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琳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3)
?
代駕類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
吳成琳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陜西 西安710063)
摘要:酒后代駕服務已成為一種新型行業,本文試從案例入手指出代駕過程中出現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存在的爭議問題,并對代駕服務協議進行歸類,進而明確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關鍵詞:代駕;代駕服務協議;交通事故;責任主體
一、司法實踐中的案件爭議焦點
代駕分為有償代駕和無償代駕,在此本文只討論有償代駕問題。有償代駕又包括代駕公司提供的代駕服務,酒店等餐飲服務行業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以及私人有償代駕服務。
案例一:李某酒后聯系代駕公司,藍天公司派司機萬某為李某代駕。萬某駕駛越野車(車主李某)與羅某駕駛的摩托車相撞,造成羅某受傷、兩車受損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門認定萬某承擔本次事故主要責任,羅某承擔次要責任。羅某將萬某、李某和藍天公司告上法庭。
案例二:馬某開著汽車到提供酒后免費代駕的餐館吃飯,餐后餐館安排李某為其代駕。由于李某操作失誤,馬某的汽車撞上了前面的兩輛轎車,造成三輛汽車受損。經鑒定事故的全部責任由李某負責。餐館認為李某的行為屬于個人行為,發生交通事故與餐館無關,拒絕賠償。馬某將餐館和李某一并告上法庭。
案例三:李某騎摩托車帶著陶某,與由程某雇請的司機邱某駕駛的客車碰撞,造成李某、陶某受傷,兩車受損的交通事故。經鑒定李某承擔此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邱某承擔此次事故次要責任,陶某不承擔此次事故責任。協商無果,陶某將李某、程某、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二、代駕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
(一)代駕服務協議的性質。
關于代駕服務協議的法律性質,學界存在較大爭議,本文的觀點是代駕服務協議屬于何種法律性質不應當固定化,應當結合個案,采用大樣本案例研究方法,在相類似的案件中提取相類似的因素。
1.酒店等餐飲機構提供的代駕服務。醉駕的入刑,酒店等餐飲機構為了扭轉經營局面,通過提供酒后代駕服務來消除顧客后顧之憂。表面上看酒后代駕服務是免費的,但其實屬于餐飲消費服務的延伸,是顧客與酒店之間消費服務合同的組成部分,應適用消費合同有關規定來解決糾紛。
2.私人提供的有償代駕服務。對此學術界基本上都認為應適用雇傭合同的有關規定,因為一般情況下雇主比雇員的經濟能力好,因此其承擔責任的能力和為受害人提供保障的可能性就更大。
3.代駕公司提供的代駕服務。車主與代駕司機并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而是車主與代駕公司、代駕司機與代駕公司之間存在直接的法律關系。司機受雇于代駕公司,因此與代駕公司形成雇傭關系,屬于職務行為。較為難定性的是車主與代駕公司之間構成何種法律關系,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贊同車主與代駕公司之間的代駕服務協議屬于委托合同。
(二)司法實踐中代駕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代駕服務協議的合同性質定性決定了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此也決定了法院的審判結果。
有償代駕案例一中,案件審理焦點之一是對有償代駕合同性質的認定,上文已提及本案存在兩種直接法律關系。萬某系被告公司的員工,雙方之間屬雇傭關系,故被告萬某駕車導致原告的損失應由藍天公司承擔。就車主與藍天公司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來說,本文提供兩種解決途徑。途徑一,事故發生時,系藍天公司的員工萬某為李某提供代駕服務,李某不能直接支配機動車的運行,萬某享有對機動車的直接支配,其運行利益亦歸屬于萬某所屬的代駕公司,因此超出保險部分的損失應由藍天公司承擔責任。途徑二,代駕司機萬某與藍天公司之間屬于雇傭關系,因此雇主要為雇員的行為承擔責任這是毫無疑問的,就被代駕人與藍天公司之間的代駕協議可按委托合同關系處理。我國《合同法》第406條規定,有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過錯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在此案中,法院認定萬某承擔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因此在有償代駕中應由受托人即藍天公司承擔主要責任。
案例二中,爭議焦點主要是代駕司機李某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李某是餐館的員工,因此其與餐館之間存在雇傭關系,李某為顧客馬某提供代駕服務的行為屬于職務行為,因此餐館應當對李某的職務行為負責,但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李某操作失誤,因此餐館可以在向馬某賠償損失之后就李某的重大過失行為行使追索權。
就案例三,法院認定車主找人代駕雙方構成雇傭關系,本文支持此觀點。根據《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在本案中,邱某受雇于程某,且邱某存在過錯,因此程某僅需承擔連擔責任,事后可向邱某追償。
參考文獻:
[1]龔鵬飛.代駕問題探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0.
[2]魏然.有償代駕合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81-01
作者簡介:吳成琳(1993.2-),女,山東棗莊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專業(法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