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小偉
專題報道
中考體育:如何走出“不惑”
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小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啊,中國,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每當聽到這首《春天的故事》的時候,筆者就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也正是在一九七九年,我國的學校體育界悄悄地開始了一場變革。
《春天的故事》講述的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那段歷史。而我國的中考體育恰好與改革開放、高考制度恢復等息息相關:1977年,我國恢復了高考制度,這原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不久,應試教育的現象在我國中小學校逐漸凸顯,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停止了有升學任務的初三和高三兩個畢業年級的體育課,并將其課時用于其他學科,學校體育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學生體質也出現了下降現象。為此,我國在1979年開展了首次全國性的學生體質調研工作,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體質狀況堪憂。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切實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教育部有關部門決定開展體育考試的試點工作。1979年5月,上海市崇明中學率先進行了體育考試的嘗試。幾年后,全國就有上海、山東、河南、遼寧、湖南、北京等8個省市進行了體育考試的試驗工作。之后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會議指出,中招體育考試的試驗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精神和要求,方向完全正確,應該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下去。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發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九條明確規定“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至此,體育課作為升學考試的科目以條例的形式被明確下來。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中招體育考試只是過渡時期的無奈之舉。原因在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體質出現了下降趨勢,學生的身高增長緩慢,形態向過瘦過胖“兩極化”發展,耐力素質、心肺功能下降,近視眼發病率居高不下,學生抗挫折能力等心理素質較差。造成這些狀況的原因有許多方面,但缺少體育鍛煉、沒有認真上好體育課是其中主要“元兇”之一。
由于實施體育考試的大背景是學生體質下降,因此,開展中考體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
目前,體育考試的內容大體有三類:耐力類、速度彈跳類和力量類,主要考察學生的體能素質。為了助力籃球、排球、足球開展,各地陸續增加了三大球和依據當地情況開展的項目。
以武漢市為例。第一類為耐力類:800m跑(女子)、1000m跑(男子);第二類為速度彈跳類:50m、立定跳遠、急行跳遠;第三類為力量類:推鉛球、擲實心球、1m i n仰臥起坐(女子)、引體向上(男子)。
而北京市的中考體育項目,除了耐力和力量之外,籃球、足球等技能也被列為主要內容。男生:1000m為必考項目;引體向上或原地正面擲實心球(以下簡稱“實心球”)為二選一項目;足球運球繞標志物(以下簡稱“足球”)、排球墊球(以下簡稱“排球”)、籃球運球繞標志物(以下簡稱“籃球”)為三選一項目。女生:800m為必考項目;1m i n仰臥起坐(以下簡稱“仰臥起坐”)、實心球為二選一項目;足球、排球、籃球為三選一項目。
2016年,河南省鄭州市的中招體育考試分值從50分提高到了70分,計入中招成績總分,但該市的體育考試并非簡單地提高分值。據了解,鄭州市從1995年實行中招體育考試,當時以滿分30分納入中招總成績。2008年,中招體育考試成績提高到50分。2016年起,考試分值提高到70分。但從2018年起,該市中招體育考試的考試項目和方式都將發生變化??荚図椖咳匀皇悄壳爸姓畜w育考試的7個項目,其中,必考項目為長跑(男子1000m跑、女子800m跑)。采用的是統考+選考的考法,項目分為三類,分別是素質類一(跳繩、50m跑),素質類二(擲實心球、立定跳遠),技能類(籃球運球、足球運球)。2018年,該市的考試將呈現“必考項目+統考素質類項目一項+統考技能類項目一項+考生選考其他素質類項目一項”的考試項目組合方式,而統考和選考考試項目在九年級第1學期期末才能通過搖號確定。這就意味著,進入初中后,學生在體育學科也要全面發展,理解與掌握所學體育技能,補齊體質短板。
據了解,該市統考項目需通過3次搖號確定:第1次搖號,首先確定當年考生考素質類一還是素質類二;第2次搖號,確定考生考素質類一或者素質類二中的哪一項;第3次搖號,確定考生考技能類項目中的哪一項。最后,考生從另一素質類項目中選擇一項作為選考項目。鄭州市的做法釋放出強烈的改革信號,考試制度日趨完善,值得各省份、地市學習、借鑒。
就目前而言,全國中招體育考試的項目基本相同,只在個別項目上有差異。
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緯三路小學,筆者看到一些學生正在做著各種體能練習,一打聽才知道是在為明年中考體育“補”課??瓷先ヅ趾艉舻臅越鹫f,幾乎每周自己都要來,既鍛煉了身體,又減了體重,一舉兩得。
近年來,隨著中考體育的深入,尤其是陽光體育運動不斷開展,學生、家長包括社會對于學生健康的認識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家、校、社會共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如今,支持孩子體育鍛煉,并和孩子們一起參加體育鍛煉的家長比比皆是。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健身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都有積極的幫助,這已成為了許多家長共識。
