250200)
?
父母參與對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自主性動機的中介作用*
劉桂榮 滕秀芹
(齊魯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濟南 250200)
基于自我決定論的理論框架,運用測量法對濟南市兩所打工子弟小學的601名流動兒童進行問卷調查,考察流動兒童感知到的父母參與、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發現:(1)父母參與均顯著正向預測學業成績。(2)自主性動機顯著正向預測學業成績;控制性動機對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不顯著。(3)自主性動機在父母參與和學業成績間起中介作用。其中,自主性動機在父親參與——學業成績中起完全中介,自主性動機在母親參與——學業成績中起部分中介。(4)父親參與、母親參與和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不同。母親參與對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具有更強的預測力。
流動兒童;父母參與;自主性動機;學業成績;自我決定論
在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中,出現了流動兒童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流動兒童是指6~14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流動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的兒童(劉霞,趙景欣,申繼亮,2013)。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14歲以下流動兒童已達2000多萬。眾多研究關注流動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如心理健康(王麗萍,2012),自尊(李曉巍,劉艷,屈智勇,2010),問題行為(李燕芳,劉麗君,呂瑩,駱方,王耘,2015),幸福感(劉霞等,2013)等。而學業成績是影響中小學生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形成同伴圈子的重要參照指標(Eccles,Wigfiedld,& Schiefele,1998),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流動兒童跟隨父母從熟悉的農村來到城市,面對陌生的環境,更需要家庭系統的支持(李曉巍等,2010)。家庭關懷預測流動兒童的自立人格(彭陽,譚千保,申雯,2014)。曾守錘(2010),龐維國,徐曉波,林立甲,任友群(2013)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張云運,駱方,淘沙,羅良和董奇(2015)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通過父母的教育投資的中介作用影響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
作為學生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且積極的影響因素(Zhang,Hsu,Kwok,Benz,& Bowman-Perrott,2011),父母參與是父母對子女日常生活了解、感興趣及樂于參與的程度(Wong,2008),如他(他)從來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我交談;他(她)經常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我交談;他(她)有時候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我交談;他(她)總是有足夠的時間與我交談。有研究發現父母參與正向預測初中生的學業成績,并且在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學業成績的關系間起中介作用(喬娜,張景煥,劉桂榮,林崇德,2013)。但是父母參與如何影響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有待進一步考察。
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和內部動力(張景煥,劉桂榮,師瑋瑋,付秀君,2011)。王振宏和劉萍(2000)發現內在動機與高中學生的學業成績顯著正相關,外在動機與學業成績顯著負相關。王有智,王淑珍和歐陽侖(2005)發現內部動機顯著正向預測貧困地區初中生的學業成績。
以上研究從內外部二元劃分的視角來分析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Deci和Ryan(2000)提出的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則按外部動機的內化程度來考察動機及其作用。根據自我決定程度,SDT將外在調節和內攝調節稱為控制性動機(controlled motivation),這種動機是指個體出于內部或外部的壓力而行動;而將認同調節和內部動機稱為自主性動機(autonomous motivation),是個體基于自己的意愿及選擇而行動(Vansteenkiste,Ryan,& Deci,2008;Ratelle,Guay,Vallerand,Larose,& Senécal,2007)。
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環境塑造的結果(張景煥等,2011)。感知到的教師的自主支持能預測學生的自主性動機(Taylor,Ntoumanis,& Standge,2008;Taylor,Ntoumanis,& Smith,2009)。對環境因素、動機及相應結果的三者關系進行考察發現,環境會通過影響動機進而影響行為結果(Vallerand,Pelletier,& Koestner,2008)。張景煥等(2011)發現,當成人的激發類型為中度控制、中度自主和高度自主時,能正向預測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性動機,并進而預測其創造思維。因而,在本研究中,動機可能在父母參與和學業成績關系中扮演中介角色。
