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林(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推進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的發展及其重要性①
李夢林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該研究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對目前我國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運動員文化修養不夠,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與社會就業機制的矛盾突顯;運動員接受文化教育的需求增加,現有教學體系難于適應;低齡運動員初級教育難以落在實處等現存問題,對比參考美國、德國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以改革并完善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為主推進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發展。
文化教育 運動員 高校競技體育
一個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在一定層面上表現在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競技體育不只是體能、技能的比拼同時也是科技、智力、心理等方面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運動人才的競爭。競技體育運動訓練體制初步形成于我國20世紀50~60年代,緊隨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運動健兒在國際各大賽事上取得不俗的成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但是,伴隨運動訓練體制的運行,培育出一批批高競技水平卻基本脫離文化教育的運動員。不盡完善的競技體育運動訓練體制本身是導致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運動員是體育表現的載體,但運動員的全面發展不可缺失文化教育。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體育事業在不斷地發展中展現出了不俗的成績,但也確有制度性瓶頸存在,學校體育教育的加強和高校競技體育制度的發展將是體育事業改革的突破口[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競技體育立足于亞洲及世界體壇。尤其在2008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共獲51金21銀28銅共100枚獎牌居世界金牌榜第一名,使我國在國際體壇贏得驕人成績。然而,以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為契機,體育事業整體也在朝著更好的方向行進,但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始終存在著運動員文化教育素質低下,知識修養不足的問題。從社會整體發展需求來看,當下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十分凸顯,需要對運動員的文化教育體制進行審思。
1.1運動員文化修養不夠,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與社會就業機制的矛盾突顯
近年我國社會勞動就業形勢和用人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退役運動員也必須在人才市場上參與就業競爭[2]。專業運動員文化教育程度低,在就業市場中競爭力弱,與非運動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相比并無優勢可言。當前現實狀況顯示許多優秀運動員退役后待業,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素養偏低,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1.2運動員接受文化教育的需求增加, 現有教學體系難于適應
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才需求多元化,使廣大運動員群體對文化學習產生了深度認識和迫切訴求。對于那些退役后沒有從事教練員職業的專業運動員而言,他們缺少其他就業技能的后續發展。同時在訓練期間雖有大專學籍, 但學習的科目太少,不利于運動員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
1.3低齡運動員初級教育難以落在實處
為了使運動員從小打下運動技能的堅實基礎,于是從低齡階段便開始專業化訓練,這使許多運動員在低齡階段就荒廢了學業,文化學習基礎非常薄弱,致使入隊或進入高校后的文化課程學習十分困難,出現課業理解困難,學習積極性日漸消退等不良現象。非常不利于運動員知識文化體系的初步構建以及未來接受中高等教育。
在當前社會形勢下, 我國運動員文化教育現實問題是我國體育事業中不可規避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以及體制改革的正確導向,才能夠滿足運動員在役期間文化知識的學習需求,才能對運動員退役后的生存生活的保障起到促進作用。這對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世界體壇佼佼者,美國是以學校為中心構建競技體育體制的國家,同時具備完善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其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競技教育一脈相通。美國非常注重用法律手段來管理高校體育,運動員遴選法制化,各大學的學分制保證了運動員學籍的嚴格管理從而保障學業順利完成,同時美國高校對高水平運動員文化學習要求與普通學生是同一標準。大學成為培養全面發展運動人才的沃壤,使運動員發揮競技運動的天賦,才能充分展現個人的全面價值。與美國高校競技體育體制同等重要的是體育運動市場充分地展現和發揮功效。美國優質的高等教育體系對美國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均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NCAA科學的決策力和堅實的執行力有效的推進了高校競技體育體系。
美國以學校為中心的競技體育體制中重要的角色是教練員,受聘的教練員絕大部分都具有豐富的運動經歷和較高的理論水平,迫于嚴格的招聘制,教練員不得不加強自身執教能力和業務水平。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成果證明高校在美國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這也是高質量體育科研服務的有力保障。完善的聯賽體系作為資金保障無疑推動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美國各種體育項目的商業化運營是高校體育的財力支撐。然而,2011年的“濱州大學丑聞”卻讓美國的高校體育教育蒙羞。但要認可美國高校競技體育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典范。
與美國不同,俱樂部體制是德國競技體育體制的基礎,奧林匹克體育聯合會是最高管理機構,其最重要的體育政策是經濟資助,同時為優秀的青少年運動員進入高校學習創造優惠條件。雖然德國高校沒有高水平運動隊,但德國高校與競技體育同樣有著密切聯系。
若使我國的高校競技體育在我國的競技體育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
首先,根據我國具體國情,改革并完善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使高校競技體育培養體系成為運動員教育體系中的主體。當前形勢下,提高高校競技體育實力是非常重要的,使其向高水平方向發展,培養出不缺失文化素養又擁有自我個性的高水平運動員。
其次,全面加強教練員隊伍建設,嚴格要求教練員專業水平及文化素養,要求教練員必須持有專業執教資格的同時,還應建立對教練員的多方面評聘體系。教練員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運動員訓練質量和競賽水平,甚至影響運動員人格和個性塑造。在高校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角度考量,必須加強對教練員綜合素養的培養力度。
再次,科學完善競賽制度,多渠道籌集高校競技體育發展經費。美國高校的聯賽制度和德國的俱樂部賽制確實發展的完善且成熟,但歐美國家與我國社會體制不同,我們在參考歐美賽制優勢的同時,要建立既滿足我國體育競賽市場需求又適應世界競賽市場規則,同時服務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的競賽管理體制。
最后,建立高校體育運動科研機構,完善運動科研服務。一支優秀的運動隊除了高水平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外,還必須依靠優秀的科研團隊的緊密配合,運用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管理學等學科知識為科學訓練提出相應的服務。提高我國高校的體育科研服務水平,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比如:國家體育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對高校的投放,以及對高校運動科研機構建立的支持等。同時充分利用高校內部生物、生理生化、醫學等院系之間的學術溝通,高校與高校之間的學術互動,高校與國際運動科學組織的合作等,從而切實提升高校體育科研水平,為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提供科研助力。
運動員是競技運動的主體,是競技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體育事業的主要角色,在如今全民運動狀態下優秀的運動員甚至是運動項目愛好者們的偶像,所以,運動員的文化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運動員在競技比賽中展現的是運動員的運動技能水平,但在競技比賽之外,運動員還需要豐富的文化知識,更好地拓展人生版塊。
[1]胡小明.中國體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開轉變發展方式的制度性瓶頸[J].體育與科學,2013(1):20,26-27.
[2]鄒國忠,陳韶成.對我國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現狀與保障體系構建優化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95-99.
[3]杜登明.新中國學校體育改革歷程的回顧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李杰凱.我國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現實問題及改革的建議[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3):1-4.
[5]李晨峰.我國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6]虞重干,劉煒,匡淑平,等.我國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現狀調查報告[J].體育科學,2008(7):26-36.
[7]張建新,孫麒麟,毛麗娟.美德澳高校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09(8):95-98,105.
[8]池建.論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的結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149-150,159.
G83
A
2095-2813(2016)08(c)-013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139
李夢林(1987,11—),女,內蒙古錫盟東烏旗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