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1+1+1>3”?
2016年7月21日,四川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聚焦成德綿“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在成都金河賓館召開。發布會上,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超指出,雖然成德綿三地在做同一件事,但是省委、省政府在給三座城市進行定位、明確重點任務、明確發展目標時是有差異的。那么,在各自不同的規劃下,三地又將如何協同創新,實現“1+1+1>3”?
朱志宏表示,成德綿協同創新,首先要加強規劃,實現錯位發展。根據安排,成都主要定位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
在開放合作戰略上,成都將會同德陽、綿陽等城市共建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加快中德、中法、中韓、新川、中古等國際創新合作園區建設,在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提高全球創新資源利用配置能力。
在軍民融合領域,成都有發展軍工資源的獨特優勢,這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德陽和綿陽在政策、平臺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三地將進一步相互學習。成都將通過加強規劃,突破三個城市的行政規劃壁壘,實現平臺共建,資源共享,實現區域間的協同發展。目前,成都的創新創業領域、綿陽的科技和軍民融合發展領域、德陽的重大裝備制造領域,能夠相互補充,共享共用。
蒲波表示,德陽全面創新改革,就是要與成都協調發展、同質發展,“和成都談戀愛,就是要把德陽打造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北部新城,形成南有天府新區,北有德陽新城的新格局”。目前,德陽正加快推進成德一體“綜合全域快速”交通體系建設,這條主軸最南端要延伸到眉山仁壽,全長15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沿線將興起一個又一個城市帶。
在打通三地協同創新通道上,從德陽的角度,希望成德綿三地從三個方面著力,搭建協同創新體系。一是協作建立成德綿協同創新政策體系;二是搭建成德綿創新要素流動平臺;三是推進成德綿區域一體發展、錯位發展、融合發展。
劉超表示,對于綿陽來說,就是要突出軍民融合。這是基于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不同而確定的不同目標定位,這讓協同有了基礎。有了不同還要有協同,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政策共享共用,創新方面的協同等。和而不同,才能實現協同發展。(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