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潛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淺談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
王藝潛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710000)
摘要:國際民商事糾紛管轄權是指一國法院根據本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和國內法對特定的涉外民商事案件行使審判權的資格。國際民商事案件管轄權的行使關系到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以及本國當事人利益的保護,但是,各國的利益是不同的,因此,至今國際社會仍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際民商事管轄權制度,也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對同一國際民商事案件多國法院主張管轄權的問題。這一現象被稱為國際民商事訴訟的積極沖突,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的積極沖突是各國和國際社會的立法和實踐一直致力于解決的問題,管轄權的積極沖突已經成為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的實質問題和核心問題。
關鍵詞:國際私法;管轄權沖突;不方便原則
一、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產生的原因
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法院對同一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訴訟都主張管轄權或者都排除或拒絕管轄。從這一定義可以看出,國際民事訴訟管轄權沖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訴訟管轄權的積極沖突,另一種是訴訟管轄權的消極沖突。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的沖突和未決訴訟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的產生有其客觀的原因。第一,主權方面原因。各國為了保護其本國利益往往造成管轄權的擴大;第二,法律方面原因。各國對同一法律術語所作的不同解釋往往也是導致管轄權產生沖突的原因之一。第三,經濟方面原因。當事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同時在不同的國家法院提起訴訟,以便獲得對其最為有利的司法判決。
二、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的種類及其構成要件
(一)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的種類。
國際民商事管轄權沖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法院對同一國際民商事訴訟都主張管轄權或各國對同一訴訟都排除或放棄管轄權的情況。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沖突可以分為兩種。
最常見的國際民商事管轄權沖突是管轄權的積極沖突。由于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的積極沖突對當事人的利益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國際社會一向對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的積極沖突給予高度重視。由于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的積極沖突形式復雜,并常與國家的司法主權交織在一起,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備的機制,這種沖突才能得到較好協調。
(二)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積極沖突的構成要件。
1.當事人就同一訴訟標的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法院提起訴訟。
2.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法院對同一訴訟標的均具有合格管轄權。
3.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法院均受理同一訴訟案件。
三、我國協調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積極沖突的法律規則及其完善
(一)我國現行確定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的主要規則。
我國對國際民事管轄權的確定,主要依據我國締結和參加的國際條約和我國國內立法以及司法解釋關于管轄權的規定。這些國際條約包括:1951年《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1952年《關于船舶碰撞中民事管轄權若干規則的國際公約》;1958年《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等。
在級別管轄上,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8條、19條,一般的涉外民事案件,應以基層人民法院為第一審法院,重大的涉外案件,應以中級人民法院為第一審法院.
關于地域管轄,我國將被告住所地作為確定國際民事管轄權的主要根據。即:只要涉外民事案件中的被告住所地在我國境內,我國法院就有管轄權。如果被告的住所地同其經常居住地不一致,只要其經常居住地在我國境內,我國法院也有管轄權。但是,對不在我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則可由原告住所地的中國法院管轄。
關于專屬管轄的問題,《民事訴訟法》第246條規定,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履行中外合資經營合同、中外合作經營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合同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管轄。
(二)完善我國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積極沖突協調機制的建議。
1.盡快在有關國際民商事管轄權的立法中確立不方便法院原則。
如前所述,不方便法院作為一項通過本國法院主動拒絕對國際民事案件行使管轄權而防止國際民事管轄權沖突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在國際民事管轄權沖突中的國際協調精神。這種國際協調精神與維護國家主權原則是一致的。我國在確立這一原則時,可要求法院根據以下因素來判斷受理案件是否確實不方便:原告選擇法院的理由;被告的方便程度;法律選擇;判決的可執行程度;證據的來源及取得;爭議行為或交易的發生地;對相關當事人送達的可能性;外國正在進行的未決訴訟;語言因素及法院處理案件的能力。
2.對“一事兩訴”做更明確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意見”第30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一方當事人向外國法院起訴,而另一方當事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決后,外國法院申請或者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對本案做出的判決的,不予準許;但雙方共同參加或簽訂的國際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上述規定中“雙方共同參加或簽訂的國際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應明確指出國際條約的規定是僅包括判決的承認和執行,還是同時包括有關管轄權的規定。
3.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做出明確的規定。
不方便法院原則的確立,客觀上要求立法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由于我國法律的大陸法傳統,法官依據自身判斷做出自由裁量的空間極為有限。因此,以立法的形式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加以明確規定,對于法官充分發揮分析判斷案件的積極性,更好地適用不方便法院原則協調國際民事管轄權沖突極為有益。
參考文獻:
[1]盛永強:涉外民事訴訟管轄權沖突的國際協調[J]人民司法,2005年第9期。
[2]李剛:論國際民事訴訟中的“訴訟競合”問題[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3]奚曉明:涉外民商事訴訟中的一事兩訴[Jl人民司法,2006年第6期。
[4]國際平行訴訟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河北法學,2004年第11期。
[5]中國國際私法學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私法示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14。
[6]井濤.法律適用的和諧與歸一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37。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69-01
作者簡介:王藝潛(1991.9-),女,陜西西安,西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