另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在學業適應上,父親和母親可能扮演著不同角色。如有研究(朱丹,王國鋒,劉軍,彭小虎,2013)發現,相比父親,母親的溫暖理解和支持是流動兒童心理彈性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有研究發現,相比母親的學歷,父親的學歷對普通小學生的學校適應(包括同伴關系、學校態度和學業行為)的影響更大。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基于SDT的理論框架,考察父母參與和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及動機的中介作用,并試圖考察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對流動兒童學業成績影響的差異。
2.1 被試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法,從濟南市兩所打工子弟小學四、五、六年級共15個教學班選取601名流動兒童作為被試。其中男生307人,11.33±0.87歲;女生294人,11.28±0.84歲。四年級221人,10.45±0.40歲;五年級206人,11.25±0.44歲;六年級174人,12.34±0.34歲。所有被試11.30±0.86歲。參照有關文獻(劉霞等,2013),流動兒童的選取標準為:父母為農民工,戶口在農村老家;非濟南出生。
2.2 研究工具
2.2.1 父母參與
采用Grolnick,Ryan和Deci(1991)編制的“對父母的感知問卷”(Perceptions of Parents Scale,POPS)(兒童版)來測量子女對其父母的參與和支持程度的感知。本研究采用先前研究(喬娜等,2013;Liu,Zhang,Zhang,Lee,Wang,& Brownell,2013)使用過的中文版問卷。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選取其中的父母參與分量表測量兒童感知到的父母參與。共包括10個條目,其中5個條目測量感知到的母親參與,5個條目測量感知到的父親參與,均為四點計分。要求學生在最符合他們父母的描述下打勾。本研究中父親參與、母親參與的內部一致性分別為0.79和0.70。
2.2.2 動機調節方式
采用Ryan和Connell(1989)編制的“學業自主調節問卷”(Academic Self-Regulation Questionnaire,標準版)來測量學生的動機調節方式。本研究采用先前研究(Liu et al.,2013)中使用的中文版問卷。問卷四點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由被試對做家庭作業、課堂作業、課堂上努力回答難題及爭取好的在校表現的各種原因與自己符合程度做出判斷。本次研究中,外在調節、內攝調節、認同調節和內部動機四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0.82、0.80、0.83和0.89。
鑒于外在調節和內攝調節,認同調節和內部動機兩兩顯著高相關(r分別為0.65和0.70,ps<0.001),參照先前研究(Liu et al.,2013;Vansteenkiste,Zhou,Lens,& Soenens,2005),本研究依據外在調節和內攝調節的均值計算控制性動機,依據認同調節和內部動機的均值計算自主性動機。
2.2.3 學業成績
獲取學生該學期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功課的期末考試成績。考慮到被試來自不同學校的不同年級和班級,把各科成績以班為單位進行標準化,得到了三門功課的Z分數,再取三個Z分數總和作為學生的學業成績。
2.3 程序
本研究主試均由具有豐富施測經驗的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專任教師擔任。在正式施測前,對所有主試進行指導語、問卷構成和內容及施測注意事項的培訓。現場施測時,采取整體施測的方式進行,每個班級由2名主試負責,學生獨立完成問卷,時間為20分鐘,當場收回。采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1 描述統計
流動兒童的父母參與和動機的平均數和標準差見表1。對流動兒童感知到的父親參與、母親參與,自主性動機和控制性動機做了配對t檢驗,結果他們感知到的父親參與顯著低于母親參與,自主性動機顯著高于控制性動機。

表1 父母參與、動機及學業成績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注:表中呈現的是父親參與、母親參與、自主性動機和控制性動機各維度上的M和SD,而學業成績是其Z分數的M和SD。Cohen’sd反映的是t檢驗的效果量;*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2呈現的是各變量的相關矩陣。從表2中可以看出,(1)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表現出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顯著高于男生。(2)各變量均沒有年級差異。(3)流動兒童感知到的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顯著正相關。父母參與、動機及學業成績的相關表現出相同的模式,父母參與均與自主性動機、學業成績顯著正相關,與控制性動機的相關不顯著。(4)自主性動機與學業成績顯著正相關,控制性動機與學業成績相關不顯著。

表2 父母參與、動機及學業成績的相關矩陣
3.2 父母參與對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
從前面的相關矩陣可以看到,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存在較強的高相關(r=0.48,p<0.001),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抑制效應(suppression effects)(Vansteenkiste et al.,2005),在回歸分析時,控制了性別的影響后,分別考察父親參與、母親參與對學業成績的獨立作用(見表3)。結果發現,父親參與顯著正向預測學業成績(β為0.11,p<0.01;ΔR2為0.01,p<0.01),母親參與顯著正向預測學業成績(β為0.19,p<0.001;ΔR2為0.04,p<0.001)。

表3 學業成績對父母參與的回歸分析
注:a0女,1男;由于父親參與、母親參與上均沒有年級差異,故在回歸分析中沒有控制年級因素
