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王 林武漢理工大學體育部, 湖北 武漢 430070
?
技能遷移規律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朱琳王林
武漢理工大學體育部, 湖北武漢430070
摘要:文章從武術的特點和技能遷移規律出發,關注遷移規律在其它項目中的合理應用,其目的在于能為高校武術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提供可行路徑。對遷移規律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積極性、避免運動損傷,促使高校武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技能遷移規律正遷移負遷移高校武術教學
由于人體肌肉存在“記憶”功能,因此,在動作技能教學中經常會發生動作技能之間相互促進或相互干擾的現象,這一特性即為動作技能遷移。動作技能遷移的內在原理是認知心理學中人的學習原理,即當人們面對一個新的概念時,總是不由自主地在大腦中搜索與之相同或相近的已有概念,并通過對已有概念的再認識,產生對新概念的理解、接受和認同,從而將新知識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1]。武術動作技能涉及到“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等要素的密切配合,要達到這一階段遠非易事,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武術動作技能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武術動作技能教學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動作技能遷移,也被稱為運動技能遷移,指兩種以上動作技能的相互影響,一般情況下,相似的技術要素越多、已有的知識經驗越純熟,越容易導致動作之間的遷移現象的發生。遷移從產生作用上可以分為兩類,即正遷移和負遷移[2]。已經形成的運動技能對其他動作技能的形成、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并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有促進作用時,稱之為正遷移[3]。例如,學生掌握了騰空飛腳和里合腿的技術動作后,再學習旋風腳就更容易掌握其動作要領,相反,當學生在初學階段就面對十分相似又有所區別的新舊刺激物時,則容易出現錯誤使用原有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導致對新動作的學習產生干擾,因此已經形成的運動技能對另一技能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即阻礙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時,就稱之為負遷移[3]。比如,學生掌握正踢腿的要領后緊接著學騰空飛腳,對初學者來說正踢腿的勾腳尖動作就容易對騰空飛腳的繃腳尖擊響造成干擾,不利于動作定型,從而形成負遷移。
綜上分析,動作技能遷移規律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運用正遷移,有效避免負遷移,不僅有利于加深已掌握動作的動力定型,也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新動作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武術課學習初期有成就感、增強學習信心。
2.1武術動作技能學習過程
動作技能的形成分為四個過程:泛化過程、分化過程、鞏固過程和動作自動化過程[4]。對于武術項目來說,動作學習中的技能遷移大致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學習初期通過老師的講解示范以及學生自身的運動實踐,獲得對武術動作的初步感性認識,此時學生還不能對自己的動作質量做出反饋,只能大概模仿;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學生逐漸對武術動作技能的內在規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動作也逐漸協調準確;經過一段時間的武術學習后,通過反復練習學生逐漸加深對動作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動作逐漸準確且完善,同時能對自身動作進行準確評估,做到自我檢驗、自我糾錯;經過長時間的反復練習,學生的動作達到自動化階段,達到無意識的動作輸出,并能表現出武術動作的技術特點,展現武術動作的勁力和節奏。
2.2影響武術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影響武術學習的因素很多,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的生活環境。由于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大多由父母包辦,導致學生自身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經驗都相對匱乏,而武術動作大多來源于生活,因此學生的生活環境會對教學中的動作技能遷移造成一定的影響。(2)學生的武術基礎。目前,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還未涉及武術內容,學生基本上都是到高校以后才開始接觸武術運動,因此,高校學生并沒有太多的武術運動基礎可言[5]。由于大部分學生從小沒有接觸武術,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難有機會參與武術運動,所以學生對武術項目的相關知識和動作儲備均較欠缺,所以武術基礎已成為影響高校武術教學的重要因素。(3)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是產生正遷移的前提,只有讓學生對武術項目產生興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因此選擇適合大學生的武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技巧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一環。(4)身體素質。武術技術動作自身較為復雜多變,不僅受自身協調性、靈敏性、力量、耐力和爆發力等基本身體素質的影響,武術的專項身體素質對武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也有深刻的影響。(5)武術項目自身特點。武術屬于表現難美型運動項目,不僅要求動作標準到位、協調優美,還要求在武術運動中展現動作勁力和套路節奏,武術項目的自身特點增加了武術學習的難度。
