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霞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新疆伊寧 835000)
高校體育干預對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價值①
馬云霞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新疆伊寧 835000)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建設的主力人群,在對大學生體質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我國大學生的體質出現了明顯下降的現象。大學生體質的下降不僅僅是大學的責任,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涉及了大學生的家庭教育,社會體育運動的環境,中學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等諸多問題。人的思想決定人的行為,由于一直以來人們只重成績不重體育,導致了大學生的體育觀念淡薄,所以,必須推行大學生體育運動的系統干預工程,全社會共同努力,家庭,學校共同配合,干預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培養大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
大學生 體質 誤區 系統干預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面對就業的壓力,社會的激烈競爭,大學生的精神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而且這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狀況。經過對大學生體質的調查發現,大學生的體質明顯呈現下降的趨勢,心肺功能也受到影響,就連機體的爆發力,持久力的力量測試也呈下降的趨勢,我國大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不容樂觀。而且大學生的肥胖率和近視程度都明顯升高[1]。而大學是學校與社會的連接,如果大學生體質太差今后步入社會就很難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所以,必須針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做出相應的干預程序,促進大學生體質的提高。
大學生的體質是指大學生的身體的質量,它即包括先天的遺傳因素的影響,又包括后天的體育鍛煉的影響,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現代的健康標準已經不再是身體上沒有疾病,還要求心理上的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較高的道德水準。健康雖然不等同于體質,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只有有了強健的體質才能擁有健康,而健康的目的也正是為了有個強健的體質。但是體質的健康不僅受到自身條件的影響,還受到環境,衛生,飲食,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約。從2007年開始,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旨在通過體育教學干預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教學干預,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大多數的大學生機能已經符合了國家頒布的體質標準。在對遼寧省大學生體質進行調查時發現,其整體身體機能呈上升趨勢,但是身體素質還是在下降[2]。
2.1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緊迫性
當今大學生體質的下降是在全球范圍之內都存在的問題。大學生體質下降的情況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也對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預措施,加強了體育教學干預,但是同時媒體的報道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報道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對國內大學生體質下降的情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評論,而并沒有提及國外大學生體質的變化情況,這也引起了人們認為只有中國大學生才存在體質下降的情況,而其他國家大學生的體質都毫無問題的誤解。其實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其他國家大學生的體質也處于逐漸下降的態勢[2]。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可以選擇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各種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充斥著貨架,由于口感不錯,就廣泛地被大學生所食用,再加上大學生經常熬夜,生活極度不規律,有的大學生還會通宵上網,這都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質。隨著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大學生步行的機會減少,出門就是坐車,連上下樓都是乘坐電梯,這就使大學生缺少了運動的機會,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坐著學習,暴飲暴食等等情況都最終導致了大學生體質的下降,這些都要引起社會的反思。
2.2我國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嚴重性
大學生體質下降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國人們卻錯誤的認為我國大學生體質下降是由于我國的體育教育出現了問題。隨著我國近幾年在國際賽事上取得了優異成績,這種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因為雖然我國在近幾年的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大學生的體質卻在不斷地下降。社會上普遍認為我國存在著重競技而輕體質的問題。一些媒體也認為我國應該減少金牌意識,而是加大大學生體質的提高。持這種觀點的人一般都認為大學生體質差是由于運動健身不科學造成的。他們認為我國提出來的全民健身不能滿足國民健身的需要,所以才導致了大學生體質持續下降的情況。而與此相反的是我國近幾年在國際賽事上取得的優異成績,他們認為這是由于我國的體育戰略出現了問題[3]。造成這種質疑的原因是人們單純地將大學生體質下降當成是一個體育的問題。雖然說增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但是也要考慮,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學生體質下降,為什么大學生會缺乏體育鍛煉。
2.3體育教學與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干預責任的關聯性
對于大學生體質下降的趨勢,大學要負一定的責任。所以,我國一直在進行大學的體育教育改革。因為我國的大學體育一般只有大一大二才有,每周也才只有一節課,嚴重影響了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要求。而且我國在執行大學生體質標準以來,從來沒有出現大學生體質不達標的情況。這些都引起了社會對于大學對大學生體質下降應該負有責任的呼聲。但是,對于大學生的體質下降,也不能全部由大學來買單,因為大學生體質下降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全部怪罪在大學的體育層面上就有失偏頗[3]。大學生是一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代表了社會的知識分子階層,如果大學生的體質下降勢必會影響整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所以,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始抓起,目前由于父母只是片面地強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于孩子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導致大學生缺乏自主鍛煉的動力,對體育課有抵觸的情緒。
3.1學校體育與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關系
