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長青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4)
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開展
么長青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4)
近年來,分層次教學理念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該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搞活教學氛圍,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另外,分層次教學法的開展是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評,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生考試成績的優異,更加關注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考量。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職業院校體育分層次教學的實踐路徑,旨在為我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幫助。
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各種理論環節等都對體育教學改革產生了影響,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沿用了幾十年,這種教學方式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在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勢必會受到傳統教學方式巨大慣性的沖擊,影響教學改革的成效,體育教學改革措施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種改革需要逐步轉變師生的教育學習觀念,接受新型教學方式。例如,教學改革中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教學生滑步推鉛球?推鉛球被高校體育教學沿用了幾十年,但似乎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除了能夠說出的極有限的理由外,并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體育教學改革首當面對的就是傳統教學思想和方法的束縛,傳統教學方式的慣性是阻礙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這種教學方式對我國的傳統的沖擊巨大,但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被廣大師生所接受。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由“競技體育”“素質教育”“快樂教育”到“健康體育”等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擴展了體育教學的視野,賦予了體育教學新的目標、新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對我國體育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但學校體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體育教學實踐的整體性并沒有實現重大突破,教學改革的理論措施也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教學方案,這種新型的教學改革方式就無法很好地在全國高校內推廣。
2.1 科學合理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不同的學生自身的體育鍛煉水平不同,若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勢必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而采取分層次教學則能將教學的公平性充分地彰顯出來,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鍛煉水平,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要求、技巧指導等,使得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優的體育鍛煉。另外,分層次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練習和分層指導,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度以及體育鍛煉的興趣等,構建出適應社會發展且滿足學生內在發展需求的教學目標,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的復合型、實用性體育人才。
2.2 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
分層次教學法的應用,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就是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包括性別、年齡、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智力水平、體育基礎、興趣愛好等),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自身狀況的差異,制訂出不同的教學方案,以便適應學生瞬息萬變的體育鍛煉需求,另外,由于體育鍛煉受天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較為嚴重,在教學之前,需要盡可能降低外在因素對學生體育鍛煉的負面影響,而且根據學生不同環境下所做出的行為,及時完善教學方案,從而避免教學偏差或者不良事件的發生,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2.3 科學合理地劃分教學層次
結合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基本狀況,綜合考量體育鍛煉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按照依次遞進的原則將教學隊形進行科學合理地層次劃分,且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糾正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在教學對象上還是在教學方法上、層次劃分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
每一位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個性、獨立的思想,面對他們的差異,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將體育鍛煉的層次劃分為上、中、下3個等級,并且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促使每一個學生在自身所存在的層次上將自身潛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并且,在學生的分組劃分上,需要根據男女生身體素質差異,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可以根據學生體育鍛煉水平,將學生劃分為A組、B組和C組,也就是上層學生需要不斷地拓展自身技術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中層學生具有較高體育鍛煉水平,但是仍有較高的上升空間,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育鍛煉水平,并且鍛煉自身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下層學生需要充分認知到自身的不足,無論是在認知上、技術上還是素質上,均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充分的將分層次教學法的靈活性加以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并且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將體育教學內容可視化,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鍛煉認知觀念,幫助他們樹立體育鍛煉的信心。除此之外,還要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積極滲入教學內容,促進分層次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全面提升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另外,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如陽光體育運動、小型體育比賽等,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另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范圍,在實踐鍛煉之中,幫助學生提升團結合作意識和能力,而且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學生自覺的發現自身的不足,看到其他同學的優點,取長補短。在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結合學生體育鍛煉的實際水平以及潛在的發展動力等因素,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事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如課外實踐場地的選取、實踐器材的選取、相關規則的制訂、活動注意事項的提醒、學生的心理建設等等,并且在正式開啟課外實踐活動之前,教師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包括心理動態、對課外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外實踐活動方案,促使整個課外實踐活動完美實施。與此同時,除了教師的努力之外,學生也要做出相應的努力,而且教師需要將教學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自主的組織學習團隊,鼓勵支持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提升課外實踐學習的價值。
4.1 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質
通過分層次教學,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顯著增強了學生的體質。例如,某所高校女生的50m短跑平均時間由前幾年的9'53"縮短到今年的9'17",而且學生的生病就診率顯著下降。
4.2 全面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水平
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加強分層次教學法的應用,能夠促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育活動中來,而且對于體育鍛煉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分層次教學能夠滿足自身的成就感,并且鼓勵支持取長補短,形成良好而有序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整體水平。
4.3 有效拓展教師的業務水平
分層次教學法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展教師的業務水平,如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對教材要具備深入研究的能力,并且具備周密的思考邏輯,對學生的基本狀況能夠及時完整地了解,而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學主動權,因此,可以間接拓展教師的業務水平,繼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帶動整個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4.4 間接提升學校的社會信譽度
分層次教學法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且增強學生對體育教師的信任感,形成體育專業的良好聲譽,在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宣傳作用下,間接提升學校的社會信譽度,增加報考體育專業的學生數量,帶動學校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且提升學校的社會競爭力。
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造成了巨大地沖擊,既可以視為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一次發展機遇,也可以說是職業院校體育教育的一次發展挑戰。傳統的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分層次教學則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中,職業院校體育分層次教學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身條件、相關政策和技術的支持、教師團隊水平等,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多種外在因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并且根據實際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及時解決問題,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將教學主動權歸還給學生,促使學生潛在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促進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的分析闡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視本文的研究價值,期望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效用。
[ 1 ]王善強.中等職業院校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20(5):78-79.
[ 2 ]宗菲菲,張雪梅.分層次教學對中職學生學習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J ].科教導刊,2013(12).
[ 3 ]盧志興.職校體育課分層次教學模式實證研究[ J ].職業,2011,(6):146-147.
[ 4 ]柏淑艷.高等職業院校瑜伽選項課教學方法初探[ 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2):127-128.
[ 5 ]孫斌.分層次教學在高職院校網球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 D ].蘇州:蘇州大學,2014.
[ 6 ]孟文光.大學體育籃球選項課中兩種分層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J ].當代體育科技,2014,(34):48-50.
G807
A
1674-151X(2016)09-055-03
2016-07-28
么長青(1968~),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