3.3 動機對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
采用回歸分析,在控制性別影響后,考察了動機對學業成績的獨立預測作用。首先取自主性動機和控制性動機的Z分數,然后取得乘積項,以考察自主性動機與控制性動機的交互作用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即以學業成績為因變量,以自主性動機、控制性動機及其乘積項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學業成績對動機的回歸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當自主性動機、控制性動機及其乘積項進入模型后,模型的解釋率有顯著的增加(ΔR2為0.04,p<0.001)。其中,自主性動機正向預測學業成績(β為0.20,p<0.001),控制性動機及交互項對學業成績沒有顯著預測作用。
3.4 動機在父母參與——學業成績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為了檢驗本研究的主要假設,動機在父母參與和學業成績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構建中介作用模型,見圖1所示:

注:a、c分別為父/母親參與單獨預測動機、學業成績的標準化的回歸系數,b、c’為父/母親參與和動機共同預測學業成績時各自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a、Sb、Sc、Sc’分別為對應的標準誤。圖1 動機在父母參與預測學業成績中的中介作用路徑
參照溫忠麟和葉寶娟(2014)提出的新的中介作用檢驗程序,本研究采用回歸分析考察動機的中介作用。從表2可以看到,父/母親參與、自主性動機和學業成績均兩兩相關顯著,因此可以進一步檢驗自主性動機在父/母親參與和學業成績間的中介作用。結果見表5及圖2、圖3(注:因為通過前面分析發現,各變量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而年級效應不顯著,所以在中介分析時控制了性別因素,而沒有控制年級因素)。

表5 動機在父/母親參與預測學業成績中的中介效應檢驗
注:B代表各路徑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E為各路徑所對應的標準誤,β為各路徑的標準化回歸系數。
表5顯示,自主性動機在母親參與和學業成績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為0.05,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6%。除了通過自主性動機影響學業成績,母親參與還直接預測學業成績(β為0.14,p<0.01)。自主性動機在父親參與和學業成績間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應為0.05,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45%。

圖2 自主性動機在母親參與——學業成績間的中介作用

圖3 自主性動機在父親參與——學業成績間的中介作用
4.1 父母參與和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均顯著正向預測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這與以往以普通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喬娜等,2013)是一致的。同時,也支持了很多研究(張云運等,2015)發現的父母對流動兒童學業成績有重要作用。流動本身就是不利處境,流動兒童感知覺到父母、教師和同伴的信任更低(梁麗嬋,邊玉芳,2013)、流動兒童的家庭生態系統最差(李曉巍等,2010)、流動兒童的疏離感更高(雷鵬,瞿斌,陳旭,彭麗娟,鄒榮,2013)、他們感受到的社會歧視更高(藺秀云,方曉義,劉楊,蘭菁,2009)。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盡量多地參與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多與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多與老師交流,這些行為將有助于孩子更好的學業表現。
4.2 動機與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流動兒童的自主性動機水平顯著高于其控制性動機(t=30,p<0.001),說明流動兒童持有的主要學習動機是自主性動機,他們的學業行為更多地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和自主選擇。另外,在動機與學業成績關系上,本研究發現,自主性動機顯著正向預測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而控制性動機對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不顯著。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Grolnick,Farkas,Sohmer,Michaels,& Valsiner,2007;Vallerand et al.,2008)。本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說明,出于緩解壓力或旨在獲得他人的贊許而做出的學習行為對學業成績的提高無益,只有出于本身的興趣或對學習價值的認同去學習才能促進學業成績。
4.3 自主性動機是父母參與起作用的重要途徑
本研究發現父母參與對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正向作用主要是通過自主性動機的中介實現的。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的中介效應均為5%。這說明,父母參與能增強流動兒童的自主性動機,進而促進其學業成績。即,父母參與有助于內化兒童的學習動機,這種內化的學習動機動機有利于學業成績的提升。這一結果說明,SDT所強調的環境因素、動機及相應結果的關系同樣適用于解釋父母參與、自主性動機和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從而豐富了SDT的理論適用性。
