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江(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325000)
理論中感悟,實踐中提升
——記溫州市體育與健康學科“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活動
王洪江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325000)
2016年4月14日,溫州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促進有效學習”專題研討活動在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如期舉行。本次活動共吸引了全市近700位教師參加,堪稱溫州市中小學體育教育的一次盛事,對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體育與健康學科課堂教學質量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活動的第一個階段是“觀課引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于素梅博士介紹了《如何看評體育課——看出門道,評出技巧》。在“看出門道”中,她提出了有準備、先了解、明目的、全方位4點要求和抓大面、看細節、抓根源、提見解4個方法;在“評出技巧”方面,她給出了講實話、動真情、有聯想、要新穎4點建議,闡述了9種不同的評課方式,并強調了評優課的“六性”標準: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新穎性、實效性和安全性。通過于素梅博士的指導,參會教師對如何看評體育課有了新的認識,并馬上應用于接下來的3節課堂教學展示中,理論與實踐結合,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習。
活動的第二個階段是“課堂教學”。瑞安市東山小學的鄭建成老師展示了五年級《技巧:肩肘倒立》,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的吳翔老師展示了高二《籃球:體前換手變向運球》,而溫州市繡山中學的張洪江老師展示了八年級《足球:傳接球技術及運用》。3堂課都緊貼《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內容要求,從“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來構建單元教學內容,以運動技術為主線,結合體能,融入技術運用,遵循課堂教學的“七個基本要求”和教學內容的“三個一”。3位教師基本功扎實,精神飽滿,示范優美,學生參與度高,主動性強,教學氛圍良好,教學效果明顯,博得了觀課教師的陣陣掌聲。
活動第三個階段是“觀點互動”。由特級教師夏玲玲點評《技巧:肩肘倒立》,特級教師陳欽梳點評《籃球:體前換手變向運球》,特級教師錢勇點評《足球:傳接球技術及運用》。3位特級教師都對上課教師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夏玲玲老師指出,“要規范專業術語;課堂隨時在變,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心中有課堂、有學生、有器材、有時間。”陳欽梳老師指出,“完善技術動作組合要有依據,還要清楚該怎么組合;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錢勇老師則指出,“目標再明確,方法再拓展,知識巧利用,素養巧滲透。”通過3位特級教師的深入分析和點評,讓觀課教師對3堂課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完善他們的課堂大有益處。
活動的第四個階段是由浙江省教研室體育教研員、特級教師余立峰作主題點評。余立峰老師首先高度贊揚了3位上課教師的優異表現,并希望3位教師和所有與會教師都能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余老師欣慰地說:“我很高興看到、聽到大家對這3堂課的評價,這3堂課都是按照《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精神去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計劃,這說明《綱要》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大有幫助的。”他指出,教學要由錦標主義轉向每一個孩子;體育教師也要轉變,由教師、教練混合體轉到教師角色;要培養健康的人,要傳授學生1~2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項目,并傳授學習方法;要制定單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應有出處,有針對性和延續性;教學要從重技術過渡到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針對《綱要》在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遇到的困惑,余老師作了針對性解答。他認為“應早一點讓學生進入技術運用環節,組合、練習、比賽都可以體現技術運用;組合練習要注意體能增量;復習呈環形要呈現練習—糾錯—再練習—小結的過程,每次練習與糾錯都必須有針對性;放松時間要有保障,不能過于形式;可以減少練習內容從而增加練習時間。”通過余立峰老師的解讀,教師們更深刻體會到《綱要》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并紛紛表示回去之后要熟讀《綱要》文本,大膽嘗試,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活動的第五個階段是由于素梅博士帶來題為《從“四學”談體育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的專題講座。結合案例闡述“學準、學會、學樂、學熱”在有效教學中的體現。“學準”就是要讓學生聽準、看準、練準、評準;“學會”就是技術上要會說、會做、會用,方法上要會學習,品德上要會做人;“學樂”就是通過游戲法、比賽法、激勵法等手段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學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障學生的練習密度,要精講多練、少等多動、少站多練。從“四學”的角度可以衡量一節體育課學習的有效性,縱觀活動展示的3節體育課,教學過程精彩,教學效果明顯,很好地體現了“四學”。有了“四學”作為參考標準,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就會有的放矢,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增加。最后,于素梅博士按困教型、能教型、會教型和精教型4種類型讓與會教師進行自我能力診斷。溫州市體育教研員蔡景臺老師總結說:“現在大部分教師還停留在“能教”這一階段,而部分教師已經向“會教”行列邁進,但關鍵不是現在你處于哪個行列,而是你將來想成為哪個行列,為了這一行列你將要付出怎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