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金融發展局探路“業界共治+法定機構”
8月25日,上海陸家嘴金融城召開理事會成立大會,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正式掛牌。這意味著全國首創的“業界共治+法定機構”公共治理架構在浦東正式啟動。今后,金融城里的事,“居民”將直接參與決策流程。
“業界共治”釋放市場創造力。陸家嘴此次推出的“業界共治”模式,充分考慮了市場和社會主體多元參與的需求。金融城新一屆理事會的理事成員主要來自重點企業、行業組織、樓宇業主等方面,突出金融并涵蓋航運、商貿、專業服務業等各行業領域,其中業界代表占比90%以上、外資機構占比30%,最大程度集合了金融城最廣泛的社會力量,體現了“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特征。
理事會的豐富職能,將圍繞金融、航運、貿易等產業發展和商業、交通、文化等環境優化,開展業界共治,支持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創新及海外業務拓展,并參與金融城發展規劃、改革創新、營商環境優化、品牌推廣等重大事項的討論和決策。
“法定機構”提升治理能力。作為具有法定機構性質的公共管理服務機構,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整合了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資源,“采取企業化組織、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模式是發展局的最大亮點。”與原來傳統的行政管理機構相比,發展局不再列入政府部門序列,在全國率先以企業法人的形式登記注冊成立,實行企業化組織。發展局的工作部門設置,相應實現輕型化、扁平化、國際化,優化綜合部門、強化業務部門,搭建專業化的運作平臺。同時,發展局建立市場化、能力導向的用人機制和薪酬體系,面向全球公開招聘專業人才。雖是企業法人,但發展局明確不參與市場競爭、不以營利為目的。
國際化導向打響金字招牌。金融城這次體制改革,更重要的是對標國際通行規則,提升陸家嘴金融城在全球金融市場和資源配置中的影響力,打造國際一流金融城和全球最佳CBD,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建設步伐。下一步,理事會將設立國際推廣專業委員會,通過舉辦各類國際合作交流活動,強化陸家嘴金融城品牌的國際推廣,幫助陸家嘴金融城企業尋找全球資源和商務合作機會,提升陸家嘴金融城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金融機構和專業人才高度集聚
◆ 陸家嘴金融城持牌類金融機構780家,約占浦東新區的90%、上海市的60%;證券、期貨、鉆石、石油、金融期貨等要素市場13家;私募證券、股權投資、融資租賃等新興金融機構5000余家;金融從業人員20余萬,約占上海金融從業人員的60%
業界共治
◆ 為充分實現業界參與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產業生態鏈等方面公共治理的意愿,發揮業界在產業發展、行業自律、密切與政府部門溝通交流的作用,浦東新區政府聯合業界發起設立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作為金融城業界共治和社會參與的公共平臺,通過區域內業界共治的模式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金融城的發展
法定機構
◆ 由浦東新區政府發起設立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作為金融城法定的管理服務機構,整合了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資源,旨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