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惠
?
蛙泳腿部技術的運動學特征與訓練策略
張惠
蛙泳是一項很受歡迎的體育項目,蛙泳的學習主要集中在腿部動作的練習。本文通過介紹蛙泳腿部的動作,以及如何進行練習,探討了蛙泳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找到讓學生熟練掌握蛙泳技術的目的。
蛙泳;腿部技術;運動學特征;訓練策略
在蛙泳的學習過程中,其腿部動作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全部蛙泳學習的重心和精華。蛙泳是一種模擬蛙類在水中游動時的動作的一種游泳方式。其主要的動作就在于腿部的配合,腿部動作為身體的前行提供了動力。在游泳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腿部的動作來為身體提供平衡,還可以產生較大的推力,將人的身體推向前方。蛙泳的動作可以分成收腿、外翻、蹬夾和滑行四個部分。其中收腿和外翻的過程會產生一定的阻力,所以要注意動作要領,盡量減少阻力的產生。蹬夾和滑行則為人體提供了前進的動力,學生要注意增加力量,以便產生最大的動力將人體推向前方。
1.1收腿的動作
整個收腿的過程不但不會給人體帶來動力,反而會產生一定的阻力。所以學生也要盡量規范自己的動作來減少阻力的作用。蛙泳的動作要領是在收腿之初,髓關節和大腿、膝關節會下沉,這是人體在呼吸和劃水的時候身體所發生的條件反射的動作。然后,我們要進行收腿的動作,屈膝屈髓,兩膝蓋前屈將腿收回,再逐漸分開,踝關節伸展,這個時候小腿應該在臀部的后面,因為在臀部后面的區域內,該動作所產生的阻力才最小,才有利于后續動作的進行。當腳靠近臀部時收腿動作結束。在最初的練習時動作要緩慢,以保證動作的準確性,在熟練掌握動作要領后,就可以加快速度,也不會產生太大阻力。
1.2外翻和蹬夾
雖然我們將蛙泳的腿部動作分成了四個階段,但事實上外翻和蹬夾是不能在實際動作中隔斷的,是要同時完成的動作。收腿結束后,腳處于臀部的投影區內,這時泳者要向外翻腳,使腳尖向外,膝關節內旋,將用力的部位,小腿和腳與水面呈九十度角,然后用力后蹬,完成外翻和蹬夾的動作。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一定要使小腿與腳和水面呈直角,這個角度是用力的最佳角度。
1.3滑行與蛙泳
蹬夾的動作結束之后,由于力的作用,會有一段身體向前自由滑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滑行過程。蹬夾的力度越大滑行的距離越長。在滑行過程中要保持放松狀態,兩腳回到初始的位置,以便開始下一輪的動作。
2.1蛙泳蹬腿中大腿與軀干的關系
隨著游泳技能的科學分析,對現代的蛙泳動作進行了更為科學的指導。以前我們只是單純的模仿蛙類在水中游泳的姿勢,對于各個動作的細節以及身體各部位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多。現在根據流體力學的發展,我們在動作的準備階段,就增加了大腿與軀干的角度,而減少了膝關節的彎曲程度。這一改變可以讓運動員產生更大的推力,延長滑行的距離。雖然增大的角度會增加一定的阻力,但是這些阻力完全可以被強有力的后蹬所抵消。但是大腿與軀干的角度也不是越大越好,在接近直角的時候,不僅阻力大而且產生的推力很小,運動效果非常差,幾乎沒有人使用這種動作。
2.2用流體力學的觀點來分析蛙泳收腿
隨著流體力學的發展,流體力學的理論越來越多的用在了游泳的訓練之上。根據這些理論,在蛙泳的收腿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第一,減少膝關節的運動幅度,盡量更多的利用腹部肌肉和大腿的力量進行蹬夾的動作,以產生更大的向前的推力。在動作結束時腿部放松盡快回到原位。第二,注意收腿后小腿與水面以及髓角的角度,盡量通過改變軀干與下肢的渦流來減少阻力。第三,減少大腿的阻力,蹬腿的動作發生時,要盡量收窄大腿的距離,增加膝關節的距離。第四,蹬腿的時候一定要用力,利用自身的力量產生后用力,延長滑行距離。
2.3蹬腿的路線分析
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蹬腿時的蹬和夾一定要同時進行,這樣才能有很好的擋水作用。有的人在練習過程中,由于對動作掌握不熟練,不能很好地控制蹬夾的協調性,經常出現先蹬后夾,蹬夾分離的現象。這樣會造成蹬的作用時間短,不能產生更大的推動力就結束了,而進而發生的夾又由于是以軀干為準,導致夾的力度也不夠,發而會產生更大的阻力。正確的做法就是蹬夾同時進行,同時結束,以產生最大的擋水面積,推進身體的前行。
2.4蛙泳新技術特征導致現代訓練的改變