4.4 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對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相對重要性
本研究發現父親參與和母親參與對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的促進作用有別。具體表現為兩點:第一,在程度上,流動兒童感知到的母親參與顯著高于父親參與(t=11.17,p<0.001)。這與以往研究結果類似(朱丹等,2013)。這說明對于流動兒童家庭來說,父親可能承擔更多“主外”職能,母親則更多“主內”。在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中,母親更多的參與子女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第二,從父母參與對學業成績的關系上,母親參與的預測力更強。首先從獨立預測效應上,母親參與對學業成績,β為0.19,p<0.001,可以解釋學業成績4%的額外變異;父親參與對學業成績,β為0.11,p<0.01,解釋學業成績1%的額外變異。另外,從預測機制上,自主性動機在母親參與和學業成績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親參與和學業成績的關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母親在參與兒童學習和生活事物時,采用更能被兒童接受的方式,更加溫情與親和、母親與兒童間有更多的互動與更強的情感聯結,母親與兒童的關系也更為積極;而父親則被認為更加嚴厲懲罰,父親與兒童交流更少,并且傳遞出更多負面感受(汪玲,席蓉蓉,2004;王美萍,張文新,2007)。
5.1 父母參與多多益善
不管是父親參與還是母親參與,均有利于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提升,因此,對于流動兒童的父母來說,要更多地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多地進行建設性的溝通,更多的與兒童的老師進行深層次的交流,這些參與行為越多,越有利于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提升。
5.2 要保護兒童的自主性動機
自主性動機對提升流動兒童學業成績起到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參與兒童的學業生活的時候,要注意激發和保持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或采取措施讓兒童認同學習的價值,這樣兒童在學習的時候就會持有較高的自主性動機,這有利于成績的提升。相反,如果父母過多地強調背井離鄉的壓力,強調學習作為出人頭地的重要途徑,兒童會持有較高的控制性動機,是不利于成績提高的。
5.3 父親參與要注意方式方法
本研究發現,父親參與顯著低于母親參與,且對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小于母親參與。這就要求父親更多地參與到兒童的學習活動中去,且可以借鑒母親那種兒童更為接受的方式。
(1)父母參與均顯著正向預測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
(2)自主性動機顯著正向預測學業成績;控制性動機對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不顯著。
(3)自主性動機在父母參與和學業成績間起中介作用。
(4)相比父親,母親參與對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預測作用更強。
雷鵬,瞿斌,陳旭,彭麗娟,鄒榮.(2013).流動兒童疏離感的特點及其與應對方式、學校態度的關系.心理與行為研究,11(3),352-358.
李曉巍,劉艷,屈智勇.(2010).不同類型農村兒童家庭生態系統的狀況及其對兒童自尊的影響.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8(2),241-243,246.
李燕芳,劉麗君,呂瑩,駱方,王耘.(2015).人際關系狀況與學齡前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心理學報,47(7),914-927.
梁麗嬋,邊玉芳.(2010).流動兒童的信任知覺與情緒適應的關系及自尊的中介作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1(1),122-125.
藺秀云,方曉義,劉楊,蘭菁.(2009).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及其心理機制.心理學報,41(10),967-979.
劉霞,趙景欣,申繼亮.(2013).歧視知覺對城市流動兒童幸福感的影響:中介機制及歸屬需要的調節作用.心理學報,45(5),568-584.
龐維國,徐曉波,林立甲,任友群.(2013).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中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全球教育展望,32(12),18-27.
彭陽,譚千保,申雯.(2014).流動兒童家庭關懷與自立人格的關系及其性別的調節作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2(6),1077-1081.
喬娜,張景煥,劉桂榮,林崇德.(2013).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參與對初中生學業成績的影響:教師支持的調節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5,507-514.
汪玲,席蓉蓉.(2004).初中生創造個性、父母教養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102-108.
王麗萍.(2012).同伴關系在中小學欺負問題與自尊及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中國特殊教育,9,71-76.
王美萍,張文新.(2007).青少年期親子沖突與親子親合的發展特征.心理科學,30(5),1196-1198.
王有智,王淑珍,歐陽侖.(2005).貧困地區初中生學業自我效能、內部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心理科學,28(4),826-829.
