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聚妙招,凝結智慧,完善“測試”與數據“上報”工作
學校領導、班主任、校醫、體育教師、任課教師等成立學校體質健康測試小組,凝聚智慧,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以“公開、規范、安全、高效”的目標要求,按照“定時、定點、定項、定人”的組織原則進行測試;學校做好測試的宣傳工作,各部門積極配合體育教研組做好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學校進行統籌工作安排。如,統一安排校醫務室配合進行身高、體重、肺活量的測量與成績輸入;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密切配合做好常規以外的各項測試等;學校領導、各項目負責人加大監督力度,確保數據的采集正確無誤;同時政教與教務部門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與學生的評優掛鉤,如,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文明學生”與“學習標兵”等。
為更好地完成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學校可以吸收多方意見,采取更多手段,進行巧妙安排。
1.以體質測試運動會或達標運動會為手段,各個項目安排專門的“裁判”人員(班主任或其他文化課教師)。可將體育教師分配到各項目的測試中對技術進行把關,每年各項目的教師裁判隊伍盡量固定,并做好相關培訓,這有利于裁判的專業性與經驗的積累,采集的數據也相對客觀。另外,通過測試結果的公布,還能喚起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重視,更能引起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
2.可針對幾個測試項目,合理搭配測試人員,安排時以緊湊、合理、高效為原則。學校任課教師共同參與,采用流水線的形式進行測試,如,一個年級進行測試時,將參與測試的教師按項目分成若干組,并對測試的相關項目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規范測試方法,嚴明測試紀律,確保測試數據真實地反映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測試完成后的數據輸入由各組教師完成,這種方式能夠讓參與的教師熟練業務,提高效率,同時也會減少測試誤差。
3.可采取交叉法測試。如,體育組教師協調配合,輪到本年級的測試,其他年級的體育教師來幫忙,這樣由專門的體育教師團隊操作,測試會更專業、有效、合理。
4.對測試項目可以進行合理化安排。如,測試盡可能地與體檢相結合,身高、體重、肺活量專門由醫務人員進行測試;跳繩、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可在雨天室內進行測試;一節課中如果安排多項測試,在測試項目順序的安排上應考慮學生上、下肢或全身用力項目的合理搭配,同時在各測試項目間給予一定的休息和調整時間。
為確保測試公開、有序、安全,測試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在測試前,對學校場地、器材、天氣以及學生身體狀況等要進行評估,如,重新丈量測試場地,檢查小墊子、單杠的牢固程度,田徑場跑道是否濕滑,了解學生近階段身體狀況等,并合理統籌時間分配,避免測試器材、場地的擁擠,確保測試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2.在測試中,除了對數據現場登記、師生及時確認、及時公開之外,還應注意醫療保障,成立醫保組,及時關注測試完畢的學生的身體情況,尤其是耐久跑項目測試中和完成后對學生的身體狀態的關注。
3.在測試后,要對學生參與測試情況進行統計,核對未測(免測)和需要補測的學生名單,以保證測試工作進一步有序開展。
建議調整好測試時間,要根據氣候特點、地區差異與季節變化確定測試時間。國家可把測試時間交給各省、市,由各省、市根據當地氣候、學生實際狀況等規定測試時間,如,可將測試放在兩個學期末進行:第一學期測試速度、柔韌和技巧類等內容;第二學期測試力量和耐力類內容;或體質健康測試的時間放在每年的四月份以后進行,可能更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體質的真實水平。
上報數據要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如,一些學校的場地器材、人力、物力有限,國家應給予充足的測試時間,可延長數據上報時間,或同一學校可分兩批上報等,避免由于數據上報時間緊而造成的虛報數據。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束后,應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同時要適時地進行監督,以免學生只為“測試”而測試。如,將測試成績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查詢成績及運動處方,以加強和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包括學生的身體鍛煉、生活作息、飲食營養等;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本人可以提出復測,成績如有突破,經教師審核后,錄入數據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采用不同的針對性練習的方法,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課間安排適當的練習內容或進行“課課練”等。如,引體向上方面很差的學生,平時可利用低單杠做斜身引體或二人一組,一人扶腳、一人仰臥拉低單杠練習,設定目標選擇速度與組數及每組的次數;還可以利用臺階做俯臥撐練習,力量差的可手略高于腳,力量稍微好點的,可腳略高于手等,每項練習都要做放松練習。所以,在測試完成后的跟蹤監督工作尤為重要,測試后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制訂運動處方和訓練計劃,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較大的幫助。
—李利榮(浙江省嘉興高級中學,314031);王虹霞(浙江省嘉興教育學院,314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