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旋
(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淺析電影中時間的形式、控制和再造
孫景旋
(云南藝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電影不僅僅是空間的藝術,同時也是時間的藝術,任何一種類型的電影,都是在一個特定的延續的時間里放映的,當然,電影的時間不只是影片的實際放映時間,還有觀眾在欣賞一部影片時主觀感受到的心理時間以及展示時間,對于創作者來說,研究電影的時間能夠有助于拍攝出更加吸引觀眾的影片。
電影;時間;創作
弗利克斯·恩格斯說過:“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電影亦是如此,電影的空間、時間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電影的空間是時間化的空間,電影的時間是空間化的時間,創作者在處理電影的時間與空間時,一定要明白時間是敘述的根本,空間只是時間的載體,是為時間服務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將重點分析電影時間的形式、控制和再造三個方面的問題。
電影是時間的藝術,幾乎是不言自明的公認的理論公識,要研究電影的時間,首先要對電影時間的幾種形式進行了解,在這里,將電影的時間分為三種形式,分別是:放映時間、心理時間和展示時間。
1.1 放映時間
所有形式的電影,無一不都是要在一個固定的延續時間里放映的。不放映的無時間態的膠片只能成為拷貝,而不是電影,影片放映的時間長度短至幾十秒或幾分鐘,如早期的《火車進站》、《肯迪尼被刺》這類紀錄片和新聞片;現在我們常見的故事片的放映時間一般是九十分鐘至一百二十分鐘左右,這是由觀眾的視覺心理承受以及電影市場決定的,比如《公民凱恩》、《伊萬的童年》等影片,當然也有一些長達三四個小時的影片,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影片。
1.2 心理時間
電影的時間不只是影片的實際放映時間,還包括觀眾在觀賞影片時的主觀感受到的心理時間,對于觀眾在觀看一部影片時對影片的延續時間的主觀的、心理上的感受時間是不同的,比如電影《阿黛爾的生活》中一些床上性愛的場面,歐洲觀眾和中國觀眾由于文化差異、道德傳統、社會理念等多方面差異,歐洲人會習以為常的在其中品味人性歡愉的東西,而我們中國觀眾則因為長期性文化的禁錮等原因,或是會好奇,或是會厭惡,其主觀心理感受時間會是極不穩定的,這就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時間因厭惡而嫌時間長,相反歐洲人對此劇情時間的心理感受可能會嫌短。
1.3 展示時間
除了放映時間和心理時間,電影時間的主體是一部影片對劇情的展示時間,是在嚴格的放映時間里表現出的無限自由的電影延續時間,一部電影可以表現一個人的一生,比如《安德烈·盧布廖夫》;也可以表現一個人回憶的短暫時刻,比如《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的火車站;此外還有一些影片又能表現放映時間與劇情時間同步展開的延續時間,如美國西部片《正午》;還有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則以科幻的形式展示了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與未來,總之,電影能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中自由的跳動。
電影時間的控制一般有以下幾種:時間的省略、加速(快鏡頭)、慢速(慢鏡頭)、倒轉、停頓等。
2.1 省略:任何藝術的敘事都不可能把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與故事從頭到尾都不疏漏的詳盡的表述出來,電影也是一樣的,在電影敘事中必須要省略,要刪除那些多余的、重復的動作和事件,從而跳過某些無需表現的無意義的時間流程。
2.2 加速:將現實生活中某些慢的動作通過特技拍攝,投放到銀幕上會產生加速的效果,比如在很多電影中我們會看到花朵綻放、天空烏云翻滾等鏡頭,這樣做有時候既能表現時間的流逝,也能具有某種象征意味。
2.3 慢速:與加速相反,把現實生活中一些快速的,甚至難以捕捉到的動作、運動,用特殊攝影拍下,放映時便會使這一動作、運動能夠清楚地呈現在觀眾眼前,現在很多電影中都會使用這一控制時間的技巧,比如《英雄本色》中的槍戰等等。
2.4 倒轉:來源于盧米埃爾曾經拍攝一面倒塌的墻,在回放時把膠片裝反了,放出來的效果便是倒塌的墻又自動恢復了原樣,由此便發展成了一種電影特殊效果,比如香港的武俠片中,常利用這一效果來表現人物的高超功夫。
2.5 停頓:也稱之為定格畫面,在物理學上時間永遠是不會停頓的,但在電影中,時間的停頓是一種藝術處理手法,是美學上對時間的感受,很多電影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人物定格的呆照,比如《四百擊》中最后的畫面。
電影中時間的再造相對于時間的控制,在剪輯上幾乎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在蒙太奇的方法上,表現了電影時間的不同形態與時間美學上有著差異。電影時間再造有以下幾種:壓縮、延伸、閃回等。
3.1 壓縮:與“省略”相似,都是用銜接的方式,將動作、事件的時間流程切割,刪除多余的或者導演不想展現的時間過程,當然,壓縮時間和省略時間也有不同之處,在壓縮時間的表述上,運用了某些蒙太奇形象的含義,比如在《公民凱恩》中,表現凱恩與妻子的婚姻狀況的變化時,只用了六個鏡頭便把十六年的時間過程展現了出來。在同一個空間中,人物的表情、語言等被綜合的壓縮在這六個不同時態的鏡頭里,通過鏡頭間的對比,表明了他們之間婚姻的破裂。
3.2 延伸: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時間經由電影的剪輯以及蒙太奇的處理,加以伸長和延續,其時間形態超過了真實的時間流程,創造出了只有電影才可能顯現的時間形態。比如在《戰艦波將金號》里的“敖德薩階梯大屠殺”,實際上從階梯最上邊跑到最下邊,幾十秒就可以完成了,但是在這一電影片段中,愛因斯坦用了一百三十七個鏡頭,總共持續了五分十八秒,逃下階梯的真實時間在這里由蒙太奇的分切、重組大大的延伸了時間。
3.3 閃回:電影中經常會插入人物對過去的瞬間回顧或者思緒的頻閃,在這里閃回和回憶是有區別的,回憶是情節性的補充,是相對完整的情節片段,而閃回是側重人物心理活動的表述,它不是情節的敘述性展示,而是作為人物心理活動中情節的焦點。
以上所談論到關于電影時間的形式、控制和再造,僅僅是關于電影時間部分的探討,電影還是一門正在持續發展的藝術,對于我們來說,合理的對電影時間進行分析與討論,有利于我們能更準備的認識電影這一門藝術。
[1]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著,《雕刻時光》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 馬賽爾·馬爾丹 著,《電影語言》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
[2] 陳曉云 著,《電影理論基礎》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
孫景旋,云南藝術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J91
A
1672-5832(2016)09-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