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樊 浩
?
體育與美育的融合:歷史、理論與現實
張敏1,樊浩2
體育和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體育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把美育融合到體育教學過程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更有效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文章以體育為支撐點,從歷史、理論和現實的層面出發,探討體育與美育的融合是歷史的必然、理論的相互滲透和現實的需求。
體育;美育;高校體育教學;身心健康
體育與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兩者的研究出現得比較早,一直以來都是研究的熱點問題。體育與美育相結合在研究界出現了體育美學、運動審美等詞匯,兩者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鋪相成的。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沒有美育的體育也是不完全的體育[1]。高校體育教學中包含豐富的美育內容,把體育教學與審美教育結合起來,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感受、鑒賞、創造美的能力,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2]。美育是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要正確認識體育與美育的結合。兩者為什么要結合?兩者結合有什么條件?在體育課堂上結合美育對體育教學的效果更好嗎?兩者結合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嗎?文章從歷史、理論和現實的角度出發,分析兩者結合的必要性。
從歷史發展來看,體育與美育是緊密相連的。原始的體育活動往往與娛樂或藝術活動是一體的。雖然原始體育活動的概念沒有現代體育活動的概念豐富,但一些宗教禮儀、原始歌舞等都體現出美與身體運動不可分割。比如:在古希臘,體育一方面培養強壯的身體為軍事作準備,另一方面是塑造身體的健美。因而,“健美的身體和完善的心靈”是當時人們所崇尚的一種信念。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了美育與體育結合的主張,認為“身體的運動和聲音的運動有一共同的……節奏”,所以,心靈的美和肉體的美是內在一致的[3]。雅典的教育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關于人的身體和精神全面發展的目標[4]。
西方很多的哲學家和教育家都注重體育美育的思想,在不同的程度上強調身體和精神的雙向健康發展。如蘇格拉底認為“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強健的身體和精神”;柏拉圖主張“教育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亞里士多德主張“在教育中,起首要作用的應該是健美的體格而不是野蠻的獸性的體格”;約翰·洛克主張“把身體上與精神上的訓練相互變成一種娛樂,說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訣之一”;讓·雅克·盧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論,其核心就是培養所謂的自然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倡導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倡導積極樂觀充滿進取精神的教育、倡導充滿真善美的和平教育。我們從西方的這些思想可以看出,體育與美育是不可分割的,體育需要美育,同樣美育也需要體育。
我國自古以來就強調天人合一、修身養性、身心統一等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互融互補的儒家、道家和佛教這些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體系中,他們的修身和修心的思想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的體育與美育的思想,如此一來,他們強調體育與美育的結合的重要性,對今天體育與美育結合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他認為詩、禮、樂三者是教化民眾的基礎或者說三種載體與手段,必須恰當利用。這是儒家的教育思想可以歸結為審美教育思想。當時的教育內容是“六藝”即禮、樂、射、御(馭)、書、數,其中就有體育的內容。可以看出他的美育思想就有體育為載體的內容。我國近代教育家王國維提出實施“智育、德育、美育”發展學生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培養學生“真善美之理想”。他被譽為中國近代美學“第一人”強調教育中應注重身心兩方面的發展。民國初期的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為了培養人的“健全人格”必須實施“體育、智育、德育、美育”[5]。
體育與美育結合的歷史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先哲和前賢的智慧具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時代特點和內容,體育與美育的結合要汲取中西方的精華,要立足于當代我國體育與美育的發展現狀與要求,進一步挖掘和利用體育與美育的歷史資源,才能更好地使兩者結合發揮最優最大的效果,為體育教學提供新的理念,最終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現代教育揚棄了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吸納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更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工作及其內化為人們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現代教育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更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無論哪個領域的人才,無論他具有多強的能力,具有多高的素質,都離不開作為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人應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而健康的身體和心靈是兩個尤為重要的因素。
我國教育的體系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等。其中體育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身體活動和衛生保健為主要手段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是對一切旨在培養人們美感教育活動的總稱[6]。體育與美育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鋪相成的關系。但他們的側重點不同,美育以心靈的健康為主要目標,體育以身體的健康為主要目標。兩者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美育重在感性的開掘,在體育運動與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挖掘美的感性因素使其成為育人的重要手段[7]。
體育與美育的結合,從文獻上來看,有很多關于兩者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認為,美育是促進體育的手段,體育是作為美育的手段。體育美育本體論認為,體育美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活動過程,二者互為手段與目的,體育與美育共同構成體育美育活動的本體[6]。認為,在體育美育中,體育與美育存在著對象的一致性,人既是體育的對象也是美育的對象,他們都是對人的培養。體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的自由忘我的超越境界,這也是審美的境界,這樣一來就同美育的培養目的具有一致性。體育與美育存在著過程的一致性,一些體育活動帶有明顯的藝術特征,一切體育活動都具有美育性質,體育使人具有健康的體魄,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就無法真正欣賞把握生活中的美,所以他們也認為體育過程也就是美育過程。
