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艷(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永州 425199)
體育課堂教學比賽與大學生體育心理促進研究
鄭華艷
(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永州 425199)
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比賽的有效利用既能夠鞏固學生的運動技能,也能夠促進大學生競爭能力、合作意識、運動情感體驗。因此,該文就體育課堂教學比賽與大學生體育心理健康促進展開了研究。以期為更好地促進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發展,做出教育實踐層面的參考。
高校 體育教學比賽 體育心理
在大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中,體育運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體育運動可以讓學生獲得愉悅的心情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體育的課堂教學,對其進行充分備課和規劃,并考慮如何發揮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體育心理素質既包括人類先天遺傳獲得的體育素質,也包括通過后天的鍛煉和學習而獲得的體育素質。先天遺傳的體育素質是指人的身高、反應速度、生理結構、身體健康狀況等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影響體育運動的因素。雖然每個人的先天條件是不同的,這也會限制其在體育方面的發展,但是先天的條件也不是最終的決定因素,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而有所改變。而后天的鍛煉和學習可以提高身體狀況,彌補先天不足,而且經過后天鍛煉形成的體育素質是非常穩定的一種心理素質。
在對體育心理素質的長期研究中也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認同的理論基礎,它將體育心理看成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根據不同的特點可以分為4個階段:需要,認知,協作和主體性。需要是指主體在成長過程中,從心理、生理等對于體育運動的理智的一種需求。認知是指主體通過對外在事物的了解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不斷得到鍛煉的能力。協助是指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幫助的,是人的社會群居性的一種心理需要,通過在彼此間建立共同的目標來將彼此緊密地聯系起來。主體性是指個體逐漸強化的自我意識,并且可以通過自我控制來管理自己的情感、行為等復雜的過程,是個人成熟的標志。
對于大學生體育心理素質的培養,實際上就是在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在其先天條件的基礎上,通過體育運動促進其體育心理素質的提升,并且通過不斷的體育鍛煉將這種外在的體育行為逐漸內化成為大學生心理的一部分,并且穩定地積累下來。這些穩定的體育心理素質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將來的社會生活,也為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精神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基礎。不同年齡段的大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也不相同,所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靈活地運用教學比賽等手段,促進其心理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處于一個不斷內化的穩定階段,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主要是自我意識的逐漸形成,開始注重自己的個性發展,對外界的事物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也盡量安排得多樣化,讓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相應的體育課程。為了鍛煉大學生的堅強的心理素質,適應社會激烈的人才競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引入了適量的比賽教學方法,讓大學生體會到競技性比賽帶來的成功的喜悅,也讓大學生知道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心情,對于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2.1端正自我評價,樹立自信心
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在順境,在成功時的喜悅,還要能夠面對逆境,在失敗后仍然可以正確地評價自我,有可以從頭再來的信心。大學生在離開校園走必然要面對社會上激烈的競爭,而失意可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正確面對挫折的能力是高校必須解決的教育問題。而在競技性的體育比賽中,勝負是常有的事情。大學生在參與競技性體育比賽時也必須要懂得如何面對比賽的結果。在體育比賽中如果獲勝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快樂,滿足大學生需要自我肯定的心理。這時教師要適當地幫助學生分析對手的失誤和自己的優勢,避免學生過分驕傲而影響同學之間的真正友誼。如果學生在體育比賽中失敗,教師就更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對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避免出現懷疑自己能力、自卑、自暴自棄的情況。而且教師在設置鍛煉目標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身體狀況,避免設置的目標學生無法達到而產生放棄的念頭,也要避免目標設置得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努力便可以達到目的,會使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失去興趣。所以這對體育教師教學素質的要求特別高。要讓學生通過體育競技達到鍛煉意志,提高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2.2激發競爭意識,強化意志力
自人類誕生就一直存在著體育競技這種娛樂方式,因為體育競技可以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發展到現代,體育競技的口號也越來越清晰,“更快,更高,更強”也成為了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在高校體育課上開展競技比賽,可以讓大學生體會到體育競技所帶來的刺激,激發出大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體育競技大學生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心,這也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力,讓在人生中一直順利的大學生明白失敗的滋味。比賽過后的賽事分析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清晰地判斷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便可以盡快地調整心態,提高自己。
2.3學習奮斗精神,錘煉自控力
體育運動本身就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平時要進行大量的高強度的鍛煉,這也是磨練大學生吃苦精神的好機會。通過進行體育訓練,大學生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又可以磨練出堅強奮斗的精神。所以體育訓練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始終處于重要的地位。在當今的社會,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學生也沒有機會吃苦,更不可能體會到艱苦奮斗的意義。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好體育比賽,來讓學生進行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讓他們體會下疲勞和疼痛對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是有一定益處的。而且大學生通過堅持訓練,挑戰了自己忍耐的限度,也會使其變得更加堅毅和果敢。而這些優秀的品質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而且在走向社會后也需要這樣的品質來幫助大學生面對困難,處理問題。而且在大學生堅持完成體育訓練和比賽,本身也需要很強的自控能力,這也為將來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品質。
2.4培養合作精神,增強團隊感
在競技性的體育項目中大多數是團體性的體育項目,如各種的球賽。在這些團體的競技項目中強調的是團隊的合作精神,而不是個人的表現。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份子,是團隊的組成部分,在團隊中都有著自己的位置。通過參加團隊的體育比賽既可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又可以讓大學生體會到互相配合的重要性。離開團隊的配合,即使個人的能力再強都無法在比賽中獲勝。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給學生安排不同的位置,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而且通過集體合作而取得的勝利,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為集體做出貢獻的快樂,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競技性的體育比賽,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在意志力、自控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鍛煉還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優良品質。而且這些品質在步入社會后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好的幫助。總之,競技性的體育比賽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并且將這些優秀的品質內化,促進個體的發展。
[1] 王維.淺析體育教學中如何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6(10):84,86.
[2] 馮強.體育新式教學方法實施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154.
[3] 宋淑芳.田徑類項目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運動,2011(11):105-106.
[4] 周紅萍.田徑娛樂化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效果比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110-112.
G807.02
A
2095-2813(2016)08(c)-005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