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潤娜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淺談蒙古帝國和元朝統治疆域差別的原因
阿潤娜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公元13世紀,隨著成吉思汗領導的蒙古族的步步崛起,他們的金戈鐵馬不僅踏遍中原大地,并且蒙古人和他們的戰馬幾乎踏過了半個地球。由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所創造的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國。它東起朝鮮半島,西達波蘭,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包括幾乎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
但是,現在我們從元朝的版圖中可以看出,到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1279滅掉南宋完成相對意義上的統一,它的版圖并不是像之前那樣的西抵歐洲,而是疆域東起沿海,西至新疆,南達南海,北括西伯利亞大部,東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南包括西藏、云南。他的權力能夠統治的實際地域基本上是沿襲了漢、唐以來的領土,再加上西南和蒙古以北周邊的地區。而那些遙遠的地區并不在他的統治下。
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從蒙古帝國到元朝,版圖變化之劇烈,這其中有著紛繁復雜的原因。首先,遼闊的蒙古帝國境內,除了一直以來的“中國”蒙古人的根基所在之外,還包括原來許多別的國家以及眾多的民族或部落特別是西亞等地。其中有的是經濟文化發達的文明民族和國家,有的是半野蠻的游牧或半游牧的民族或部落。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結構和發展水平不同,經濟文化、歷史情況、風俗習慣等各異。對于這樣復雜而龐大的帝國,任何統治者都是難以實行長久而統一治理的。
而且,就蒙古統治者本身來說,他們其中也是一小部分人初步脫離原始公社制,可以說是一只腳才邁進相對文明的封建制社會,從思想上蒙古統治者不可能有要建立長期統治的遠見,他們只是本能的侵略,發動戰爭,而不顧及戰勝后該以怎樣的方法統治。如毛澤東詩中所說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當時的統治者雖然會打仗,但是不能守住天下。所以當時蒙古騎兵的作戰方法是只攻城不會守城。特別是他們在歐洲,肆虐一番后就回來了,而且蒙古騎兵在西方的戰線拉得太長,總是以戰養戰,到了冬天補寄跟不上,當地人采取龜縮辦法,蒙古騎兵就支持不住了。如果說打天下需要十分的智慧那么守天下則需要一百分的智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做事方式。仗打得好不代表國家也治理得好。這也表明了,軍事實力和文明的發展程度并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由一個民族的體質、性格等因素決定的,所以以游牧為主的蒙古族是驍勇善戰的。
并且蒙古人當時的各項水平都是非常低的,和被征服的國家和民族相比較,差距之大、落后之多。由于草原牧區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文化落后等原因,游牧的蒙古征服者很難在其所占領的廣大地區發展起繁榮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并且當地的民族千百年形成的農業文化或者其當地適宜的農業文明、先進的手工業、商業等已經相對完善,在當地人的觀念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對于蒙古侵略者,從心理上這些民眾就是抵觸抗拒的、蒙古人是外來的。況且人們不會因為強權就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蒙古人雖然占領廣闊的農耕地區,成為統治民族,但仍然保持落后的游牧傳統,他們建立的蒙古帝國,實際上是以游牧傳統為主導的游牧人的國家。由于文明先進的農耕民族的影響比較強烈,和游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經常發生沖突和斗爭。這就這樣就給以后的統治留下的非常大的隱患。但是從地域上,蒙古民族和中原離得較近,有著相對密切的聯系,這樣也就減小了碰撞的阻力。
雖然統治階級慢慢認識到不能用同樣的方式來統治農業文明發達的地方或者是不適合游牧的地方,他們也做出政策上的分而治之,但是這些都是皮毛上的小修小補,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同文化的沖突。即使蒙古貴族逐漸放棄初期那種以劫掠為主的傳統政策,開始建立地域統治觀念。如成吉思汗把征服的土地和人戶當作家產分封給諸王子,后來諸王子又以同樣原則把自己的封地和人戶分封給子弟,從而形成許多層次不同的封建領地。更重要的,忽必烈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但正式承認這些封建領地,并且繼續分封一些王公。但蒙古國家并未形成一套系統的、集權的封建政治體制。各封地對大汗沒有明確的臣屬關系,主要靠宗族關系維持大汗的君主地位,實際上各汗國的獨立性很強。隨著占領地的不斷擴大和封建制觀念的加強,這些封地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封建王國。這就是四大汗國的形成的原因。名義上,四大汗國是大汗統一政權管轄下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汗國的民族構成、語言、生活方式和歷史傳統都各不相同,所以地方和中央大汗政權缺乏經常的聯系;加之諸汗引兵自重,有的甚至與中央大汗對立。國土之大,君主政令又被距離所打敗,所以各汗國由最初對大汗的松散隸屬關系,不久就發展成為獨立的汗國。從思想上到實際的政策上,這些汗國都差別于元,即我們的中央王朝。
這樣也不難理解為什么1259年,蒙哥汗死后,蒙古帝國的短暫統一也就隨之告終。繼任大汗的忽必烈,他的權力僅限于東方,即中國的元朝政權。此后,元朝和四大汗國,各自按著不同的道路,獨立地發展下去。四大汗國都是獨立的而非元朝的一部分。
元朝的統治范圍相對來說是一片自古以來就聯系溝通緊密的地域,這樣就給于統治者更加容易的控制。而且經過行省制等一系列的有效的改革從經濟、文化等方面加強了地區民族之間的交流,承襲歷史的發展成為一個整體,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融合,用更加有效且和平的方式。
從思想宗教這方面來看,元朝的統治版圖下,雖然也有多種民族但是大部分都長久受到中原大一統和儒家思想等思想的影響,或多或少。人們愿意朝著一個統一圓滿的目標而斗爭。但是相比較四大漢國所處的區域,當地的宗教扎根已久,這些思想和中原的思想有著巨大的差異,不是單純的打仗就可以改變的,宗教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而為之奮斗。所以文化都不能傳播,人民接受程度低,必然維持不了統治。
關于蒙古帝國和元朝的統治疆域有差別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我們要站在全球歷史發展的視野下,多角度的,運用全面的、發展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更深刻地來剖析這個問題,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阿潤娜(1992.11-),內蒙古包頭人,專門史專業,西南民族大學。
K247
A
1672-5832(2016)09-0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