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晨 侯景明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遼寧營口 115000)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創新探索①
石曉晨 侯景明
(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遼寧營口 115000)
高職體育教學對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國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現狀,探討了高職體育教學的內涵和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就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創新路徑。
就業 體育教學 高職學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當今各用人單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生有極高的專業知識水平,還需要有著相應的實踐能力。以高職體育教學為例,在當今新的社會背景下,應該不斷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就業導向為發展思路的高職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出更多有著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順應當今世界教育的發展潮流。高職體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因此各高職院校都應加強對此的重視程度,構建以就業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
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學正在不斷實現改革,教育改革應該借鑒一些國外的成功經驗,并且綜合考慮自己的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將體育現代課程和教學觀念作為教學理論基礎,建立健全就業導向下高職體育教學體系。但是,就現在我國各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學來看,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教學理念落后
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的現象,仍然沿用傳統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缺乏師生間的交流溝通,沒有響應新課標提倡的“以學生為本”,這樣以來,就無法提高體育教學效率,起不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
1.2教學目標不明確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在不斷改革,但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目標并沒有因此實現創新,大多是依然使用傳統的或是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目標,這樣以來無法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的不明確,直接導致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課程體系缺乏職業實用性。
1.3教學方法不靈活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并沒有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而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當今就業導向的社會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已經不再符合需求,傳統教學方法使得體育教學課堂枯燥無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此外,教學方法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得不到培養。
1.4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長久以來,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僅以期末成績為主,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夠科學合理,應該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出勤狀況、學習態度等多方面指標。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不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全能型人才。
2.1高職體育教學概念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具有生產、建設、服務等能力的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全能型應用人才,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高職體育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等等。高職體育教學應注意的是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人才。
2.2高職體育教學的特征
高職體育教學作為高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它的特征表現為:(1)生存教育。高職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積累、運用知識,強健體魄,增加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自然適應能力。(2)品德教育。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3)自我發展。通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學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自我發展,既包括生理方面的,又包括心理方面的。(4)終身鍛煉意識。通過體育教學,學生將會養成良好的鍛煉意識,學生可能因此愛上體育運動,這樣以來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生病機率,此外,學生通過高職體育教學可以獲取相關體育理論知識,增強他們的體育素養,促進他們培養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意識。
在當今就業壓力如此大的社會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成為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就業的影響表現為:
3.1強身健體
通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這對學生將來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可以根據工作崗位的特點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不斷增加自身的職業體能,從而符合工作上較大的勞動需求。
3.2社會適應能力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承擔體育活動組織工作等來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以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識不斷增強,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學生也將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適應能力。
3.3團隊合作能力
由于體育活動有著極強的群體性,學生參與在任何一種體育項目都需要和團隊其他成員配合好,學生將會從此明白團隊溝通、合作的重要性,這對學生將來的就業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學生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的團隊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4培養競爭意識
體育活動自身就帶有一定的競爭性,通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增強。在就業后,學生將會敏感的體會到整個社會環境的壓力,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保證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打敗。
4.1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認知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理論知識教學也很重要,教師應該適當的增加理論知識教學比重,通過理論知識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體育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等等。理論知識的選取上,應該綜合考慮專業的崗位需求,針對學生將來要從事的職業進行相關體育知識教育。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應該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傊ㄟ^理論知識教學,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鍛煉意識。
4.2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提高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參與性,高職院校體育老師應該努力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通過一些游戲等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各種體育項目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說田徑運動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球類運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等等。
4.3體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職業素養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體育比賽,讓學生觀看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頑強拼搏,培養學生的堅韌品格;通過運動員遵守體育規則等事項,學生將會不斷提高自身行為規范性等等。
4.4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將團隊合作能力融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也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需求,因為學生在將來的職業崗位上,時時刻刻面臨著和他人的接觸,只有養成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各種體育項目,不斷改善學生們人際交往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學生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的說來,在當今就業壓力極大的社會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該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只有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綜合考慮學生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體育教學體系,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等,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1]羅敏.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改革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4):88.
[2]李龍,唐曉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育改革[J].運動,2013(12):87-88.
G807
A
2095-2813(2016)04(a)-000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008
①石曉晨(1982—),男,遼寧營口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