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林繼(保山學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文化全球化進程中民族傳統體育的自我定位與發展研究
安林繼
(保山學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僅有健身、自衛、娛樂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統一的“中”“和”的關系,具有深層次的哲學美學內涵與文化精神內涵。民族傳統體育若想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中找到一席之地,就要抓住民族文化精神的內核,重新進行自我定位,改變發展方向。
文化全球化 民族傳統體育 自我定位 發展
前段時間成為焦點話題的武術申奧,是民族傳統體育試圖擴大影響力、走向世界的一次嘗試。但最終結果的失敗,使我們不禁再次思考,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體育在世界體育之中,為何地位始終得不到認可?民族傳統體育走向世界,是否意味著應該放棄自身文化內核,去迎合西方體育競技的規則與標準,這是民族傳統體育一直以來面對的難題。民族傳統體育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的自我定位與發展,是體育文化推廣交流層面上的問題,更是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如何進行溝通的層面上的問題。
1.1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前提。這是由多方面的條件所決定的。第一,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動力,國際交流不斷地強化,文化全球化的趨勢也隨之逐漸加深。第二,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出于各國基本需求以及國際環境需要,各國為共同應對面臨的諸多全球性問題,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和理念,這些共識和理念成為全球化過程中處理爭端與矛盾的基本遵循。第三,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國與國直接的地理界限被無局限的信息交流給模糊了,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了極大拓展。出于這些原因,全球化趨勢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并持續加深,我們不能無視或輕視它的存在,而是要積極地去應對。
1.2文化全球化的實質是西方的“文化殖民主義”
在世界的大平臺上,各民族文化突破各自的地域與外來文化進行廣泛交流,最終走向全球,成為世界文化的有機部分,促成文化全球化。在這之中,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為了謀取自身利益,確立和強化在全球文化發展中的主導權,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不但實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更千方百計向其他國家推行其文化產品和價值觀念,無視其文化傳統,只求在文化和思想上影響、改造、同化其他國家,從而達到按自己的標準來改造,甚至重塑世界格局的目的。這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擁有悠久歷史、古老傳統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極大沖擊。舉眼前的例子來說,奧林匹克文化成為當今世界體育的主流文化思想,中國民族傳統體育若想加入奧林匹克家族,不得不放棄自身特點,用體操表演般的標準套路與西方拳擊規則無異的散打形式去迎合西方體育競技標準與規則,這無疑就失去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身份意義,單純將它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運動來進行活動,這樣所謂的“推向世界”是毫無意義的。在看起來是“自由”交流的世界文化平臺中,實質依舊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統治和掠奪。
2.1“自我”與“他者”相互影響、不可分割
西方文化、東方文化,二者的命題之所以成立,就在于彼此對立關系的存在。如果沒有西方文化作為關照對象,則不能形成東方文化的獨立概念,而相對地,只要把握了西方文化、東方文化間的對立關系及本質區別,就能更好地認識自身、確立自身。可以說,二者的關系是絕對不能分離的,一旦失去界限,自我就失去了特點。然而在當下文化全球化趨勢中,西方文化在東方的入侵令人們不禁擔憂民族文化是否會受到沖擊而漸漸消融。這確實是需要人們去清醒地認識到的,如果真的達到“世界大同”,多元文化被統一成確定的某一種文化觀念,這對于獨立的民族文化本身無疑是毀滅性的威脅。因此,在全球化進程中,民族傳統體育既要與西方體育精神進行交流,致力于完成當代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的重新定位,也要規避風險,以保持自身精神特點、保持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為工作重心,加強自身競爭力。
2.2東西方體育精神對立下的民族傳統體育
西方競技運動的精神內核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就得到了基本確立。古羅馬尚武、好戰、宣揚建功立業及個人英雄主義等精神都體現在其中,這些精神毫不忌諱暴力的使用,反而將之視為一種強大的、美的力量;同時在古羅馬崇尚法治的風氣下,公開、公平的競爭也成為了西方競技運動的一個重要特點。
反觀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深受儒、道、易精神的影響,從而產生“氣”等概念,重視通過體育運動得到對人精神上的熏陶,因此,它是非競技性的,不但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形成過一個競技為核心的長久運動活動機制,運動形式本身也趨于獨立性,參與者較少,重視自身的覺與悟。
中西體育文化精神的對立,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重新定位的重要性。在當今一元體育文化的大背景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不能妥協,不能一味地犧牲自己來尋求世界的認可,而要強化自身的特點,吸收當代優秀文化精髓,對傳統體育進行良好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3.1面對世界體育發展的大環境,既要吸收國外優秀成果,又要維護自身主體性
世界呈現出多元的態勢,民族傳統體育在這百花叢中,唯有通過進一步使自己獨立,實現獨立發展、獨立交流,才能得到承認。只有一種體育文化、乃至一種民族文化在國內得到主體的確立、被人民所認識、承認、接受,它才可能走出國門,作為獨立于其他文化體系的一種特殊文化而存在,彰顯自己獨有的精神內核,這樣才能使世界看得它的價值,從而得到世界的承認與尊重。當然,事物不是靜止不動的,而要通過吸收外界的新鮮元素,對自我進行擴充,以實現自身的發展。在多種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也要放眼世界,吸收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良性因素,促進傳統體育形式更加滿足當下現代化社會環境中人們的需求,產生新時期的新意義與價值。
3.2既要確認世界體育文化共識,又要抵制“文化演變”
作為民族傳統體育的支撐內核,民族精神的發展存在于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始終,因此可以說,民族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的地位與影響力決定著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在西方的文化殖民主義的威脅下,“文化演變”對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極大的阻礙,現行的國際統一標準與制度也在逐漸抹殺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立性,所謂世界體育文化共識,也成為了西方進行文化侵略的武器之一。民族傳統體育若想在國際社會得到一席之地,必須要在共識之中求得最大程度的獨立,堅決維護民族文化的安全。更進一步關系到這種文化安全得到保障的最本質決定因素是,自身的文化精神內核能否得到人們的承認與尊重。
[1]白晉湘.全球化視野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34-37.
[2]白晉湘,張小林,李玉文.全球化語境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與文化適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9):1153-1157.
[3]王崗.民族傳統體育發展中的問題:文化模仿[J].體育科學,2006(7):71-74.
[4]張建華,常毅臣,蘆平生.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價值、進展與走向[J].中國體育科技,2013(3):133-139.
G851
A
2095-2813(2016)08(b)-01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