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媛媛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青少年社區矯正的社會工作介入
——以上海市為例
井媛媛
(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上海市社區矯正工作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將對上海市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機制進行分析,總結上海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特點、成效以及存在問題,并對上海市青少年社區矯正的發展做出一定的預測與展望,從而更好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做好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
社區矯正;社會工作介入
目前,上海市已經將針對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工作納入個性化矯正范圍,其中閔行區的工作機制比較完善,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工作流程,筆者將選取具有閔行區社區矯正特點的個案作為本文案例以此展現社區矯正具體工作流程。
L,男,1992年4月7日出生,漢族,高中文化程度,現在上海市某職業中專就讀。經閔行區人民法院審判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二年六個月。
根據矯正目標矯正計劃的制定,按照社區矯正前期、中期和后期對L進行社區矯正。具體的工作內容如下:
1.1 前期準備工作
一是社會調查工作。在L被判決前,對其幫教條件、家庭環境等情況進行調查,并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法院。二是判前輔導工作。主要是對L及其家屬進行判前輔導,使其對判決做好充分的準備。三是法庭教育與無縫銜接工作。社工參加法庭審判,以便更加充分地了解L的情況,同時借助法庭教育環節對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法庭教育,并告知其社區矯正的相關程序與內容。
1.2 初期矯正階段
一是宣告會制度。由公安派出所對L進行矯正宣告,要求L及其家屬必須出席。并且要求L的家長簽訂《社區矯正青少年家庭責任書》,以明確在矯正期間L應遵守的監管規則以及家庭在矯正期間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二是家長沙龍。主要是針對L的家長開展的一項全區范圍內的活動,幫助L的家長與L更好地溝通,恢復L的家庭支持功能。三是初期學習會。初期學習會歷時三個月,每個月舉辦一次。第一次學習會主要講解一些現有的社會保障政策,介紹尋找工作的渠道等。第二次學習會主要目的在于增強L的法制觀念,使L對自己之前的犯罪行為的法律意義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第三次學習會圍繞心理健康教育展開,使L對未來的矯正教育做好心理準備。
1.3 分級矯正階段
這一階段的矯正工作項目與初期矯正階段的很多工作項目相同,但是相比初期矯正階段而言,會更加深入。如幫助有特殊困難的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申請社會救助、為有就業愿望的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提供就業渠道和推薦工作等。
1.4 期滿宣告階段
矯正期滿后,制作期滿鑒定表。期滿鑒定表包括社區矯正中的日常行為獎懲以及司法獎懲情況。社區服刑人員需要填寫自我鑒定,并有社區矯正志愿者、社區矯正社工以及街道司法所(科)做出評語以及鑒定意見等。最后由公安機關對社區服刑青少年進行期滿宣告。
2.1 統一指導、開展多樣化項目運作。上海市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的主要內容是被統一作出原則性規定的,但是沒有形成統一的矯正模式。大部分區縣均以分類分級分階段矯正為基本方法,在具體工作內容方面則各有側重,結合本區縣的特點設置不同的矯正項目,使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的具體實施呈現出多樣化特點。
2.2 分類矯正運行規范化。一是社會工作組織專門化。在全市層面,市新航總站設有青少年幫教服務研究部。在區縣層面上,也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如閔行區的“旭日新航”工作室,黃浦區的“晨曦小組”等。二是工作措施制度化。在上海市以《分類矯正暫行規定》與《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的實施意見》兩個規定為根本,確立了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三是公文格式化。
2.3 注重整合、發掘社會資源。上海市在社區矯正工作方面的顯著特點就是依托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一是注重發揮社會團體、志愿者的作用。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上海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區矯正工作模式,主要特點在于以社會團體為工作主體。二是上海在青少年社區矯正工作中尤其注重對家庭、學校、以及社區資源的利用。
2.4 重視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心理教育、價值重塑。上海市在青少年社區矯正工作中重視對青少年的正確價值觀引導、人格重塑,主要通過一些諸如素質拓展訓練、徒步運動等一些帶有挑戰性的活動,逐步使矯正對象消除自卑感,重新建立自信心。
3.1 法律效力有待提高
盡管上海市在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工作的制度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停留在地方規章的效力級別,存在法律效力過低的問題。而法律效率低以及與其他法律文件的沖突協調問題只能通過提高矯正方面的規范的法律效力來解決。
3.2 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分類矯正的專門司法行政機關亟待建立
在上海,社區矯正階段司法行政機關卻并沒有針對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專門機構。根據兩院、兩部《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規定,未成年犯是適用非監禁刑罰、實施社區矯正的重點對象,因此更加有必要設立專門針對青少年社區矯正的司法行政機關來領導、監督整個青少年社區矯正工作的運行。
3.3 分類工作有待加強
在上海市目前的分類矯正教育工作中,將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單獨研究其矯正方法。但是在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這一群體性概念之下,沒有更進一步地細化分類矯正工作。
3.4 小組矯正工作有待加強
目前上海市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矯正工作中,小組的工作方法只在個別區縣應用得比較好,從整體上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普遍的運用。我認為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的小組活動可以在區縣級層面上開展,或者由就近的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結構相似的街道聯合開展。這樣就可以保證開展小組活動的人數和提升小組活動的效果,并且可以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
[1] 丁寰翔:《社區矯正理論與實踐》,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年版。
[2] 朱久偉、姚建龍:《上海市青少年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正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井媛媛(1993-),女,漢族,陜西省銅川市人,法學碩士,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專業。
C916
A
1672-5832(2016)09-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