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澤(豐縣實驗小學 江蘇徐州 221000)
?
“食育”進入中小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①
李錦澤
(豐縣實驗小學 江蘇徐州 221000)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及概述對我國“食育”課程開展現狀的分析,對在中小學體育課堂開設“食育”課程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進行探討。研究得出,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上開設食育課是必要的、可行的,它對于體育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有利的補充,是完善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通過對上課形式、課時安排、內容安排、教學效果等可行性的分析認為在體育課堂上進行食育的教學是行的通的。
關鍵詞:食育 體育課 可行性 必要性
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伴隨著優越的物質生活,中國的學生在各年齡段都出現了營養不均衡、肥胖、三高等問題。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李里特、施用海教授呼吁學習日本的食育經驗,希望在中國通過發展食育來改善中國學生的營養狀況以期實現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在實踐方面,河南和河北的小學出現了中國首批食育工坊,食育在中國逐漸得到重視。而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教育更是應該成為了食育教育的前沿陣地為全民普及食育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中國,1989年在營養學家于若木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每年的5月20日被定為“中國學生營養日”目的是宣傳學生時期營養重要性,普及營養知識。如今20多年過去了,再看看今天中國卻面臨少年兒童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的雙重挑戰,除了在個別貧困地區存在食物不足現象外,對營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營養意識差、知識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應該把營養健康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營養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1]目前在中國體育教師都是經過專業系統的學習,他們有豐富的生理衛生知識、解剖營養學基礎,只要經過營養師的專業培訓就可以完全勝任“食育”進入體育課堂的需求,可以說食育成為體育教師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2.1 是完整素質教育,提高學校體育受重視程度的需要
我國學校體育存在只注重技能傳授,不重視知識教學的不良現象,忽視了對學生運動與健康、運動與安全等基礎知識的培養。[2]近年來,隨著全面發展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提出,越來越多的體育工作者發現僅僅授予學生運動技能是不能促進學生長足發展的,運動營養作為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理論部分與運動技能等同重要,都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在中小學階段不難發現體育課被其他課程代替的現象,仍有部分教師認為文化課成績是小學教育的唯一目標,因此不重視體育課,認為體育課就是讓學生們玩耍的,如果食育課納入到體育課程的理論部分,教育部門和學校將會更加重視體育,這樣不僅學校體育教育可以落實到實處,而且可以更加完整的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
2.2 對體育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然而由于不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導致一些生活方式疾病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青少年身上諸如肥胖、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等。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應加強學生的營養教育。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體育教學教師用書中每一學期的第一課與最后一節課都是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的教學,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雨天和體育理論課加強對學生的營養教育工作,作為體育理論課的重要補充可以提高學生的營養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同時通過運動與飲食可以很好的控制肥胖和三高等營養代謝類的疾病。
3.1 可行的上課形式
自古以來,課堂教學都是以黑板和粉筆為教學基本工具進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進入到學生的日常教學工作中。而食育作為體育理論部分的教學在教室內運用多媒體進行講授,讓學生可以看到一個更直觀、更形象生動和具體的教學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給學生更大是視覺沖擊,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2 可行的課時安排
在中國現實中,大多數的中小學校不具備每一個學校都有室內的體育場館,而不可避免的雨雪天氣對體育課程的安排具有影響,使得體育室外課不能順利進行而這一時間正好可以進行食育課程的教學。各個學校可以很好的利用這個時間段因勢利導進行營養知識的教學。
3.3 可行的內容安排
由于一些營養學家和教育家對食育的重視,各個地方相繼開始推行自己的食育計劃,如《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浙江紹興的《讓我們學會怎么吃》、吉林上海的《食品安全知識讀本》等等,很多的教學內容可以安排。各個地方還可以結合本地飲食習慣,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這不僅是對傳統飲食文化的一種繼承,更是一次去粗取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的好途徑。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不是根據父輩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食欲。
3.4 可達到的教學效果
如今,吃飯已不單單是填飽肚子那么簡單,不良飲食習慣會引起一系列疾病。“不要等孩子們迷上高脂肪食品,再去訓斥他們。”王錫昌教授說:“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豈不更加有效?”[3]食育不僅僅是營養食品科學知識的普及,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種傳承。通過對食育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從小樹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更茁壯的成長。
4.1 結論
面對中國“食育”教育的匱乏,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上開設食育課是完善中小學體育健康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在體育課堂開設“食育”課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因此,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盡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食育課順利進入體育課堂,使之盡快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
4.2 建議
食育進入學校教育是未來素質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體育課具有其他課程沒有的兼容性和全面性,能很好的開展營養教育工作。所以對于體育課程開設食育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然想更好的改善中國的營養問題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因而從以下4個方面提出一些建議:(1)建立完善營養師制度,對體育教師進行營養師課程的專業培訓。完善《營養師法》培養一批具有營養師資格的體育教師,豐富體育教師的營養知識,更好地進行食育教學工作。通過“營養與飲食安全”教學,使學生獲得營養知識,形成營養意識而且能轉化成為良好的飲食行為。(2)規范食育教學內容,編撰專門的食育教學用書。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描述復雜的營養知識,使學生能看懂讀懂所學,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學校教育要從小學開始對學生進行飲食營養和飲食安全的教育,有關部門應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依據,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飲食營養學教育的需要編寫圖文并茂、深入淺出的教材,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接受教育,使小學掌握有關“飲食營養學”的基本知識,并學會如何去科學飲食,從小就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4](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障食育課教學的正常進行。制定、完善《營養師法》規范營養師的培訓,為社會輸入更多的營養師人才,全社會都重視營養、學會營養。
參考文獻
[1]劉永生.食育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N].大河健康報,2014(14).
[2]王建旺.中小學開設《體育與健康》理論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學校體育學,2015(29):100-101.
[3]俞麗虹.飲食陋習埋隱患中小學生缺“食育”[N].新華每日電訊,2007-03-09.
[4]懷麗華,趙海紅,于振濤.我國國民食育狀況調查與提高的研究[C]//天津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2012.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6(c)-008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8.082
作者簡介:①李錦澤(1983—),女,漢,安徽阜陽人,碩士,豐縣實驗小學,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