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彩紅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青海 西寧 810016)
淺談網絡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弊
范彩紅
(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青海 西寧 810016)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已經步入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上網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在龐大的網名群體中,中學生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并且還在逐步增多。如何正確對待網絡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當今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
網絡;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生理上的一些變化會導致心理發生變化,他們大多數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釋放自己,而去選擇網絡這一虛擬的世界。網絡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1.1 有利于獲取最新的教育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法制觀教育,對中學生而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主要來源于課本,而學校所用的教學課本一般都是版本古老,內容更新慢,這就導致受教育者和最新的教育內容脫軌。網絡作為一種重要的媒介,它本身具有內容更新快的特點,中學生通過網絡可以迅速接受最新最快最全面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內容,從而使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接軌,具有全面性、時代性的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1.2 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網絡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相比,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如網絡在傳播教育信息中,除了有說明的文字外,往往還附有圖片或者視頻,這些圖片和視頻相比較傳統的課本,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往往思維活躍,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所以通過網絡上的圖片、視頻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加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互動
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的變化,心里必然也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大多數中學生渴望獨立,“成人感強烈”,而且情緒豐富,但是不穩定。廣大教育者可以借助網絡這一媒介與中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更加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中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與一些專家進行溝通,讓專業人員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總而言之,網絡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便利,加強了兩者之間的互動。
2.1 不利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思想認識水平尚處于比較低的階段,對客觀事物的辨別能力也比較低,而網絡內容復雜多樣,稂莠不齊,中學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響。從而導致信仰缺失,動搖原來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滋生出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潮。因此,網絡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利于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2.2 網絡弱化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
網絡的開放與便捷,不僅給中學生帶來視覺享受,而且對中學生心靈造成沖擊。大量的網絡信息垃圾充斥著中學生的生活,影響著他們為人處事的行為,導致中學生社會公德心的缺失,思想迂腐,弱化中學生思想道德意識。而道德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網絡弱化了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導致中學生道德觀教育的失敗,會加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2.3 網絡的隱蔽性導致中學生違法犯罪行為增多
網絡除了開放,便捷外,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隱蔽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信息接收和傳播的隱蔽性,二是網絡交流的隱蔽性。網絡上出現的眾多交友工具如微信,易信,微博等,雖然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大多數人都以匿名形式進行交流,這導致了言論的自由,為網絡犯罪提供了條件。網絡的隱蔽性不利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而法制觀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網絡的隱蔽性不利于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
3.1 中學生自身要提高是非判斷能力,遵守網絡道德規范
網絡可以同時傳送文字、圖像、聲音,使中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但中學生不加選擇的接受網絡所傳播的一切內容,導致中學生容易受到虛假信息和不良文化的影響。因此,為了使網絡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降到最低,中學生不僅要提高自身是非分辨能力,而且要提高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誘惑,遵守網絡道德規范。
3.2 學校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中學生全面素質
學校是中學生教育工作的主要場所,學校教育在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對中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總之,學校要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提高中學生的全面素質,抵制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充分發揮學校制約教育作用,幫助中學生提高個人素養,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給學生提供健康的學習環境。
3.3 國家和地方要加大網絡管理力度,促使互聯網有序發展
網絡自出現以來,不僅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網絡犯罪也接踵而至。因此國家和地方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相關部門要相關配合,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力度,保障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同時國家要出臺相應法規,嚴厲打擊網絡詐騙和網絡犯罪,加大對網吧的管理和查處力度,加強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源頭追查,為人們提供健康安全的上網環境,同時也降低網絡風險,還應該設立網絡監察部門,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嚴厲打擊網絡詐騙和網絡犯罪。
總之,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網絡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探究出新方法,解決網絡所帶來的弊端。學校家庭社會要結合起來,國家和地方機關要嚴厲打擊網絡犯罪,創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同時要對中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網絡道德意識,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 劉定云.網絡文化對青少年負面影響的理性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2(02)
范彩紅(1992—),女,漢族,山西省臨汾市人,法學碩士,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G633.25
A
1672-5832(2016)09-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