由于技術遷移現象對武術動作的學習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盡快掌握技術動作,在教學中必須結合教育學、心理學、運動訓練學等相關理論作為指導,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練習密度和運動量等,盡量爭取技術遷移規律在武術的學習和教學中達到效率最高、效果最優的目的,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合理安排理論課學習
大學生一般思維敏捷,具備較高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對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也較強。心理學實驗表明,技能形成的快慢和技能遷移的效果,往往與對該項技能的知識、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有關[6]。因此,將相關理論課安排在技術課之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武術知識和運動技能,在每節技術課之前簡單介紹本節課所學技術動作的重難點,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基本了解,此舉有利于運動技能遷移的形成,反之,運動實踐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技術原理的理解。另外,還可以在理論課學習時適當安排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欣賞武術比賽等,不僅可以直觀感受武術動作的勁力和節奏,還能幫助學生建立動作結構的感性認識,提高武術動作遷移效率[7]。
3.2技術動作與身體素質練習同步進行
理論學習是掌握動作技術的基礎,合理運用技能遷移規律可以加快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效率[8],其中技能遷移在動作學習中的有效程度與學生武術專項身體素質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武術動作的幅度、速度、爆發力以及完成難度動作的穩定性均與學生身體素質有關,學生的相關身體素質發展越全面,具備的條件反射聯系儲備越多,形成新的動作技能遷移就越容易。因此,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相應的武術專項素質練習和基本素質練習例如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轉換練習、基本的跳躍、套路組合、加套練習和基本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韌等身體素質練習,良好的身體素質不僅是成功完成武術動作的根本,還可以為技能遷移規律的自如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動作學習的感知能力。
3.3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在運用動作技能遷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認識活動和人體機能活動特點以及技能形成規律正確地安排教學的內容、進度、方式和運動負荷量,此為遷移教學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9]。武術動作具有層次性、系統性,這個特點增加了武術學習的難度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順序將會使運動技能的遷移作用發揮到極致,從而促進武術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安排武術教學時,不僅要考慮到動作的難易程度,還要考慮到各個動作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促進或相互干擾[10],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前一個動作對后一個動作起到正遷移的促進作用,避免相似或易產生干擾的動作放在一起教學,可以有效防止動作技能間的干擾現象。例如,在武術教學中,如果先教了單拍腳的動作要領,就可以緊接著教騰空飛腳,這一教法不僅遵循了由易到難的教學順序,而且兩個動作都具有擺腿速度快、繃腳尖擊響的共同點,前面單拍腳的學習對騰空飛腳的學習有正遷移作用;相反如果教了正踢腿再教騰空飛腳,那么正踢腿勾腳尖的技術要領就會對騰空飛腳的繃腳尖擊響動作造成干擾,不利于后期的動作技能學習,因此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可以有效促進武術動作遷移的轉化效率,也可以使學生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3.4加強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
武術教學中,經常會為了促進某項技術動作的掌握而采用一些配合專項訓練的輔助練習和模仿練習,例如,練習彈跳前在踏板上做起跳練習,使學生更充分的感受起跳時的用力過程,同時借助踏板力量增加在空中完成動作的時間,增加學生的主體感受,促進動作學習的正遷移。與此同時,在分解教學和完整教學的過渡上也存在技能遷移問題,例如,學習仆步掄拍時,可先進行單手掄臂練習,體會仆步掄拍“上貼耳下貼腿、擰腰直臂走立圓”的動作要領,然后再過渡到兩手臂同時掄臂,進一步完成動作。此時單手掄臂動作的練習就對仆步掄拍的學習有促進作用,諸如此類,通過利用遷移規律、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動作的學習難度,增強動作學習的正遷移,也使學生能更充分體會到技術動作的細節。因此武術教學中,正確的選擇各種專門練習和輔助練習,充分考慮分解動作與完整技術動作之間的聯系,能有效提高動作遷移效率。
誘導練習法的運用則是在學習較高難度動作時,根據運動技能的轉移規律,運用簡化的練習方法來建立運動技能,使學生更快的學會復雜動作[11]。例如,在學習旋風腳時,誘導練習可以從加快里合腿擺腿速度、做直體原地轉體跳等基本動作開始,加強這些動作技術原理和旋風腳相似但又相對簡單的動作練習,會對較難技術動作的遷移產生積極作用,使學生較輕松的掌握復雜動作。
3.5加大“打比喻”教學方法的運用
