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敏,陳 昌
?
新時期競技體育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丁建敏,陳昌
新時期競技體育日益科技化、商業化、職業化、權益化,導致體育關系失衡、體育宗旨受到破壞,使競技體育偏離正常軌道。歸根到底,主要是體育商業化、科技異化以及權利誘惑等導致人本性及人文精神的喪失、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為促進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應堅持以人為本,使體育回歸人文性,合理控制體育商業化,加強體育法律法規建設,提高體育從業人員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
競技體育;面臨問題;對策
2016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那么,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競技體育該如何發展呢?
現代奧運已走過百年歷史,百年以來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并在社會文明、時代進步、經濟發展、世界和平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伴隨著現代奧運的政治化、職業化、商業化、利益化,競技體育的發展也顯現出了極端的、遠離本原的發展趨勢,使競技體育的命運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1.1人本性的喪失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在給人們帶來偉大財富的同時,也慢慢的成為了支配人、控制人、束縛人、奴役人的工具。體育原本是一項自身的身體活動,但為了提高運動成績、贏得比賽,人們極度的利用科學技術對人類的身體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盲目的、過度的、片面的追崇科技而忽略人的本性。由此,身體逐漸的變成了一種被科學技術控制的工具,體育運動也變成了一項身體在科技的掌控下進行的體育競賽。在科技的控制下,人們開始更多的挑戰身體各項機能、各項指標的極限,追求動作的難度與復雜性,完全忽略了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技術主宰下的體育,是現代人對身體的謀劃、鉗制、塑造和摧毀,人們在直接地控制它、干預它、訓練它 、折磨它,強迫它完成各種任務[1]。這樣就致使體育喪失原本的以人為本、強身健體、健全人格的理念。同時,長時間大強度的極限運動也會給運動員的身體帶來嚴重的摧殘與傷病,而體育競賽也慢慢的變成了科技的競爭。有些運動隊甚至將科技的另一產物—興奮劑帶到競技體育中來。從1956年至今的大型運動會上,興奮劑事件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話題,而每次組委會都要在興奮劑檢測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興奮劑不僅直接危害人運動員的的身心健康,同時也敗壞社會公德,破壞運動精神。一項以增強體質、維護健康為己任、具有較高生活品位和休閑娛樂特征的高雅身體藝術走向了它的反面, 體育成為有計劃地摧殘人類健康的科學和技術[2]。因此,在現代競技比賽中,體育已經迷失了人文性、人本性。
1.2過度商業化、利益化
現代體育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工業社會給人類創造了文明和財富。西方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后,追求物質利益逐漸成為社會主導價值取向,精神文化卻呈現出相對沒落[3]。競技體育商業化給奧林匹克運動注入新的血液,使奧林匹克運動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的現象。從各國懼怕舉辦奧運會到激烈競爭申辦奧運會,都無不顯現商業帶來的魅力。各地政府、機關、企業都紛紛涉及到競技體育中來,為爭取利益、獲得榮譽,也開始加大對冠軍的金錢獎勵。至此,運動員也不再是僅僅為國家而戰、為自己而戰、為榮譽而戰、為快樂而戰,也為金錢而戰、為利益而戰。此時,純潔的奧林匹克精神不可避免的受到來自經濟利益帶來的誘惑與威脅。理性設計下的競技體育開始遠離生活遠離本意,到處充滿著金錢的力量,出現了一系列體育參與者與金錢茍且交易的現象,中國足球協會的南勇、謝亞龍事件,各俱樂部與運動員之間的勞資糾紛事件,賽場上裁判員黑哨徇私舞弊等等。這些種種都是過度商業性、利益化帶來造成的,不僅破壞了競技體育公開、公平、公正的宗旨,更打擊了教練員、運動員刻苦訓練的積極性,最終將阻礙競技運動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3體育道德失范
新時期我國競技體育事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我們在體育道德方面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了諸多的社會現實,集體主義、奉獻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都正面臨著嚴峻的滑坡現象。賽場上為贏得比賽獲得利益,出現了一系列的體育道德失范問題,在運動員方面,謊報年齡,弄虛作假;服用違禁藥品;賭博、假摔;辱罵對手或裁判,甚至出現賽場暴力事件。在教練員方面,為榮譽對運動員進行長時間大強度的超出身體極限的訓練;辱罵甚至毆打運動員;鼓勵或默認運動員服用違禁藥品。裁判員方面,徇私舞弊、搞不正之風;收受賄賂;吹黑哨等。體育觀眾方面,破壞環境衛生;不文明觀戰;圍攻辱罵裁判和運動員;制造事端引發暴力事件等。體育組織者方面,主管部門控制比賽,內定名次;不維持比賽的公正、公平;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競賽環境等。這些體育道德失范問題如不加以重視必將影響到整個競技體育事業的正常發展,必將敗壞社會風氣。
1.4體育教育性的背離
