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鎖定干部“八小時以外”12項監督清單
繼2015年8月廣東出臺《關于加強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管理的意見》之后,廣東省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最近又發出通知,公布了監督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的十二項重點監督清單,即本著有效管用的原則,著眼于監督黨員領導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和休閑圈,突出具有鮮明“八小時以外”特征和容易與領導干部職權、職務影響造成利益、角色沖突的事項。
試點先行,實現省市縣鎮四級聯動。強化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破解“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監督困境,實現監督的縱深推進、精準發力。2014年,中央第八巡視組向廣東省委反饋巡視情況,要求廣東嚴格對領導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八小時以外”活動的監督。廣東省委馬上提出研究出臺加強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的意見,省紀委積極開展調研并部署試點工作。目前已建立147個試點單位,其中省級試點單位9個、市級試點單位107個、縣級試點單位31個已建立省級、市級、縣級試點,實現省市縣鎮四級聯動。
各顯其能,探索有效監督方式。
深圳市鹽田區推行“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全區606名科級實職和處級黨員干部在“八小時以外”全部主動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蓋章“簽到”,向社區黨組織“亮明身份”。廣州市番禺區番奧社區,推行“大黨委”制度和“樓宇黨支部”制度,按照居民樓宇劃分把社區黨員納入“網格化”管理,讓黨員領導干部的“八小時以外”,“入格”接受社區黨組織監督。
突出重點,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廣東省委在這次下發重點監督清單的通知中要求,強化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要突出重點,盯住領導干部公權力、影響力在“八小時以外”的延伸活動,重點監督有無利益沖突和損害公眾形象,有無存在各種社交場合不講黨性原則、不注意個人言行和身份、搞“小圈子”“傍大款”等行為。要創新監督方式,重點抓好“兩清單一機制”,即請示報告清單、“八小時以外”活動重點監督清單和監督走訪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監督執紀、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
廣東干部“八小時以外”12項監督清單
1 妄議中央大政方針,公開發表不當言論
2 組織、參加迷信活動或邪教組織
3 組織、利用宗教活動、宗族勢力對抗黨和政府,妨礙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實施,或者破壞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4 違反有關規定組織、參加自發成立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編織“關系網”,拉幫結派搞“小圈子”
5 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謀取或收受他人不正當利益
6 參加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
7 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或借機斂財
8 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從事古玩字畫、珠寶玉石、名貴花木及其他藝術品、奢侈品收藏和交易,違規從事營利活動或兼職取酬
9 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在公共場合耍特權、逞威風
10 違規打高爾夫球、出入私人會所,或參加其他可能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高消費活動
11 生活奢靡、貪圖享樂、追求低級趣味,嚴重違反社會公德、家庭美德
12 其他違反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有關規定、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