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16)
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教學改革
張鵬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16)
體育教學課程主要是以身體學習為主的學科。這一特性使其成為生命安全教育的現行學科和重要途徑。體育課程設置依據人的健康作為第一指導思想,如果沒有健康,生命體質就會下降。文章首先闡述了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其次分析了體育教育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教學改革策略,以期能為高校體育改革提供參考。
生命安全 安全教育 體育教學
重視培養學生完善的人格、優秀的品質及生命的生成與發展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給傳統的體育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何凸顯大學生生命的要義、優化生命存在及提升生命安全是高校體育面臨的首要問題。基于此,文章在“生命”視域下,剖析在體育教學中滲入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探討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高校體育活動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確保生命安全,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方式中養成運動習慣,同時還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會更加重視生命安全問題,提升學生自我防范意識,促進學生正確樹立生命觀。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既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預防以外事故,更是一種對生命安全教育的促進。
2.1生命安全教育和體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促進學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
體育課程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征,除了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外,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能力,盡量避免自身受到傷害。同時,體育教師的組織管理、技能教學等對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也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然而由于體育活動的競技性較強,通常都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和競爭性,因此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運動損傷在體育課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是可行的。
2.2國內生命安全教育課程建設不健全,不完善,發展滯后
國內對生命安全教育課程體系不健全,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具體操作過程中由于師資、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導致實際操作存在較大難度。比如,有一次對26名登山隊員急救演習時發現大部分的人員對急救知識缺乏了解,對于脊椎受到傷害的人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固定受傷部位,缺乏最基本的緊急避險知識。由此可知,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生面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1完善高校體育生命安全課程目標體系
目前,國內體育教學過程對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學內容很少,并比較零散的分布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領域中,對這些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僅是“安全的體育活動”“野外生存技能”等,其余方面幾乎沒有涉及,同時這些內容缺乏具體的目標,系統性和實踐性不強,給教學內容的具體實施造成一定的困難。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知識體系,有思維、操作、組織等,應急避免的訓練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高校學生的規律。因此,完善高校體育生命安全課程目標體系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3.2將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體育教學過程
高校體育教學要體現出生命價值,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生存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和優良的品質,以促進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1)在體育課的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強調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展現生命的活力,通過教學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播放相關類型的視頻,從視覺和聽覺給學生恰當的引導,提醒學生重視安全,通過視頻觀摩,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還能提高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候的應變能力,達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體育設施現狀,利用相關資源給學生進行防范和預演,如火災逃離、溺水急救等。在實踐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體育游戲教學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其次,教師可通過利用與安全防范有關的項目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靈敏能力和自我防守能力;最后,可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演練。教師可定期在體育教學實踐課中安排安全演習,在教師詳細向學生講解自我保護過程后通過演習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2)在體育課的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開拓思維,促進學生在強身健體、責任感和精神價值等方面綜合發展。(3)在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教學內容方面,要選擇貼近生活,90后大學生比較感興趣和喜愛的內容,除了喜愛的球類、武術等,還應將基本生存技能融入體育教學內容中,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部分戶外運動,如拓展訓練、攀巖、游泳等項目,最大限度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讓學生體會大自然,并從中學習生存的技能。在運動過程中不僅能增強運動技能,還能學會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4)在教學模式方面,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堅持“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可選擇探究性教學模式,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體育教學。
3.3創設生命課堂情景
體育知識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服務于生活,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體育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的具體狀況,并以此為基礎,創意的開設與生命安全有關的情景,情景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引導學生想得到、學得會。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時,首先要根據具體的課程目標和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并從體育情境中引出生命問題,讓學生對此情景進行分析判斷,以便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反思,提高學生愿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3.4體育教師要學會用包容關注生命
對體育教學而言,要擯棄“差生”與“優生”的理念,避免對學生進行分類,對同一項體育技能,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練習時間,然而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和先天運動的差異,不同學生對運動技能的領悟、理解與最終結果存在較大的不同;通常情況下體育技術并沒有絕對的規范,要對學生進行“技評”意義不大。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關鍵是為生命發展服務,基于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包容的心態關注學生,關注生命,要重視學生的體驗感,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體育運動的美,不可挖苦學生,而要贊美和欣賞學生,引導學生意識到運動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為健康制定處方。
3.5構建生命安全教育的體育運動環境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的管理狀況、體育場地和基礎設施等對體育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對體育教學的管理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允許學生個體的發展,盡量做到“三自主”,即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自主選擇學習的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對于體育設施和場館的建設,要按照教育部的具體要求,考慮體育設施的整體布局、位置、采光、通風、顏色等,整體的建設要符合90后大學生的發展規律和特征,良好的環境能誘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高校還可以與校外相關機構聯合,以便能彌補高校體育資源的不足。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命的認識不斷提升,高校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生命安全十分重要。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能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價值,珍愛生命,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確保學生生命安全,提高生命質量。
[1]隋曉航.生命教育視野中的高校體育[J].西昌學院學報,2009,6(2):114-116.
[2]李清,季建成,鄔燕紅.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浙江體育科學,2010(5):61-65.
[3]張笑昆,陶成.高校體育教學與生命安全教育融合發展的可行性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2):68-71.
G8
A
2095-2813(2016)05(b)-006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