武術要求把外在的形體動作與內在的精、氣、神緊密相合,完整一氣,做到“心動形隨”、“形斷意連”、“勢斷氣連”[12],表現出“動如濤、靜如岳、快如風、緩如鷹、起如猿、落如鵲、站如松、立如雞、轉如輪、拆如弓、重如鐵、輕如葉”的神韻,以形為勢,以意傳神,形神兼備[13]。其技術動作具有很多生活化因子,是真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運動項目,所以運用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動作對學生進行適當誘導練習,利用遷移規律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武術教學中加大“打比喻”教學方法的運用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在學習初期對技術動作形成有效的感性認知,不僅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又使學生能準確領會武術動作內涵、掌握動作特點。例如在“蹬腿”動作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踹門動作,在想象過程中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將動作做出來,這時強調為什么踹門時的蹬腿要勾腳尖、腿要由屈到伸等動作要領則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印象,同時能充分認識到武術中蹬腿動作要領的關鍵之處。
本文通過對技能遷移規律實際應用的分析總結,認為合理運用技能遷移規律對高校武術教學有諸多指導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通過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逐漸強化運動技能的正遷移,使正遷移發揮最大作用,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動作技術要領,使武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由于高校選修武術課的學生基本沒有武術功底,如遇到動作學習困難時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而根據技能遷移規律制定教學計劃,使教學由易入深,循序漸進,充分利用技術動作的正遷移規律,使學生輕松掌握技術動作,增強學習信心。(3)加強學生生活教育。增強大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為武術教學中的正遷移奠定基礎,進而有效提高武術教學中的遷移轉化效率。
參考文獻:
[1]朱瑩珍.同結構教學法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5):108-110.
[2]潘菽.意識-心理學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3]范文杰.論技能獲得中的技能遷移[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5):47-48.
[4]王占琪.對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22):62-63.
[5]劉杏芝,陳瓊霞.影響大學生武術套路記憶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1):1584-1585.
[6]趙偉,楊建國.論田徑教學中的技能遷移規律及其應用[J].天中學刊,2000(2):41-44.
[7]陳芳.體育院校武術套路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J].體育科技,2015(5):152-153.
[8]張勇,李宏印.田徑教學中運用技能遷移理論的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3):20-22.
[9]易學.高校體操教學最優化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84-488.
[10]周福建,余蓉暉,黃昌美.運動技能的遷移理論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8):104-105.
[11]孟海江.大學武術套路課堂教學中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策略[J].搏擊·武術科學,2007(3):70-71.
[12]冉清泉,謝顯慰,易學.體操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13]肖紅征.試論武術的特點[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5(2):11-15.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erence Rule in University Wushu Teaching
Zhu LinWang Lin
(P.E.Depart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0,China)
Abstract:From the characteristic of Wushu and the migration of skills,focusing on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 migration rules in other projects,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for Wushu teaching in university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and provides a viable path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migr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avoid sports injury,and promote Wushu teaching in university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Keywords:Transference Rulepositive transfernegative transferWushu Teaching in university
作者簡介:1.朱琳(1990~),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武術傳播。
基金項目:2014年全國學校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專題報告。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3—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