王振宏,劉萍.(2000).動機因素、學習策略、智力水平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心理學報,32(1),65-69.
溫忠麟,葉寶娟.(2014).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心理科學進展,22(5),731-745.
曾守錘.(2010).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狀況及其風險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學,33(2),456-458.
張景煥,劉桂榮,師瑋瑋,付秀君.(2011).動機的激發與小學生創造思維的關系:自主性動機的中介作用.心理學報,43(10),1138-1150.
張云運,駱方,淘沙,羅良,董奇.(2015).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父母教育投資對流動兒童學業成就的影響.心理科學,38(1),19-26.
朱丹,王國峰,劉軍,彭小虎.(2013).流動兒童同伴關系的彈性發展特點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1(4),654-657.
Deci,E.L.,& Ryan,R.M.(2000).The “what” and the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PsychologicalInquiry,11,227-268.
Eccles,J.S.,Wigfield,A.,& Schiefele,U.(1998).Motivation to succeed.In W.Damon(Series Ed.)& N.Eisenberg(Vol.Ed.),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Vol.3(5th ed.,pp.1017-1095).New York:John Wiley.
Grolnick,W.S.,Farkas,M.S.,Sohmer,R.,Michaels,S.,& Valsiner,J.(2007).Facilitating motivation in young adolescents:Effects of an after-school program.JournalofAppliedDevelopmentalPsychology,28,332-344.
Grolnick,W.S.,Ryan,R.M.,& Deci,E.L.(1991).Inner resources for school achievement:Motivational mediators of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parent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3,508-517.
Liu,G.,Zhang,S.,Zhang,J.,Lee,C.,Wang,Y.,& Brownell,M.(2013).Autonomous motivation and Chinese adolescents’ creative thinking:The moderating rol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5(4),446-456.
Ratelle,C.F.,Guay,F.,Vallerand,R.J.,Larose,S.,& Senécal,C.(2007).Autonomous,controlled types of academic motivation:A person-oriented analysi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99(4),734-746.
Ryan,R.M.,& Connell,J.P.(1989).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and internalization:Examining reasons for acting in two domain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7,749-761.
Taylor,I.M.,Ntoumanis,N.,& Smith,B.(2009).The social context as a determinant of teacher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PsychologyofSports&Exercise,10(2),235-243.
Taylor,I.M.,Ntoumanis,N.,& Standge,M.(2008).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antecedents of teachers’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JournalofSport&ExercisePsychology,30,75-94.
Vallerand,R.J.,Pelletier,L.G.,& Koestner,R.(2008).Reflections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CanadianPsychology,49(3),257-262.
Vansteenkiste,M.,Ryan,R.M.,& Deci,E.L.(2008).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explanatory role of psychological needs in human well-being.In L.Bruni,F.Comim,& M.Pugno(Eds.),Capabilitiesandhappiness(pp.187-223).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ansteenkiste,M.,Zhou,M.,Lens,W.,& Soenens,B.(2005).Experiences of autonomy and control among Chinese learners:Vitalizing or immobilizing?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97,468-483.
Wong,M.M.(2008).Perception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utonomy support:Their relations with self-regulation,academic performance,substance use and resilience among adolescents.North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10(3),497-518.
Zhang,D.,Hsu,H.- Y.,Kwok,O.,Benz,M.,& Bowman-Perrott,L.(2011).The impact of basic-level parent engagemen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race/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SES).JournalofDisabilityPolicyStudies,20(1),28-39.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mmigrant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The Mediating Role of Autonomous Motivation
Liu Guirong Teng Xiuqin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200)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this study attemp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mmigrant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utonomous motivation.Six hundred and one immigrant children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nd their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utonomous/controlled motivation were measured,and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acquired from the school dean’s office.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maternal and paternal involvement positively predicted academic achievement,and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mediated by students’ autonomous motivation.What’s more,relative to paternal involvement,maternal involvement wa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immigrant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for enhancing immigrant children’s achievement are also discussed.
immigrant children;parental involvement;autonomous motivation;academic achievement;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15CJYJ04),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15-ZZ-JY-05)。
滕秀芹,E-mail:winterqinxt@126.com。
B848
A
1003-5184(2016)05-04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