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鈺渤
(遼寧財貿學院 遼寧興城 125105)
淺析蛙泳換氣技術①
祁鈺渤
(遼寧財貿學院 遼寧興城 125105)
呼吸是蛙泳初學者的一大障礙,在學習初期會出現諸多問題,例如:換氣期間失去平衡而身體下沉;吸氣末端出現嗆水情況等等。初學者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應如何掌握呼吸技術,使蛙泳效率提高?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筆者著眼于蛙泳動作,就蛙泳呼吸的改進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技巧。
蛙泳 換氣技術 初學者 蛙泳呼吸
手部動作是蛙泳換氣的關鍵。相較于自由泳,蛙泳技術動作簡單易學。蹬腿動作大部分初學者都知道如何進行,但蹬腿期間的露出水面吸氣對他們而言卻是難題;部分初學者換氣期間身體失衡下沉;部分出現吸氣不夠、吐氣未盡的問題;還有一些前進距離非常短就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
2.1水中悶氣
頭沒入水中練習悶氣,保持一段時間后站立,注剛開始練習時需安排陪練。一般悶氣越久越佳。如果練習期間趕頭部不適,需立即終止練習。水壓是導致胸悶的原因。讀秒,在陸上學員一但受不了后“啪”一聲,用口吸氣調呼吸,以學員的秒數打折在水中用。下水后請學員睜開眼睛,不要用力憋氣。
2.2水中吐氣
在陪練協同下將頭沒入水中,慢慢通過口/鼻吐氣,保持一段時間后站立。水中吐氣保持時間越久效果越佳,且需注意吐氣,否則易嗆到。大部分人更適合以口吸氣。
2.3韻律呼吸
有節奏、有韻律地呼吸。技巧與水中吐氣相仿:在水中通過口/鼻吐氣,出水面時嘴角“啪”一聲后,用口吸氣。不僅要關注節奏,還需協以雙手壓水動作。幼兒可能無法觸碰池底,因此,韻律呼吸指導極其關鍵。教練應將呼吸作為換氣的首要教學內容。
3.1蛙式呼吸技術常見錯誤
3.1.1蛙式呼吸不足
雖然在游水過程中云溪將頭部露出水面,但有不少的學員沒有學會在水中吐氣,且吸氣不足;還有一些學員在太初水面之后,吸氣、呼氣同時進行,導致呼吸節奏不正常,不能夠順利進行呼吸。
3.1.2身體動作和呼吸的協調性欠佳
游水期間呼吸與手臂及腿部動作并不同步、閉眼抬頭,為明確方向及水位高低中止游動;雖然部分人身體動作比較協調,但未掌握換氣技巧,換水期間出現低頭閉氣、頭潛水過低等情況,無法露出水面進行換氣。
3.2糾正
在蛙泳完整配合練習期間,兩支手臂在實施動作之前,對初學者而言,人體(特別是頭部)的位置是極其關鍵的。在滑行過程中,若身體保持在較高區域,水面和口部相隔近,學員完成呼吸過程中,他的口部易高出水面,因此,在水面上停留時間較長,由此實現吸氣。由此能有效穩定初學者心理,吸氣更加順利。與此相反,如果身體所處的位置較低,學員需要耗費較多時間將其口部露出水面,若此時停留時間短,初學者心理壓力加大,吸氣動作也無法得以順利完成。
蛙泳完整配合教學初期,“低頻、低速游動,小劃臂、滑行滑下動作明顯”是此過程特別強調的。所以,滑行期間閉氣能夠為身體上浮提供幫助,呼氣則會導致身體下沉,對吸氣動作實現產生不利影響。
1.4.1 氣泡量 出艙后 10、20、30、40、60、90 min 時行超聲檢查,觀察流經右心室的氣泡量1 min 并計數。根據 Eftedal-Brubakk 評分方法[7]對氣泡量評分:未觀測到氣泡記 0 分;偶爾出現氣泡記 1 分;每 4 個心動周期至少出現 1 個氣泡記2 分;每個心動周期至少出現 1 個氣泡記 3 分;視野中氣泡個數為 1/cm2 記 4 分;滿屏氣泡,無法辨認單個氣泡記 5 分。
游泳教學實踐表明,蛙泳初學者因為不熟悉水性,難以在水中呼吸,易出現緊張情緒,因此,導致技術動作、肌肉僵硬,對教學、訓練的開展造成阻礙。為防止此問題發生,初學者應該先熟悉水性,于岸上掌握呼吸技巧,不適宜在水中學習臀部與腿部的配合動作。在陸上學習蛙泳呼吸動作時,身體需要保持稍微的瑣斜,低頭,擺平兩支手臂的曲軸,埋頭抬頭反復進行,當抬頭時通過嘴巴吸氣,當低頭閉氣之后,使用鼻子、嘴巴緩緩吐氣。
