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菲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馬克思科技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
劉 菲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科技的價值在于:科學技術是直接的生產力是生產力的首要力量;科學技術大幅度地提高著勞動生產率,極大地促進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具有通過生產力這個中介實現生關系變革的巨大價值;科學技術具有決定上層建筑的價值。把握馬克思主義科技價值觀在當代中國具有重大意義,對于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好地完成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我們加快改革步伐,進行制度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我們實現共產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科技價值觀;當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科技價值觀在價值哲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指明了科學技術的價值基礎和實現機制,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科技價值觀。在21世紀,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給當代中國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研究馬克思主義科技價值觀,對于理解、完善馬克思主義科技價值觀的理論體系并運用這些理論指導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價值觀是對科技地位作用和社會功能的根本觀點,是對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總結,是對科技同人類社會的價值關系的反映。其科技價值觀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并具有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價值;科學技術具有通過生產力這個中介實現生產關系變革的巨大價值;科學技術具有推動哲學、人文科學等社會意識發展的文化價值。
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分析社會勞動生產力同資本的關系時指出:“社會的勞動生產力作為資本所固有的屬性而體現在固定資本里面;這所謂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 …”[1]在這里,馬克思把科學看作社會勞動生產力的首先的力量,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第一,馬克思明確指出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科學技術會引起生產力諸要素的變革或變化。馬克思指出:“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于勞動時間和已耗費的勞動量,較多地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動因的力量,……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運用。”[2]因此,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恩格斯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3]
第二,科學技術具有通過生產力這個中介實現生產關系變革的巨大價值。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首先是引起了生產力的革命,然后導致生產關系的革命。通過科學的發現和技術的發明,導致工具機的變革和資料的變革,進而出現生產力的革命。“隨著一旦已經發生的、表現為工藝革命的生產力革命,還實現著生產關系的革命。”[4]可見,科學技術的發展經由生產力革命這個中介,實現著生產關系的革命。科學技術發展導致的工業革命是新生產關系產生的基礎。其次,科學技術引起的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關系更迭的重要原因。他們強調,“在工業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必然會產生私有制”,要消滅“異化”從而實現共產主義,就必須“以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為前提”。隨著生產方式即保證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社會關系也隨之發生改變。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可見,科學技術的發展,必然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進而引起社會革命。
第三,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具有推動哲學、人文科學等社會意識發展的文化價值,認為真正推動哲學、人文科學發展的是科學和實踐。恩格斯指出:“在從笛卡爾到黑格爾和從霍布斯到費爾巴哈這一長時期內,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速的進步。”[5]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科學技術具有推動思想解放的巨大作用。馬克思指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6]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前提下,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將不斷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陳舊觀念、思想羈絆。
首先,把握馬克思主義科技價值觀,對于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更好地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發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是解決一切矛盾的總開關。誰把握住了經濟發展這個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演進的大趨勢,誰就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而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價值觀是對科技地位作用和社會功能的根本觀點,是對科技功能作用的概括和總結,是對科技同人類社會的價值關系的反映,為我國重視科技發展、推動科技進步、更好的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價值觀對于我們實現共產主義也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實現共產主義的根本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在高科技時代,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途徑在于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弘揚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價值觀,就是要充分重視和發揮科技的作用,不斷地大力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共產主準備物質條件。而且,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關系的也將不斷變革,人們的思想和素質的也不斷提高,從而為實現共產主義作好思想方面的準備。弘揚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價值觀,最終就是要實現共產主義,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科技價值觀重大的歷史意義。
[1]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草稿),第 3 分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B01
A
1672-5832(2016)09-02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