蛙泳的技術得到提高同時也對蛙泳訓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第一,收腿的時候,更加注重腿部的協調。膝關節不能超過髓關節的寬度,應該盡量保持一致。同時注意收腿的速度與軀干的游進保持相同的速度。收腿時要保持直線,不能彎曲,更多的依靠小腿的力量。第二,收腿結束時,膝關節要內扣,小腿和腳外翻,為蹬夾的動作提供一個較有利的施力角度。第三,蹬夾的速度要快,大腿要有很好的爆發力,快速推進身體向前運動。注意蹬夾的動作一定要同時進行。
3.1蛙泳技術訓練
我們在技術訓練時要加強對腿部外翻時的角度,距離進行把握;增加蹬夾的速度;注意伸腿和蹬腿的協調等方面的重點訓練。通常會采用的練習方法有搖格式劃水、蛙泳手蝶泳腿、兩次腿一次劃手等。為了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技能,還要特別關注運動員入水的動作,蹬臺時的力度,以及一些容易發生犯規的情況等等。針對這些采用的練習方法有出發技術訓練、長劃臂訓練、轉身訓練等。
3.2蛙泳水上訓練
(1)50米蛙泳的練習
15 x 50米:這個訓練是以三個單獨的50米訓練為一組,重復5次,一共進行十五個50米的訓練。第一個50米訓練的目的是要求運動員盡量延長滑行的時間,屬于熱身運動,以后逐漸增加強度,在第二個50米中要增加到85%的強度來完成,第三個增加到95%的強度。中間可以休息15到20秒。
(2)100米蛙泳的練習
6x100米,注意按照比賽時的速度,全力應對,間歇10秒鐘。由于這一訓練體能消耗較大,運動員是進入一種比賽狀態,所以在正式比賽前不宜安排多多的次數,可以每星期安排一次,但是在重大比賽前3周一定要停止,給運動員恢復的時間。
(3)8 x 100米
每次游100米,重復8次。在每一組100米的過程中,并不是一直游下來的,在75米處休息10秒鐘,最后25米處進行蹬蛙泳腿練習。每次練習的間歇時間在40-5O秒。
3.3蛙泳的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的原則就是要適合蛙泳的腿部爆發力的強度和蹬腿的技術。一般我國廣泛應用的力量訓練有模擬蛙跳、負重跳、負重深蹲等,主要是為了訓練運動員的大腿收縮的力量和小腿的力量。蛙跳能很好地模擬在水中蹬腿的動作,也有利于運動員對動作協調的控制。
3.4蛙泳的保護性訓練
進行保護性訓練的方法主要有擺腿,交叉腿和踝部夾球。下面就來說明一下訓練的具體方法。擺腿訓練時,要保持站立姿勢,腿部直立并且左右搖擺,慢慢增加搖擺幅度達到最大限度,一般擺動12—16次為宜。交叉腿的練習是運動員呈坐姿,雙手向后支撐,兩腿上舉以不同的速度做交叉運動,逐漸增加交叉的幅度,重復30次。踝部夾球是坐在凳子上要踝部的力量夾住籃球的大型球類,保持5—7秒,每組5—7次,中間休息10—15秒,可根據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安排重復次數。
[1]魏元媛.淺談蛙泳教學中學生腿部易犯錯誤與練習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9(05) .
[2]黃文偉,王童,羅漢禮.蛙泳腿部技術最優化教學探究[J]. 中國學校體育.2006(06) .
[3]宋靜敏.蛙泳初學者的基本功——學會蹬夾腿[J].中國學校體育.2005(03) .
[4]林柏力.蛙泳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2(05).
Kinematic Character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Breaststroke Leg Techniques
Zhang Hui
The breaststroke swimming is a very popular sport,and leg movements are the key of the exercises. By describing the breaststroke leg movements and their training approach,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for students to master breaststroke swimmingskillfully.
breaststroke; leg techniqu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traininig strategy
張惠(1982-),女,河南省三門峽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新鄭451100
Sia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Xinzheng 451100,Henan,China.
A
1005-0256(2016)09-0065-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