4.1有關早吸氣
當兩支手臂開始劃水時,練習者的頭、口露出水面,在此期間吐盡所有的氣,且迅速深吸氣,然后隨著伸長的手臂低頭閉氣。如果兩支手臂出現下滑,則慢慢開始呼氣。
4.2有關練習方法
在下滑過程中頭部抬起,在劃水期間進行吸氣,當兩只手臂伸出時進行呼氣,手臂往后收的過程中低頭閉氣,組織進行陸上蛙式呼吸和肢體協調的配合練習。具體實施過程為:在吸氣過程中左下頜露出水面,兩支肩部慢慢升起;腿部緩緩地收腿、翻腿,臀部循序漸進地往前伸直,并開始劃水、收手、兩只手臂往前伸。
掌握水性,個人、小組、集體以拉鏈的形式以側向走、走交叉步、后退走、旋轉走等的形式行走于肚臍以下的水位,甚至可以是往各方向的跑、跳、轉體、躍起、下沉,使身體對水親密接觸,適應水。
上看,國奧隊的表現不如上兩場比賽,除了上半場常飛亞憑借個人的能力打進一球外,國奧隊并沒有一些出色的表現,特別是在下半場,國奧隊的傳球失誤率奇高,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還是顯得很急躁,在戰術上沿用還是長傳沖吊的打法。國奧隊失去了中場的耐心搗腳與配合,此后就再也沒有組織出有效的進攻和反擊。最終以2∶3憾負于對手。
3.1國奧隊存在的問題
(1)控球。國奧隊3場比賽在控球率為中國VS卡塔爾49∶51、中國VS敘利亞46∶54、中國VS伊朗48∶52,但是在比賽的過程上看,上半場國奧隊控球率卻是領先對手的,這是因為國奧隊在上半場傳接球的處理上都顯得很流暢,但是到了下半場由于體能的下降和對手逼搶加強,國奧隊傳接球開始失誤連連,很難有效地進行組織進攻和反擊,這也導致在對陣卡塔爾和敘利亞比賽中國奧隊先勝一球而后卻輸掉了比賽。縱觀3場比賽國奧隊中場永遠是個薄弱環節,在進攻上國奧隊在中場停留的時間短,特別是在局面不利情況下,國國奧隊就只會一味死守,搶斷后采用的也是一腳長傳到前場,失去了中場的利用。在防守上,國奧隊在中場逼夾圍搶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對手總是能容易的通過中場實施有威脅的進攻。
(2)射門的次數。在3場比賽中的雙方的射門次數為中國VS卡塔爾8∶11、中國VS敘利亞9∶18、中國VS伊朗5∶17,國奧隊在的打門次數上是遠低于對手,在足球獲勝公式一書中指出一支球隊在射門次數在10次以上是很難輸掉比賽的,而對手平均是國奧隊的2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奧隊的組織進攻能力是非常差的,國奧隊在比賽中技戰術沿用的還是面對東南亞小個陣容打法,利用身高和力量來獲取優勢,而一旦面臨身強體壯的西亞球隊時國奧隊的優勢全無,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靈活。
3.2建議
(1)教練員在比賽前應力求收集多方面的情報,包括競賽對手當前階段的技戰術特點以及優劣勢、訓練狀況以及各個位置運動員特點,比賽環境,裁判員執法特征等,制定出最佳的備戰方案。
(2)在備戰過程中應加強對國奧隊員們心理和智能訓練,提高國奧隊們在比賽中把握情緒的控制能力,同時在技戰術的應用上應該從實戰出發,注重體能的分配,找出一條適合自身打法的一套技戰術。
[1](英)查理·休斯.足球獲勝公式[M].楊一民譯.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247-274.
[2]曹志佩,李雙喜.對國奧隊在第25屆奧運會亞洲區足球決賽中射門及傳接球技術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2(4):7-10.
[3]邵化謙.國足出戰亞洲杯歷史回顧[J].體育博覽,2007(9):29.
[4]周繼明.中國隊十年內沒戲?[N].中國體育報,2016-01-26(5).
G861.13
A
2095-2813(2016)04(a)-015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0.158
①祁鈺渤(1987,6—),男,漢,遼寧省阜新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