對于提高大學生的體質,高校肩負著重要的責任,由于大學生自主鍛煉的欲望較低,所以,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育教育干預。體育教育干預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每一個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讓大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將來步入社會后可以承受社會上的各種壓力,有效地實現自身的價值。高校的體育教育干預要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以素質教育為主,將體育教育納入到大學生評價體系中來。第二,要減輕大學生的負擔,給大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合理地安排文化課與體育課之間的時間分配,不能重知識而輕體育。第三,對于目前大學生的體質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教學干預,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第四,加強健康教育的宣傳,讓大學生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更加注重飲食搭配,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第五,積極改善高校的體育設施,將陳舊的設施替換掉,并且增加一些符合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需要的體育器材,增加體育課程的靈活性,為高校的體育課程注入活力[4]。通過對高校體育教育的干預,努力讓大學生擺脫亞健康狀態,提高學生體質。
3.2 學校體育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干預措施
3.2.1以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指導思想
高校對于大學生體育教育的干預,要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為主,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為輔。高校的體育教育有著多重功能,比如強身健體的功能,情感宣泄的功能,素質教育的功能等等。而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干預活動,其重點在于提高大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讓大學生從靜的生活狀態走出來,進入到一個動的生活狀態之中。以促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為最終目的,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簡單地完成體育教育任務,轉變成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3.2.2構建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模式 , 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教育的干預要以發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出發點,積極開設多種教學模式,讓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模式,從而喜歡上體育鍛煉。目前我國大學生由于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導致體質較差,針對這樣的問題,體育干預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體育課程,逐步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運動技能。在進行教育干預時,可以從大學生的興趣入手,多開設大學生喜歡的課程,如女生比較喜歡的健美操,瑜伽等課程,先將大學生吸引到體育的課堂中來。對于教學內容要盡量選擇有一定對抗性和力量練習的授課內容,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比如多進行一些足球比賽,籃球比賽,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等,這些干預活動對增強大學生體質有一定的作用。
3.2.3完善評價方法和考核標準
通過建立一定的體育標準來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干預。我國已經出臺了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這個評價標準,讓大學生意識到只有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標準,才能促進自身體質的改善,達到健康的水平。同時應該改變我國體育評價的單一性。在我國體育評價僅僅是考核大學生的運動技能,這會使一些體質差的學生由于技能不達標而懼怕體育課,對體育產生恐懼心理[5]。所以高校的體育干預要改變評價體系,從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體育參與程度和理論知識這四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當然,這其中要以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為主要考核內容,提高大學生對于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強迫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此外,還應該給大學生建立身體素質的檔案,在每學期初都為大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測量,經過一學期的體育鍛煉以后,再對大學生進行一次身體素質的測量,對前后兩次的數據進行對比,根據身體素質的提高情況來進行分數的評價。
3.2.4讓體育鍛煉成為大學生的生活方式
通過體育教育的干預活動,不是為了讓大學生取得良好的體育成績,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大學生養成以體育鍛煉為主的生活方式。只有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離開校園后大學生才能繼續進行體育鍛煉,才能持續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和強健的體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高校僅僅依靠體育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體育教學的干預僅僅是強迫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來達到應有的考核標準,通過這種強制干預的教學過程,只能達到讓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但能否持久還要依靠大學生的鍛煉意愿。所以高校要加強對于提高身體素質的宣傳,讓大學生明白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好的體育成績,更是為了將來步入社會后能夠較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如果沒有健康,再高的知識水平都沒有用武之地,讓大學生形成終身鍛煉的思想,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所以,學校要加強生理衛生課,健康知識等的普及,幫助大學生樹立運動觀念[6]。同時高校也要加強對基礎體育設施的投入,包括運動場地,環境等的建設,打消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排斥心理,建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健康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的話題。一個社會的發展離參考文獻
不開人們的健康體魄,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其身體體質的高低決定了我國在國際上的持久競爭力。而我國大學生體質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對此社會要高度重視。高校要對大學生進行強制性的體育教育干預,以便讓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使得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還要加強對于健康知識的宣傳,讓大學生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實現終身鍛煉的目的。
[1]韋霞,黃梅.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研究[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3):99.
[2]楊丹亞,張玉蘭.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163.
[3]陳連華.溫州大學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10):78-79.
[4]吳煉.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內江科技,2011(11):31.
[5]韓秋,苗文莊.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方法改革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5):65.
[6]柳克奇.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J].體育學刊,2004(2):103.
G807
A
2095-2813(2016)09(c)-0093-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7.093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重點實驗室(項目編號:2016TZYB05),2014年伊犁師范學院素質平臺課程《運動、營養與健康》成果之一。
馬云霞(1976—),女,漢,新疆伊寧人,碩士,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