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麗云
吉林省樺甸市體校 吉林樺甸 132400
高校體育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柴麗云
吉林省樺甸市體校 吉林樺甸 132400
隨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困擾著體育教育工作者。為此,高校體育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及時變換角色、調整教學策略,不斷加強自身理論素養和提高實踐能力水平,認真應對新課程的挑戰。
體育教師;高校體育教學;新課程理念
世紀之初,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隨著《綱要》的頒發試行,給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帶來了許多全新的理念,也給高校體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校體育教學要想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就必須敢于打破傳統教育模式,沖破教學舊觀念的束縛,及時更新理念,敢于面對新事物去迎接新的挑戰。
(一)重課的形式,輕課的實用性
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程序和過分的強調教學形式是體育教師在傳統體育課教學中主要特征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起,由于受蘇聯體育教學理論的影響,我們的課堂體育教學是一種四段式的教學程序,即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后來又改成了三段式的教學程序,即開始與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形式的變化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而課堂教學模式必定是開始部分為整理隊伍、報告人數、教師宣布課的內容;然后做準備活動;其次是基本教材的學習和復習,下課前的整理放松和課堂小結。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家都按照這趨于邏輯般的程序進行著。
(二)重教師指導,輕學生能力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教師成了課堂的主宰者。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性,也沒有認真發掘教學中能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發展的有利因素,對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只是停留在“趕時髦”,憑興趣或者照搬人家的基礎上,沒有把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予以重視和研究。
(三)重教學結論,輕過程性的發展
傳統體育教學對教學的評價基本上局限于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終結性結果,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習慣養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考慮。這種重結論輕過程發展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學生無論在體能、技能、興趣、個性等方面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如有些學生不用怎么努力,體能和運動技能成績也達到優秀;而有的學生運動“天分”較差,雖然十分努力了,而且也較以前進步多了,但成績依然達不到優秀。
(一)體育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和服務者
過去,教師因受“傳道、授業、解惑”思想傳統的束縛,教學中教師是一切活動的主體,學生是受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之道、所授之業、所解之惑,唯教師所講之為聽,所授之為得。雖然在20世紀里,教育經歷了多次變革,師生之間趨向于平等關系,但是,目前我國學校體育中師道尊嚴的現象仍然存在,學校教育還是教師說了算。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把學生變成被教師“填塞”的“容器”。教師把這些“容器”填塞得越滿,越會成為好老師;而這些“容器”越是愿意順從地讓老師填塞,就越會成為好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有對一些未知知識進行探索的愿望,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真誠的幫助,教師則應盡心盡力地幫助學生探索這些未知知識,同時幫助學生在探索中得到啟發,并獲得新的理解。
(二)體育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研究者和創新者
21世紀的發展呼喚創造型人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乃至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都與教師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沒有教師的創造性,很難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創造性學生。體育教師因其教學方式的特殊性,教學有著廣泛的創新空間,其創新的教育方法、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程的形式、內容、方法等方面的特性,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的要求,體育教師本身就應該是創新型的體育教師。
(一)從“課程理解”走向觀念更新
“課程理解”是美國學者古德提出的概念,意指對課程理念、課程材料等新課程要素的內在把握,即對新課程事件賦 予新的意義。教師理解課程是新課程在教室層面得到實施的中介,這決定教師將什么樣的課程帶入教室,從而表明新課程所產生的實際變化。新課程要求,體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健康第一’,充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和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作為教學的施行者的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斷改善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新的教育觀、教學觀。
(二)敢于打破“自足”與“平衡”狀態
課程理念是課程改革的靈魂與精髓。從新課程學習角度說,教師的已有經驗是他實施新課程的基礎和支撐,每位教師都總是用自身的經驗來解讀新課程,并帶著自己的經驗走進新課程,如果不對自己原有的經驗進行分析和省察,經驗也就會由“寶貴的財富”變為“前進的阻力”。因此,面對新課程,體育教師要對自己過去的教學實踐進行解剖式的反思,保留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好的做法,主動忍痛拋棄與新課程精神不相符的慣用多年的“寶貴經驗”,主動“吐舊”,積極“納新”。
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在高校正不斷深入,這是挑戰,更是機遇。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廣大體育教師對與是體育課程改革獲得成功的前提。因此,體育教師應滿懷信心應對新課程,更新理念,及時變換角色,調整教學策略,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白己的人生價值。
[1]盛大洋,楊俊.制約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6(28) .
[2]楊威.高校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