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鋒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210008)
?
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實現的途徑
沈鋒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210008)
實現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有賴于技能的學習。技能形成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痛苦”,肌體在承受一定負荷后產生疲勞,在疲勞、恢復的反復過程中,體能得到提升,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如,跨欄跑、耐久跑等需要學生在練習時充滿信心和決心,在此類教材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蘊含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方面的因素,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科學選擇教學手段,從正面引導學生勇于面對挑戰、克服困難。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降低規則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及合作能力,學生會努力地和同伴進行配合,最終形成團隊意識,也會在遵守比賽規則中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
小組合作學習是常見的學習方式,通常又有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在實踐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如,在體操等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教材教學中盡可能地采用同質分組,將全班學生按技能水平分成幾個層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能較弱的小組,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保護,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
評價的目的不在于甄別和選拔,而是促進和發展,在實現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時更應該注重評價的促進功能。針對不同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學習小組整體的進步和發展,用積極的評價去促進目標的實現;運用自評和互評相結合,讓學生既能看到自身的進步,也能看到他人的優點,在評價過程中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提高。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思考,科學安排,精心設計,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良好的抗挫折能力,這種隱性目標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取得積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