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雄穎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甘肅蘭州 730101)
淺析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缺失及應對策略①
管雄穎
(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甘肅蘭州 730101)
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教學更側重于專業化的服務,也更趨向功利性,這就與國家號召的素質教育相悖。因此,要全面把握大學體育教學的實用性與文化性。該文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提升大學生體育教學效果以及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大學體育教學 人文素養 缺失 應對策略
1.1教學理念存在著重體輕育的偏差
教學理念對于大學生體育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人們經常說人是進行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意思就是教師進行的體育教學不單單是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能,更應該側重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的體能和人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從某些方面來看,高校安排體育課就是要逐漸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過程,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多數高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都陷入了重體輕育的誤區,體育課上片面重視體育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人文精神的傳授,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簡單地規定一些達標要求或者比賽競技項目,采用這種方式培養的學生既缺乏一定的人文素養,也難以實現全面發展。
1.2不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高校設置體育課程,既要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又要將其視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平臺,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但當前的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學校領導以及體育教師對這樣的情況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重視,學生對于體育課缺乏興趣,就更難借此平臺來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
1.3校園里人文體育教育環境不夠
當前,高校進行文化建設過程中理應將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體育教育環境作為任務之一,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大多數高校還是因為教育理念比較落后、資金不足等原因使人文體育的建設處于無人問津的局面,再加上校領導及體育教師對此本身就不是很重視,因此人文體育文化無法得到進一步創新發展和有效管理。體育教師僅通過不完善的教學設備和簡單枯燥的運動形式完成體育教學的內容,形式單一內容乏味,既無法吸引學生的上課熱情,又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1.4人文關懷不足
這個問題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在師生關系當中人文關懷的缺失;二是在教學方法方面人文關懷的缺失。高校體育課中的師生關系本來就不怎么親密,每周只有一到兩節課,教師和學生基本上都是上完課就走,很少進行交流溝通,這種情況下進行人文關懷也就無從談起。教學方法上,一般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練習的模式下,使本應該充滿樂趣的體育課變得枯燥無味,也大大抑制了學生差異化的發展。老師只是把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境地,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和思想,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這些都表現了人文關懷的不足。
2.1轉變教育理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要想使大學體育教學當中的人文素養得到有效彰顯,首先就要轉變教育觀念。因此,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充分展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應該拋棄之前帶有功利性的教學理念,即只重視體育的競技性,不注重大學生個人創新思維和意志行為的加強而將重點放在了大學生競技技能的培養上,這不能有效彰顯大學體育中的人文關懷,因此轉變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入手:其一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對大學體育教學的本質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把學生從以往“技能型”人才向“人文型”人才的培養方向轉變,將人文素養全面融入體育教學當中,促進學生形成積極陽光的人格,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其二是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在培養學生基本體育技能的同時強化體育實踐,比如在開展體育競賽時要兼顧對學生做人做事的品德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和體育精神。
2.2加強對體育教師人文素養的培養,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體育教師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引導者,他們自身所具備的人文素養狀況如何與其學生表現出來的人文關懷具有重要聯系。所以,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必須強化對于體育教師人文素養及人格魅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進而逐漸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具體途徑可以參考以下幾方面:首先要鼓勵體育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比如心理學、教育學等各個學科,在此基礎上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2.3建設良好的人文體育教學環境
特征,對不同學生進行差異化的指導和培養,同時要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文素養,增強個人的人格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要增強對體育教師的職業技能、心理教育以及言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以此來促進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而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學生,把自己的想法理念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在教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學生受到老師優秀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的影響,也會逐漸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
高校體育教育當中良好的人文氛圍是增強體育教學人文素養的前提,所以,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努力建設良好的人文環境,并以此為基石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手段有:(1)充分發揮校園里的各種基礎設施,包括各種資源和自然環境等,并在住宿區、教學區等區域設置一定的體育活動基礎設施,全面體現學校對于體育教育活動中人文素養的重視;(2)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大資金設備的投入力度,比如體育場館的建設、體育設備的設置等,通過堅實的物質文化基礎來為建設人文環境提供可靠支持;(3)借助相關學生組織、社團組織或者是舉辦講座等進行廣泛宣傳,使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全面融入校園文化當中。
2.4加強人文關懷,營造良好氛圍
要想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僅僅局限于體育課堂當中,課堂上學習的范圍和內容都很有限,因此必須將人文精神融入整個校園生活當中。這就需要全面加強人文關懷,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主要措施有:(1)與素質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因為人文素養的培養和素質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諸如教大學生怎樣做人做事、如何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等。(2)加強校園內體育文化的建設,對常用基礎體育設施要經常進行檢查維修,注重其擺放區域,讓學生在使用時感到放心愉快。同時,還可以開辦相關人文體育的社團,鼓勵學生參與,通過一系列的體育運動活動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最后,還可以通過校園海報、互聯網媒體、講座等途徑對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素養進行宣傳,形成良好的氛圍。
總而言之,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對當前大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人文缺失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進而從轉變教育理念、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良好的人文體育教學環境、加強人文關懷這幾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全面推進高校大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養。
[1]葉芳.論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的缺失及對策[J].大眾科技,2013(9):132-134.
[2]白明躍.大學體育教學的人文缺失和對策[J].藝術科技,2014(12):330-331.
G807.4
A
2095-2813(2016)09(c)-008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7.080
管雄穎(1983,6—),男,漢,陜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大學體育教學、乒乓球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