在我們的人才培養中大力加強美育,是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需要,是時代和社會賦予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光榮職責[8]。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應圍繞增強體質,塑造健美體形,促使自身機能完善,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為培養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服務[9]。
體育和美育在人才培養中重要作用是顯然易見的。而作為體育是直接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重視身體的健康,要更好的結合美育的理論和實踐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加強體育審美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審美素質、道德修養,增強體質,開發智力,掌握體育科學知識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豐富精神生活[10]。然而當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實際情況并不是很理想。大學生體質狀況與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相符[11]。有研究表明,天津市大學生身體形態生長發育水平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身體機能水平連續下降;身體素質變化趨勢總體上與全國一致,1995年后的10年中身體素質全面下降,在2000—2005的5年下降幅度更加明顯。各年代大學生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 超重及肥胖影響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12]。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熱度有增無減。近25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減少,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整體水平逐步提高[13]。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漸漸地引起社會的關注,因心理問題的修學、退學,自殺、兇殺等事件常有報道。
所以,當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現狀迫切需要廣大體育教師們結合美育進行體育教學。因為美育是體育教學中的一根支柱,它能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吸收體育課程中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審美觀[1],幫助他們調整心態,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發揮體育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體育與美育之間有相互的作用,體育與美育的有機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認識,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能力收效顯著[14]。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并不能發現美,或者根本不清楚體育課中什么是美。比如,一個相對標準的投籃動作,一首經典的舞曲,體育游戲中的幫助與謙讓,體育比賽中的堅強……等,在部分學生的眼里這并不是美,甚至是丑。出現這些畸形的現象與個人審美觀、審美心理、審美標準等有關。有研究表明,受經濟高速發展、多元文化沖擊、就業壓力增大等因素的影響,現代大學生的審美追求時尚化,審美消費盲目化,審美價值的淡薄化[15]。審美對象更加直觀、具有典型的前沿性,審美的功利性、娛樂性更加突出,審美途徑狹窄、缺乏對高雅藝術的了解,審美強調與眾不同、個性張揚[16]。
美育與體育的融合無論從歷史上、理論上還是現實中都體現出必要性。但是在體育教學中兩者并不能同等對待,我們始終不能離開體育教學的本質,去一味地最求美,而忽視了體育的教學目標,不能把體育教學過程變成美育過程,美育只能作為體育教學的手段,最終的目標還是要通過美這個介質、手段、形式、方法去完成體育教學所包含的內容,達到身心健康發展。
[1]于佳祥.淺談體育教學中的美育[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2,16(1):52-53.
[2]楊明.論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美育[J].體育科技,1998,19(2):64-66.
[3]杜衛.美育與體育關系論[J].浙江師大學報,2000,25(105):32-35.
[4]袁銳鍔.外國教育史新編[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
[5]邵祖亮.美育與人才培養[J].漢大學學報,1987,2:59-61.
[6]翟林.體育美育探微[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7]李樂平,鐘學軍.從體育感性因素中挖掘美育感性因素[J].體育文化導刊,2003,8:40.
[8]熊新華.人才培養應重視美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1,2:53-56.
[9]雷國樑.美學與審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10]黃祁平.加強大學生體育美育教育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6,2:72-73.
[11]于濤.天津市大學生20年間體質健康狀況發展變化分析及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23(1):83-88.
[12]尹小儉等.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9):79-84.
[13]辛自強等.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J].心理學報,2012,44(5):664-679.
[14]沈莉.高中體育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研,2004,25(2):65-67.
[15]袁芃.當代大學生身體審美趨向及特征[J].當代青年研究,2010,10:42-46.
[16]金云霞.90后大學生的審美特點及高校藝術教育的對策探討[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1(4):62-63.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History,Theory and Reality
Zhang Min1,Fan Hao2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re two integral parts of our education system,in which PE plays a unique role and position. Integrating aesthetic into PE teaching process could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s well as efficiently realize talent promotion goals. Based on P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PE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theory and practice,concludes this integration to be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theoretical interaction and realistic demand.
physic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14C0802)
張敏(1986-),男,湖南衡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1.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大學體育教研室,湖南 常德415000
Spor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Furong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Hunan,China.
2.湖南文理學院體育學院,湖南 常德415000
A
1005-0256(2016)09-0026-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