江蘇省常州市朝陽中學校長認為,中考體育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不但激發了學生參加鍛煉的熱情,也激發了學校堅持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現在的學生升學壓力較大,所以哪門功課重要,精力就自然會投向哪里。廣州市在實施中考體育之初,有很多家長不認同,認為孩子胖一點、慢一點沒什么大不了。但現在,絕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已認識到中考體育的意義了。廣州市體育局的一位官員如此說。
實踐證明,中考體育改革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上海市的一項學生體質健康調查顯示,中考體育推行以來,800m跑、1000m跑跑不下來的學生幾乎沒有了,集合站隊暈倒的現象基本看不見了。據上海市教委同志介紹,初中階段學生的耐久力和形態指標在整個中小學生中是最好的,尤其初三學生耐力素質更為突出,而這一階段學生的近視、肥胖等發病率都比其他學段學生有所減少。
從中國教科院會同4省市開展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情況看,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比前5年有所改善,尤其以初三學生的情況為最好,這與中考體育制度全面實施有關。
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不斷完善后,呈現出以下效果:使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證了體育課的正常進行;促進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初中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加強了學校體育的科學研究。
1.解決“考什么、練什么”難題。近年來,隨著中考體育的推進,“考什么練什么”的現象越來越凸顯。許多地方和學校為了應付考試,體育課脫離了正常的教學大綱而只練考試的幾個項目,使得學生們僅考試的幾項成績突出,卻未學會其他的體育項目,更遑論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因此,體育升級為“主科”后,最應該避免的是“應試思維”帶來的負效應。
當體育升級為“主科”,毋庸置疑,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及家長,都會對體育空前重視。但成為中考必考課后,能否讓學生真正熱愛體育,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和對體育的興趣,卻是一個未知數。
中考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前提是讓學生喜愛體育鍛煉,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認真做好體育考試的研究工作,在中考體育項目的設置與選擇的自由度上,不僅要科學、嚴密,更要客觀、公正。不能讓中考體育僅限于有限的幾個項目,要從興趣入手,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實現從“要我練”到“我要練”的轉變。而絕不能像現在這樣,讓學生反復操練幾個枯燥的項目,如此,非但不會讓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反而會令其厭惡,甚至厭倦。
2.體育考試應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養成鍛煉習慣為目標??荚嚨脑O計應貼近課程教學,測試形式要簡單,難度要降低,加大考試題庫,提供更多的考試內容,讓考生有更多元化的項目選擇。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對體育的熱愛深植于心,并付諸行動,讓體育鍛煉成為伴隨其一生的好習慣。
3.完善考試評價辦法?!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2016〕27號文件)指出,構建課內外相結合、各學段相銜接的學校體育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和規范體育運動項目考核和學業水平考試,發揮體育考試的導向作用。
從目前體育考試開展的情況看,各地考試評價主要依靠的是結果性評價。體育成為“主科”后,體育考試一定要突出過程管理,從學生出勤、課堂表現、健康知識、運動技能、體質健康、課外鍛煉、參與活動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要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需要指出的是,許多地方在體育考試中進行了過程性評價的探索,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往往形同虛設,過程性評價成了“送分”評價,這就要求各地加強體育考試的法制化進程,嚴肅考風考紀,像“語數外”一樣對待和嚴格要求,讓過程性評價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各地要根據實際,科學確定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分值。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克服分分計較,避免過度競爭。在配齊配足體育師資,開齊開足體育課上下工夫。作為教育中的短板,學校體育的“欠賬”還很多,場地缺乏、投入不足、安全問題頻發這些都制約了學校體育的發展。但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體育教師的缺乏和師資水平的參差不齊,因此,必須在配齊配足體育師資,開齊開足體育課上下工夫。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為主線,完善國家體育與健康的現行課程標準,建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體系。各地中小學校要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可為中小學增加體育課時。
有關部門一直認為,一旦學生的體質得到根本改變,學生養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中考就沒有必要了。但連續20多年學生體質下降的事實表明,如果沒有考試這一“指揮棒”的指揮,可能學生體質還將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