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浩 韓雨薇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解析健美操教學中運用街舞手段的效果①
李海浩 韓雨薇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以健心、健美、健身為特點的健美操運動曾經受到高校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隨著體育技術的發展,單一的健美操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而街舞作為一種潮流的、新興的、時尚的運動項目與健美操有很多相似之處,將街舞元素滲透到健美操教學中,有很高的可行性與優越性,不僅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提升學生的健美操專項素質與技能,并且還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健美操教學 街舞手段 教學效果
街舞作為一種充滿活力與時代感的新興運動項目,與健美操有很多相似之處,將其中新鮮的、時尚的元素融合到健美操教學中,是否有較高可行性與優越性,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為科學了解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街舞元素的效果,該文將某大學普通專業80名大一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自然分班中的40名學生為實驗組,其余一個班級的40名學生為對照組。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學生利用身體素質(800m、100m)、健美操基本技術(自編4個8拍初級組合與7種基本步伐)及理論知識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在基礎情況方面無明顯差異性。對對照組學生進行常規的健美操教學,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融合有街舞元素的健美操教學。
2.1 數理統計法
借助SPSS 4.0統計軟件和Excel對測試中獲得的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
2.2 問卷調查法
在教學試驗完成之后,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個組的學生人手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高校健美操課堂教學效果調查表》。共計發放80份、收回80份,收回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78份,有效率達到了97.5%。
3.1 街舞對高校學生健美操學習興趣的影響
在差異化教學實施前的一周,對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都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并借助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測評兩組學生在教學中的成就感與自主性。一周之后,對實驗組學生實施新的教學方案,把街舞元素融合到健美操中,而對照組學生則依然采用最初的教學模式。經過一學期的差異化教學后,教師對兩者學生的健美操成就感與自主性進行了再次測評。測評結果表明,在差異化教學之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在成就感與自主性兩個指標上無明顯的差異性;在差異化教學之后,兩組學生在成就感與自主性兩個指標上的分值均有所提高,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分析試驗組學生差異化教學前后自主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P值小于0.01,有很高的統計學意義,并且成就感也有較大的差異性。對照組學生在實驗開始前后的成就感與自主性方面雖然分值均有所提高,但是差異性不大。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出勤率方面,實驗組學生的出勤率普遍高于對照組。
從以上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將街舞元素融合到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從而使得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并產生更強的學習責任感與自信心,進而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力爭上游的學習氣氛。一旦學生學習健美操課程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將全部精力聚集到課堂學習中來,并可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訓練活動中,從而以更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健美操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來,為高校健美操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3.2 街舞對高校學生健美操專項素質的影響
在差異化教學實施前,教師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了測驗,涵蓋身體的耐力、靈敏度、柔韌性及力量。在差異化教學之后,依照考核標準及教學大綱,以同樣的身體素質指標為評價因素,對兩種教學內容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與對比。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差異化教學前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在身體指標方面沒有明顯差異,表明他們在教學前的身體素質處于同一水平。而差異化教學之后的分析數據顯示,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有一定提高,學生實驗教學后在柔韌性與靈敏性方面優于教學前。通過比較與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雖然實驗組學生在身體柔韌性與靈敏性方面與對照組數據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但是在平均值上要比對照組高一些。在健美操教學中融入街舞元素,和單一的健美操教學效果相比,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顯著提升。
3.3 街舞對高校學生健美操技能技術的影響
通過一段時間的差異化教學之后,教師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健美操技能技術學習情況進行了考核,并對學生在實驗前后的健美操理論及技術成績進行了對比分析與t檢驗。分析與檢驗結果顯示:差異化教學活動結束后,實驗組學生的健美操技能技術的人均成績是82.13,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的人均成績77.36,P值低于0.05,有較大的差異性。從各個評價指標來看,驗組學生在健美操運動中的樂感、表現力、力度的平均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P值不足0.05,有較大差異性;實驗組學生在健美操運動中動作的熟練度及表現力幾乎和對照組學生相同,P值超過0.05,沒有明顯的差異性。
3.4 街舞對高校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影響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求兩組學生每周都應參與健美操鍛煉,并對其鍛煉情況進行了統計與研究。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每周參與健美操鍛煉的次數明顯多于對照組。習慣都是逐漸培養出來的,健美操運動習慣也一樣。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就應確保其掌握有一定的運動技能,并且要讓他們體會到良好的運動感覺,從而自主、自愿地參與或創造條件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進而逐漸形成較高的運動意識,主動將健美操運動看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健美操運動項目有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并讓他們在運動中真切感覺到運動的價值與樂趣,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以更加自信的態度長期參與到健美操運動中。
將街舞元素滲透到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可顯著提高學生學習健美操課程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有助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健美操教學活動中去,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維持。
[1]楊冬梅.街舞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的研究[J].運動,2013(19):117-118.
[2]陶燕.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4.
[3]程燕.高校公體課健身健美操發展現狀及問題成因分析——以蕪湖市七所高校為視域[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6(1):99-104.
[4]鄧素華.學習需求視角下的福建省高職院校健美操選項課課程設置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5]陳金.淺析舞蹈在健美操專修課程中的必要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196,198.
[6]徐健.山西省運城學院健美操選修課程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運動,2014(24):67-68.
[7]胡少娟.云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程設置的研究[J].運動,2013 (18):73-7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057
G831
A
2095-2813(2016)12(b)-0057-02
李海浩(1990,12—),女,滿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原理與方法。
韓雨薇(1990,9—),女,漢,遼寧遼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養生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