體育運動的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樣,具有獨特的價值意義和實踐意義,它不僅能夠培養青少年的自信自尊還能培養其團隊意識及耐挫折抗擊打能力。它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悄然聲息的以全民教育觀念完成著培養青少年和社會教育任務的使命。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也是謀求將體育與教育結合起來,用體育運動來完善人格、培養情操、塑造品質、增強體質。然而,新時期的體育中卻摻雜著太多的負能量。體育運動能否實現其積極的教育價值也給大家帶來疑問,國際爭端、商業利益、興奮劑丑聞、球場暴力、徇私舞弊、黑哨,甚至出現“恐襲之罪,體育之殤”,2016年5月14日晚的皇家馬德里球迷俱樂部遭到恐怖組織襲擊,16人喪生;同月的15日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第38輪,賽前受到爆炸物預警;2015年9月的阿富汗排球場自殺式襲擊事件,至少10人死亡35人受傷;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等等。這些負面影響,使體育喪失了積極向上的教育價值,使得競技體育的發展逐漸發生著異化現象。
1.5體育制度的缺失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保證事物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體育制度的缺失使體育運動發展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新時期我國的競技體育商業化、職業化模式,必須要滿足運動員合理的利益需求,充分保證個人與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同時還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行為準則,符合現代社會的倫理道德要求。然而,新時期我國的體育制度仍采用過去計劃經濟的模式,舉國體制、國家壟斷全部體育資源,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就不可避免的導致當前的體育制度、法律制度中相應的限制與處罰條例出現滯后甚至脫節的現象,權力的掌握者利用特權非法謀取利益,導致運動員的權力與就業保障、運動員無形資產歸屬等問題出現,于是權力異化、經濟糾紛、貪污受賄、黑哨、賭球等大量丑聞出現,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走過十幾年,仍收不到滿意效果,看不到曙光。
2.1堅持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的體育理念
“十二五”明確指出:“把體育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讓體育成為人民群眾強身健體、愉悅精神、提升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成為小康生活的重要內容[4]。”可以看出,體育的發展就是為人的發展,就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以人為本的體育價值觀,就是在“體育運動中愛護尊重體育參與者;一切從運動員的發展、群眾的需求出發,以運動員和群眾的利益為目標和歸宿,體現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要求[5]”。在新時期的競技體育,體育參與者與體育關系失調,喪失了參與者的主體性,使人淪為了追求金錢與名利的工具,這與奧林匹克精神和競技體育的目標是相背離的。而競技體育人文精神的建立主要以“公平、公正、明主、團結、合作”等基石和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促使競技體育堅持為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服務,加強體育參與人員的人文素質與道德修養,幫助體育參與者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提高主體意識,抵制不良之風,使競技體育朝著健康、文明、和諧、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2合理商業化,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環境
追求物質、財富、利益與提升體育從業者的道德水準并不矛盾,關鍵在于能否平衡好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系,能否給競技體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能否引導好體育從業人員嚴格按照市場經濟下的體育規則合理的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競技體育商業化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對競技體育的發展既能起到阻礙作用又能起到促進作用。過度的商業化會增強利益的主導性而忽略人本性,把利益滲入競技體育競賽,扭曲競技體育,破壞體育競賽公平、公正。事實上,運動員的職業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商業利益的驅使,只有正確引導競技體育商業化,處理好競技體育與利益之間的關系,使競技體育在商業的驅動下更具生命力,才能使商業利益更好的為競技體育事業服務。因此,在發展體育商業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順應體育發展規律,積極探索利益與道德的最佳契合點,正視并妥善解決目前面臨的困境,才能使中國的競技體育事業健康的發展。
2.3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法道共治”為核心的體育制度
