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個區分”履職容誤見實效
當前,一些干部對改革發展產生畏難、觀望的想法,“求穩怕錯”,擔心“做多錯多”。去年以來,廣東佛山市推出“三個區分”的改革《意見》,即把先行先試的失誤與明知故犯的行為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規定時的探索與明令禁止后有規不依的行為區分開來,把推動改革的無意過失與謀取私利的故意行為區分開來,為改革創新者撐腰。
6種情形免予責任追究,容誤機制讓干部少了顧慮。佛山市規定,對積極防控風險、決策公開透明、維護群眾利益、探索性試驗、旨在改革的無心過失等6種情形,免予責任追究或從輕、減輕處理。佛山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黃力認為,“改革會有風險,干事難免出錯。只有正確把握改革失誤與嚴重違紀、改革探索出現偏差與鉆改革空子謀取私利等區分的政策界限,讓大家放下包袱,銳意進取,才能激發創業活力、推動創新發展。”去年,佛山為513名受到錯告、誣告的干部澄清了問題。
3種情形不準免責,明確權責清單避免推責諉過。履職容誤絕非紀律“松綁”、作風“放水”,佛山市對有規不依、借改革名義謀利、阻礙改革發展和損害群眾利益等3種情形“零容忍”,一律不準免責或從輕發落。高明區大膽探索“一門式”綜合執法,全區35個行政執法、刑事司法、紀檢部門集中“上平臺”,對行政執法案件統一錄入、處理、移送、監督,借此減少行政執法部門之間“扯皮拉筋”現象,還掃清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障礙。與改革前相比,高明區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案件,平均立案時間縮短90%以上,破案率提高30個百分點。(更多詳細內容見本刊2015年35期)
佛山市改革創新6種容錯情形和3種追責情形
6種容錯情形
★在決策中執行民主集中制、重大行政決策、“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等規定,充分評估和積極防控決策風險,最大限度實現決策公開透明的
★根據現有制度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有效管用的微觀制度,或者對尚無明確規定的領域和事項,主動做好制度設計和創建,并嚴格按制度辦事的
★立足全局謀劃和推動改革發展,主動爭取上級支持,為解決改革難題而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
★為保障重大決策部署、重點項目任務順利實施,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
★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積極防止隊伍出現以權謀私、與民爭利等行為的
★根據中央和省有關要求可予區分的其他情形
3種追責情形
★國家明令禁止后仍然有規不依的
★打著改革創新和為民服務等旗號謀取私利的
★嚴重阻礙佛山改革發展和損害群眾利益,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