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敏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湘西民族文化資源進行系統分析,并論證湘西少數民族文化與體育旅游融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少數民族文化與體育融合要實行科學的規劃,塑造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品牌、建立多元融資模式、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以及體育旅游與文化融合中的科學管理等相關對策。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信息技術及其產業快速發展,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領域出現了產業融合發展的現象。作為一種全新的產業創新方式,產業融合對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產業結構的轉型產生了深遠影響。2010年,國家旅游局明確提出加強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2011與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相繼發布了《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和《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都明確提出“促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的主題,并督促各級政府把融合工作作為體育產業當前和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去實施。2015年10月29日,黨和政府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把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拓展發展新空間作為我國“十三五”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旅游和文化是關聯性和緊密性較強的行業,其融合發展對民族文化的發展、民族精神的傳承具有深遠的意義,更是我國旅游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湘西少數民族文化與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為例,探索該地區體育旅游與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一、研究背景
(一)常態旅游視野下旅游資源供需沖突
目前,我國已進入大眾旅游階段,旅游業以前所未有的勢頭迅猛發展。由于游客過多,直接導致一些旅游地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甚至一些地區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消失等問題。當傳統的旅游資源難以滿足旅游常態下人們的現實需求時,探索新興的旅游產品成為當下社會亟須解決的問題。在當前大形勢背景下,拓展新的旅游項目,實現旅游產業升級發展是產業融合背景下的時代需求,加強旅游與文化的融合,打造新的旅游品牌,是解決當前體育旅游資源相對匱乏的現實要求。
(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需要新的載體
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一些古老、多樣、質樸的少數民族傳統項目與體育文化正面臨著逐漸萎縮甚至消失的危險。加上原有的宗法、地緣、血緣維系的疏離與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游離性、自衍性,加速了一些民族民間體育及文化消亡的速度。要實現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自身才是根本驅動力。從當前政策看,《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法規政策,都強調了體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要求。對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的現實需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是典型的“老、少、邊、山、庫、窮”地區,這里自然環境惡劣,地域比較封閉,基礎設施落后,資金和技術緊缺,人力資源開發滯后。隨著新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和《武陵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的制定,湘西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如何利用祖先遺留的寶貴文化遺產,實施保護性開發,是湘西少數民族擺脫貧困的重要出路,更關系著我國政府十三五提出的“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二、體育旅游與民俗文化融合
(一)建立科學可行的規劃是前提
體育文化旅游作為一項新的產業,其合理規劃是成敗的關鍵。政府應根據湘西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有重點、分類別、重特色地打造一批體育旅游示范項目,并鼓勵各地編制相應的體育旅游發展專項規劃。當地主管部門、規劃部門要根據湘西民族集聚區的實際,召集旅游部門、園林、公路鐵路、氣象、建筑、電信等各行專家,就本地區民族旅游與文化的融合發展進行論證,并在考察其他先進地方經驗與當地資源的基礎上,就融合開發中基金問題、公共設施、網絡,以及各種軟硬件的相關問題進行科學計劃,合理配置體育文化旅游資源。
(二)建立和完善公共設施和服務是基礎
眾所周知,傳統旅游包括吃、住、行、游、娛、購,要滿足旅客基本的旅游需求,交通設施、景區排水設施、能源供應設施、住宿場所、餐飲場所、娛樂場所、購物場所等方面的數量與品質,以及郵電通訊方便程度、醫療衛生設施條件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建立完善的公共設施和服務是加快民族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現實問題。
(三)大湘西旅游品牌的建立是重點
品牌是旅游產業的核心,是提升區域旅游的核心競爭優勢。只有注重旅游產品的個性開發,挖掘特色,展現特色,突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取勝。在“大湘西”大體育發展的背景下,立足湘西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優勢,共同開發新的旅游精品線路,如體育民族旅游體驗品牌、村寨體育觀光游品牌、民族狩獵游品牌、民族歌舞觀賞游品牌等民族特色體育旅游項目,把品牌做大、做強,是體育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四)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務是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休閑體育旅游不僅是推動體育旅游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推動體育旅游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本身即可構成特色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發展和提升旅游公共服務的質量已成為國家擴大內需、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公共部門應為公民提供盡可能多的旅游公共服務,在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基礎設施、旅游交通方式、安全救援機制、義工志愿服務、行業監督管理方面進行系統構建。
(五)科學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旅游產業的管理是系統工程。它涉及旅游的需求、出行、供給及支持四個層面。要實現旅游的良性運作,必須處理好旅游企業、政府、旅游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加強各方的協調與溝通,才能達到融合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科學管理是保障體育文化旅游有序運作的保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作為旅游行業的管理部門,應加強相互間的協作,重視相互間的協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