當體育走向商業化、職業化、產業化,經濟利益的追求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體育從業人員的重要目標,如果缺乏外部的約束管理,體育腐敗問題的出現就會在所難免。面對這些問題,一開始我們主要是用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個人素養這以單一的自律方式來塑造體育從業人員內心良好的品質與道德修養。不可否認,思想教育對體育品質和道德的提高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體育經濟市場化的今天,這種單一的、缺乏系統的一元化自律模式顯然已經滯后于新時期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發展的趨勢。因此,面對競技體育腐敗問題的出現,除了要加強人們思想道德修養的自律行為外,還應加以體育法律法規的建設,用他律和自律結合的方式來推動競技體育事業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為了鞏固和推動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于1995年出臺,其中明確規定體育運動中嚴禁使用違禁藥品、競技體育糾紛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的體育立法相對于其他領域還相當落后,針對這以問題,應加強體育的立法工作,完善體育法律法規,加強體育法制教育,提高競技體育參與者的法律意識。然后推進體育道德法制化建設進程,使體育道德與體育法規相結合,將體育道德上升到制度性的層面,把依靠自我約束的自律行為與依靠法律法規的強制性外部約束力進行整合,加快體育體制改革步伐,促進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競技體育面臨著體育職業化、體育商業化、體育全球化、體育科技、體育利益、體育腐敗等多方面提出的挑戰,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體育道德在新形式下發生的巨大變化,客觀地、辯證地面對競技體育出現的各種問題。體育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如何使體育更健康、和諧、自由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走上一切體育為人,堅持關懷人、發展人的道路,堅持追求人的真善美等崇高的理想,將是人類體育史上永恒的話題。而新時期,我們必須認清競技體育所面臨的各項挑戰與問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唯物主義辯證法來指導競技體育的發展,讓體育回歸正常軌道、回歸體育人文性,堅持以人為本,實現體育的返璞歸真。還要合理的控制競技體育的商業化,給競技體育市場提供一個公平、公正、自由、平等、文明、和諧的良好環境;加強體育法律法規建設,提高體育從業人員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嚴格遵守比賽規則,遵守奧林匹克精神,保證體育競賽的公平、公正,實現競技體育的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
[1]張之滄.后現代身體論[J].江海學刊,2006.
[2]康慶武.體育現代性的批判與重構[J].體育文化導刊,2007.
[3](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吳瓊譯.西方的沒落[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4]國家體育總局官網.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EB/OL].http://www.sport.gov.cn/nl6/nl077/nl467/nl843577/1843747.html,2011-2012.
[5]于文謙,戴紅磊.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倫理及其價值探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2.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Ding Jianmin,Chen Chang
In the new period, competitive spor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echnological, commercial, professional and rights & interests oriented, which lead to the imbalance in sport relationships and the ruin of sport destination, making competitive sports deviate from the normal path.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are the loss of human nature & humanistic spirit and imperfe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aused by commercialization of sports, alie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temptation of righ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nsist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return sports to humanity, control sport commercialization reasonab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improve the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awareness of sports professionals.
competitive sports;problems faced;countermeasures
丁建敏(1990-),男,江西撫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 廣州510520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
G80
A
1005-0256(2016)010-0134-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