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眾創”生態刻不容緩
當前眾創空間缺少明確規劃,一哄而上。民進中央調研發現,一些地區70%以上的初創項目,3個月內即注銷退出,轉化為小微企業的不足10%。而且同質化嚴重,許多地方創業局限于門檻低、上手快的互聯網創業,創新則被簡單理解為模式、資源整合創新,不少項目缺乏技術創新和科學合理的商業發展模式,導致創業人才聚集難、初創項目發展難,成長性及帶動性差。
民進中央提案建議,著力提升政策的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創新創業類型、階段、群體,建立針對性、差別化的政策支撐體系。如針對東中西部的創業資本流動“逆差”問題,應引導東部地區更好利用社會資金,而更多將國家財政資金投向中西部。
另外,完善評價輔導體系,鼓勵各地完善“眾創”服務供給、需求動態評估機制及信息發布平臺;開展“眾創空間”發展情況調查,制定不同類型的發展戰略,探索培訓輔導、專業服務、技術研究、投資驅動等不同功能平臺錯位發展。
最后,構建良好“眾創”生態。引導各地重構投資與“眾創”關系,設置合理政策性種子基金、天使投資配投條件,引導早期投資人在人才輔導、項目打磨上發揮作用;同時,對于創業受挫的創業者,政府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兜底機制,出臺再教育、再就業、再創業等全方位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