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圓 蔡金昌
橫山敏男是于1939年來到偽滿時期的長春即“新京”的無產階級評論家。結合自身在“新京”的所見所感,橫山敏男在1942年發表了文集《新京郵信》。《新京郵信》中的很多內容都反應了日本人在“新京”生活的實際情況,結合其他相關資料,可以了解到“新京”普通日本人的真實生活狀態,從而更加可以證明日本殖民統治者不僅給中國人帶來苦難也給普通日本人帶來困苦的事實。
偽滿洲國時期的長春被選為首都,改稱“新京”。隨著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涌入這座中心城市,其中包含了很多從事文學創作的日本人。他們中有的在日本時就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有的是來到“新京”后才開始自己的文學之路,也有的來到“新京”進行短期觀光便回到了日本。橫山敏男就屬于在日本已經開始無產階級評論的評論家,并在來到偽滿洲國首都“新京”后仍然從事寫作事業。
一、橫山敏男的生平
提到橫山敏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在日本從事近代文學研究的人都會感到陌生。因為橫山敏男在日本一直使用的是筆名池田壽夫,橫山敏男是他的本名。橫山于1906年出生在新瀉縣中央區。由于父親早逝,母親一邊經營小旅館一邊撫養橫山。1913年,橫山敏男進入新瀉高等小學校學習,同年級的還有后來著名的日本文學家坂口安吾。在考入到新瀉高等學校(今新瀉大學)后,橫山逐漸傾向于社會主義思想,并在校友會雜志發表了評論《論無產階級文學》。隨后橫山進入東京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學科學習,并集結新瀉高等學校畢業生創辦同人雜志《鍛冶場》,展開了無產階級評論事業。大學畢業后,由于參加了日本的無產階級作家同盟,在1933年與宮本顯治一同被檢舉并被逮捕入獄。3年之后才出獄。出獄3年后,即1939年,橫山敏男來到中國東北,由于橫山在大學時期學習農學,便進入到“滿洲糧谷公司”工作。后來由于感染了結核病,橫山敏男于1944年11月9日在中國東北病逝。橫山敏男出生在清貧的單親家庭,或許正是這樣的環境造成了他自學生時代開始就關注無產階級,并投身到相關運動中。但由于在國內受到鎮壓,橫山敏男來到了偽滿洲國首都“新京”開始新的生活,在此除完成了《新京郵信》外,還完成了評論《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再認識》及著作《滿洲水稻研究》。
二、橫山敏男與《新京郵信》
橫山敏男在“新京”并未繼續使用自己的筆名進行寫作,而是改用了自己的本名,其意圖或許是想在“新京”開始新的生活。《新京郵信》于1942年發行,在序文中橫山敏男寫道:“我在滿洲的生活只有僅僅三年時間,還沒有達到可以評論生活文化的地步。……對于滿洲的生活只是寫出自己的看法。特別是來到滿洲之后在,滿洲留給我鮮明的印象,一旦有不適應的地方就對滿洲的同胞抱怨。后來,在習慣了滿洲生活的同時,我又對如何提高我們日本人在滿洲的生活產生了熱情和興趣。另外,我還想讓在日本內地居住的同胞們了解真實的滿洲生活。本書是我的隨筆,評論和紀行文集,作為在滿洲居住生活的文化人中的一員,如何自覺地反省在滿洲的生活,而不是像來旅行的人一樣只是看一下滿洲的狀況,這是我所期望達到的。”可見,橫山敏男作為一名在偽滿洲國生活的日本人,希望通過自身的所見所感,真實地展現“新京”的日本人生活。
三、《新京郵信》的主要內容與研究價值
《新京郵信》一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前兩個部分主要是記錄偽滿時期“新京”的日本人生活狀態,第三部分為偽滿洲國的文化現狀,第四部分為橫山敏男在偽滿洲國其他地區的觀光旅行記錄。從《新京郵信》的主要內容看,橫山在前兩個部分較為著重地記述了“新京”的普通日本人階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如住房難、物價高等問題。橫山敏男來到“新京”后仍然保持著作為無產階級評論家的視覺,主要關注普通日本人的生活狀態。這種對生活狀態的真實記錄可以反映出“新京”的日本人生活并非像日本統治者在日本宣傳的那樣,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也變得困窘起來。在探討文化方面時,橫山極力探討實現“五族協和”的途徑,橫山在《新京郵信》第217頁中討論文化和政治的滲透性時寫道:“滿人的街道和農村部落的生活中非文化性或反文化性絕對不是和今天的政治及國民生活無緣的。一方面在反映了政治行政力的滲透力較弱的同時,也說明了文化并沒有普及到這些地區。換句話說,如果文化無法融入生活中的話,也是無法實現政治目的的。……高度的文化無法被農民所接受,那么又如何反應出其文化的高度?”可見,橫山敏男主張以文化的傳輸來實現日本的政治目的,即實現殖民統治的穩定性。可見,即便是橫山敏男這樣信奉無產階級理論的日本評論家也無法看清日本殖民統治的本質,并努力為偽滿洲國殖民統治的平穩想盡辦法。正如他在序文中所說的那樣,來到“新京”的他對如何提高日本同胞的生活充滿熱情和興趣。
《新京郵信》一書是十分少見的比較真實地記述“新京”日本人生活的書籍,在還原歷史方面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我們必須還要帶著批判的思維去分析這本書的主觀評論部分。因為,作者橫山敏男始終沒有脫離作為殖民者的視角去分析和評論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