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大連艦艇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00)
對適應網上隱蔽斗爭新常態的思考
張 宇
(大連艦艇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00)
習主席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ヂ摼W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前,境外間諜情報機構利用手機和網絡進行滲透、策反、竊密活動越來越猖獗。網上隱蔽斗爭作為隱蔽戰線最難啃的硬骨頭,已進入新常態。如何認清形勢、主動應對、有效遏制,需要各級黨委理清工作思路,拿出具體管用的對策舉措,牢牢掌握斗爭的主動權。
網絡無孔不入,渠道便捷隱蔽。隨著社會發展進步,資訊越來越發達,網絡覆蓋基本上實現了全方位全時域,凡是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就會有勾聯策反問題發生的隱患。國家信息安全權威檢測機構在對政府部門、金融、電信、電力、能源、郵政、證券、鐵路、軍工企業等系統信息安全大檢查中,對120多個單位(機構)896個信息系統進行檢測,執行遠程滲透測試106項,外圍滲透檢測網站IP達8600多個,發現了大量的網絡攻擊竊密活動,挖掘出多種設備“后門”或漏洞。這些都表明,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想盡辦法大肆開展網絡攻擊竊密活動,網上反間防諜刻不容緩。
環境日趨復雜,潛特活動頻繁。敵對勢力歷來把部隊作為滲透破壞的重點領域。當前,很多部隊營區周邊外資企業、境外人員增多,敵對勢力以合法身份掩護,潛特活動日益頻繁。特別是QQ、微信等社交軟件,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等服務插件。一些敵特在部隊營區周邊利用這類軟件,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樣開啟本功能的人,一旦有官兵使用這類軟件,就極有可能被敵特瞄上,重點關注或加為“好友”,邁出滲透策反的第一步。
滲透對象延伸,防范難度增大。當前,敵對勢力滲透策反的對象已經由駐繁華城市部隊向駐地偏僻的部隊延伸,由核心機密向一般秘密延伸,由首腦機關重要崗位向一般崗位延伸。從2008年以來發生的失泄密案件看,被滲透策反人員有首腦機關、重點建設部隊的,也有人武系統、武警支隊的,還有辦事處、印刷廠等服務保障單位的;有干部士官、普通戰士,也有職工等非現役人員??梢哉f,敵特在對部隊官兵的滲透策反上無所不用其極,給我們防范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方法手段多樣,拉攏腐蝕變易。從這幾年部隊發生的涉網案件問題看,敵特分子采取網上交友聊天、借貸、求職、招聘等方式,在網上搜尋部隊人員信息,發現后即采取色誘、金錢等各種手段進行拉攏。一些意志薄弱的官兵面對誘惑,有的謀錢財舍本逐末,有的懷不滿蓄意報復,有的因無知上當受騙,有的存僥幸掩耳盜鈴,最終抵擋不住敵人糖衣炮彈的攻擊,陷入敵特編織的陷阱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個別官兵毫無節操可言,想方設法主動勾聯敵特,走上賣密的絕路,成為民族的敗類。
打防要結合。網上隱蔽斗爭,必須做到一手抓打擊一手抓防范。打,就是要重拳出擊,針鋒相對,露頭就打,決不手軟,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防,就是要變事后查堵為前瞻預防,著力把敵特滲透策反的方式方法分析透,把防范應對的短板弱項搞清楚,切實提高發現預警、應對處置的能力,力爭抓早抓小、抓小防大。
力量要聚合。要自覺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大協作、“一盤棋”的思想,變各自為戰為聯合作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真正做到資源共享、情報互通、力量合用。
重點要突出。要緊緊圍繞軍事斗爭準備這個中心,變四面出擊為重點突破。內容上,重點突出網上勾聯賣密、網上違規發布涉軍信息、網上暴露軍人身份問題;方向上,重點向主要作戰方向、重大演訓活動、新型作戰力量、重要目標和關鍵崗位聚焦。
道理要講清,警鐘當長鳴。要搞好針對性教育,讓每名官兵都明白三件事:一是軍隊和地方安全部門都有專門的機構,能夠隨時監控、查證違規上網問題;二是任何違規上網的行為都是有跡可循、會被發現的,不能心存任何僥幸;三是網上與敵特勾聯,竊密賣密是要坐牢殺頭的。要通過組織官兵和家屬觀看案件警示紀錄片、讓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等形式,用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訓警醒官兵,讓每名官兵深刻感受到,竊密賣密最終只能是人財兩空和眾叛親離,是牢獄之災和身敗名裂,從而自覺遠離網絡賣密的“高壓線”。
制度要落地,管理無死角。嚴格執行保密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證。如果制度不落實,有章不循、有規不依,必然使保密管理形同虛設,城門洞開,泄密無可避免。要把網絡管住。對照網絡“十條禁令”要求,對辦公電腦、移動存儲介質等設備,嚴把購置、使用、保管、報廢等關口,切實加強管理,真正做到上網計算機不涉密、涉密載體不上網。要把手機管住。嚴格落實手機使用管理規定,對官兵使用非指定機型手機、使用未登記手機、工作期間未經允許攜帶使用手機等違規問題,一經發現,嚴肅問責。要把秘密管住。對涉密文件資料和儲存介質,要嚴格履行登記、分發、傳閱、清退等手續,定期組織清查,消除安全隱患。
機制要完善,協作應經常。堅持以我為主、密切協作,積極構建專群結合、軍地配合、軍民融合的工作格局。完善協作網絡。及時與駐地國家安全、公安機關成立軍地隱蔽斗爭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組織協調、定期例會、情況通報、基礎調研、線索查證等協作工作機制,有效實現軍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注重隊伍建設。選準配強“兩支隊伍”和保衛骨干,培養素質過硬的網上斗爭專業隊伍;選聘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的群眾作為安全信息員,在重要軍事目標周邊設置固定觀察哨,提高發現和打擊能力;成立軍地聯防應急分隊,充分發揮軍警民聯防機制作用,提高綜合防范和快速反應能力。激勵措施到位。把評價獎勵作為推動軍地協作常態化的有力杠桿,建立完善績效考評機制,細化量化考評細則,每年組織一次評價獎勵,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及時進行肯定,形成鮮明正確的激勵約束導向,推動網上反間防諜工作邁上新臺階。
G203
A
1672-5832(2016)09-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