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加平
?
搭建“四個平臺”建設“三超”科技團隊
文/孫加平
當前,大慶油田面臨著“資源接替、穩產效益、發展空間”等諸多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科技創新、技術突破來解決,如何完成好這一歷史使命,作為大慶油田地下參謀部的勘探開發研究院就必須著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技術精湛、堪當重任的“三超”科技團隊。
建設“三超”科技團隊是油田持續穩產的需要。油氣當量4 000萬噸持續穩產是大慶油田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責任。作為油田的地下參謀部和技術攻關隊,我們必須勇敢地肩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和責任,開闊國際視野,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引導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挑戰技術極限,加快科技創新的熱情和斗志,奮力攻克制約油田穩產的“瓶頸難題”,努力實現向科技要資源,向科技要產量,向科技要效益。
建設“三超”科技團隊是建設世界水平研究院的需要。建設世界水平研究院,核心在技術,根本在人才。沒有一大批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精的油田技術專家和拔尖人才,建設世界水平研究院就無從談起。技術專家和拔尖人才是靠我們自己來培養的,首先是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正視差距與不足,鎖定發展目標,虛心學習請教;要具有舍我其誰的魄力、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苦練內功,自主創新,敢于超越,迎頭趕上,就一定能培養出建設世界水平研究院需要的油田技術專家和拔尖人才。
建設“三超”科技團隊是科技人員成長成才的需要。研究院是大慶油田的科技人才庫,可謂人才云集、精英薈萃。但是站在全局高度,用發展眼光來審視,還存在著人才隊伍的綜合能力不能滿足油田勘探開發技術發展需要的問題。因此,要積極搭建技術發展平臺,為科技人員提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自身價值的“綠色通道”,力爭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搭建人才教育平臺。加強形勢任務、目標責任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油田公司和研究院職代會工作部署,明確新目標,迎接新挑戰,增強使命感。加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會戰優良傳統教育。通過專題講座、專題黨課和參觀學習,教育科技人員以“鐵人”為榜樣,以國家能源安全、油田穩產大局為重,增強為油拼搏的責任感。加強“三超”精神教育。通過選樹“三超”典型、舉行“三超”事跡報告會,引導科技人員自覺踐行“三超”精神,以推進科技創新、擔當科技龍頭為己任,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用高科技打好新時期的新會戰。
搭建人才學習平臺。注重戰略性、前瞻性。加強與殼牌、埃克森美孚、中國石油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公司和院校的高端交流合作,聘請知名專家講學,遴選優秀科技人才出國深造,掌握國際前沿技術,拓寬科技人員的創新思維和發展視野。注重分層級、分領域。針對不同層次的科技人員,制訂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和培養內容,以員工技術運動會為平臺,開展全員崗位練兵和競賽活動,練就過硬本領,進一步夯實基本技能。注重個性化、多元化。建立網絡教學、網際研討等學習平臺,促進知識共享,擴展科研工作思路;實施職業導師制,明確新畢業大學生與技術專家的師徒關系,幫助青年人快速成長;組織專業科技論壇,了解掌握最新科技動向,進一步提升技術攻關水平。
搭建人才實踐平臺。堅持挑戰極限。解決制約油田穩產的世界級難題,設立科技攻關重大專項,依托專項優化配置人才資源,強強聯合攻關瓶頸技術,在重大攻關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著力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堅持固化模式。推進專業培訓模式化進程,建立內部小型交流會制度,在技術研討中激發創新火花,實現理論、方法同步提升,著力培養一批業務專才。堅持院廠聯合。建立研究院與采油廠定期溝通研討機制,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重點解決重大現場試驗中的難題,著力培養一批實用人才。
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完善“三位一體”人才發展模式。構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項目“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提升體系,注重人才個性差異的同時,更注重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根據科技人才在支撐穩產創新創效中的貢獻大小,給予適當的獎金兌現激勵,努力做到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探索技術序列人才成長體系。探索建立院、室兩級首席技術專家制,推進管理、技術兩條線,有效緩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官本位現象,使科技人員聚精會神搞科研,潛心鉆研強攻關。鋪設優秀人才成長進步階梯。實施學科人才培養工程,遴選第五屆學術技術帶頭人;依據《院長創新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加大對優秀科研項目負責人和自主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培養選拔力度,遵循青年人成長規律,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注重從科研生產一線擇優選拔素質高、能力強的青年人才,到更高層面去鍛煉、提高,鋪設青年人才成長成才的“綠色通道”。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責任編輯: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