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成龍 黃迎乒 趙世鵬 韓程爽 朱賽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河南鄭州 450001)
籃球執裁對籃球比賽中攻擊性犯規行為的控制①
牛成龍 黃迎乒 趙世鵬 韓程爽 朱賽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河南鄭州 450001)
籃球運動是一項在比賽規則制約下允許合理身體對抗的運動項目。籃球比賽具有競爭性、對抗性等顯著特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籃球商業價值凸顯,比賽獎勵愈加豐厚,籃球比賽中經常出現一些超出犯規準則以外的攻擊性犯規行為。該文對籃球比賽中發生的攻擊性犯規行為進行了研究,分析攻擊性犯規行為產生的原因,并根據籃球運動的發展規律、特征,從籃球執裁視角提出預防和減少攻擊性犯規行為的措施,以凈化賽場環境,促進和諧、公平、精彩籃球賽事的開展。
籃球執裁 攻擊性犯規行為 控制
攻擊性行為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社會現象,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被很多心理學家廣泛關注。運動員的攻擊性要強于普通人,這與人們的普遍認識相一致,即,運動員這一群體身體強壯、易怒并且喜好打斗,因此他們的攻擊性要比普通人強。籃球運動是在狹小的場地范圍內進行快速、激烈、兇悍的一項高強度對抗性集體項目,運動員在獲得球權與反獲球權的爭奪中,在限制與反限制、快速地攻防轉換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摩擦和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嚴重的會演變成球場暴力,使運動員身心遭到傷害。這種在籃球比賽中出現的攻擊性犯規行為,應該引起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與探討。
1.1 研究對象
以籃球比賽中的攻擊性犯規行為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該文采用錄像觀察法、對比分析法、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籃球比賽中攻擊性犯規行為進行研究。
2.1 籃球比賽中的攻擊性犯規行為
生活中,人們通常把攻擊性定義為:“以傷害他人心理或身體為目標的,有言語或肢體外在表現的行為”。心理學將攻擊性行為描述為:“個體受挫,憤懣情緒表現出對一定目標進攻的行為[1]。”在體育運動中,攻擊性指:“可以接受的攻擊性或暴力行為”,或者“要加以控制的攻擊性或暴力行為”。這是由體育比賽的競爭性、對抗性特征決定的。因此,籃球比賽中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可以理解為:籃球比賽中的“故意犯規”和“違反體育道德犯規”,或規則以外的“沖撞、打架、斗毆、謾罵”等行為。
2.2 籃球比賽中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形成機制及分類
攻擊性屬于人類本能范疇之一,是普遍被社會所認可的觀念[2]。攻擊性是天生的,就像人餓了要進行捕食一樣,攻擊性可以通過發泄或被滿足而被控制。籃球比賽中,落后一方往往會因比分差距而心存憤懣,防守中出現動作過大、推人等攻擊性犯規行為,此時,裁判判罰一個違體犯規。從心理角度分析,落后一方隊員心存憤懣而進行的攻擊性犯規(推人),這種行為使其憤懣情緒得到釋放。而被犯規隊員倒地同時也會萌生攻擊性犯規念頭給予報復,恰恰是裁判的判罰恩惠(違體犯規)使其內心得到平衡,從而攻擊性犯規行為也得到了扼制。退一步分析,裁判如果沒有發現或者漏判剛才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利益受損一方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進行一系列報復、還擊行為。這種現象反映的是挫敗-攻擊性理論。挫敗-攻擊性理論認為:“攻擊性是由挫折所引起的,挫折是攻擊性的刺激物”。社會學習理論解釋:“挫折與攻擊性之間不是本能反應,而是在社會情景中學習獲得的”。比如:在籃球比賽中,教練員反復強調甲要重點盯防乙,不要擔心犯規,甲對乙進行攻擊性防守的過程中,往往會伴隨攻擊性犯規行為的出現。
通過觀察和分析籃球比賽中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可以得出:籃球比賽中攻擊性犯規行為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籃球反應性攻擊犯規,它是由攻擊者的憤怒而產生的,具有不顧后果、使對手受害或痛苦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另一種是籃球目的性攻擊犯規,它是以獲取比賽勝利或得到獎賞為目的的,并強化局限在一定條件下的攻擊性行為。也就是說,籃球反應性攻擊犯規是不受比賽規則、裁判、教練、隊友及比賽最終輸贏影響的直接攻擊性回應行為,其攻擊回應行為有可能大于比賽判罰尺度,甚至構成犯罪行為。籃球目的性攻擊犯規則是為了削弱對方實力、獲取比賽主動,贏取比賽勝利從而獲得最終報酬而采取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其攻擊行為是有預謀和目的的,實行過程不免會造成對方心理和身體上的損傷[3]。
3.1 影響籃球比賽中攻擊性犯規的客觀因素
3.1.1 地域氣候
研究發現,處在溫帶、亞熱帶地區進行的體育賽事,尤其像籃球、足球等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其發生攻擊性犯規行為的頻率頗高。調查研究顯示,在20℃~35℃情況下,籃球比賽攻擊性犯規行為出現概率最大。
3.1.2 比賽主客場
在客場比賽中的籃球運動員,受到陌生的燈光、場地、觀眾的倒彩、裁判“主場哨”等因素刺激,其出現攻擊性犯規行為的概率明顯比主隊運動員要大。
3.1.3 比賽重要性
榮譽級別較高或者影響晉級、出線的關鍵性比賽更容易發生攻擊性犯規行為。籃球洲際比賽中,運動員受到國家榮譽感的驅使和地區政治因素影響,發生攻擊性犯規行為次數更多;不管是美職籃還是中職籃,季后賽中球員的攻擊性犯規行為明顯多于常規賽。
3.1.4 球風
籃球比賽中,參賽隊伍球風不盡相同。球風不同的隊伍相遇,尤其是力量型球隊與技術型球隊相遇時,力量防守型球隊出現攻擊性犯規行為次數常常多于技術性占主導風格的球隊。
3.1.5 球隊實力
籃球比賽中,兩支實力懸殊的球隊相遇,比分會迅速被拉開,當結果失去懸念時,雙方球員的攻擊性犯規行為較少。當兩支球隊實力較近,比分緊咬,甚至打入加時賽時,場上球員更容易發生攻擊性犯規行為。
3.1.6 球場下人員影響
籃球場下教練員的唆使,觀眾的咆哮吶喊,會瞬間加劇運動員的心理負擔,促使球員進入高度緊張狀態,攻擊性大大增強。
3.1.7 球場上人員影響
籃球比賽場上球員之間的相互指責、埋怨和裁判的誤判、漏判、不公正的判罰等因素能加劇球員憤懣情緒和壓力,從而使球員的攻擊性增強。
3.1.8 比賽形勢的影響
研究顯示,籃球比賽中,攻擊性犯規行為多發生在比賽過程的中間階段,兩隊比分拉大之后,落后方由于挫折感加劇,更易發生攻擊性犯規行為。
3.2 影響籃球比賽中攻擊性犯規的主觀因素
3.2.1 籃球運動員生理特征
研究證實,籃球運動員的攻擊性行為與體內雄性激素水平有關。顯然,男性球員比女性球員體內的雄性激素含量高,所以在男子籃球比賽中多看到攻擊性犯規行為的發生。由于籃球運動員的氣質類型不同,同性別運動員也存在攻擊性的差異性。籃球比賽現場緊張的氣氛使運動員的身體和大腦異常興奮、心跳加速、體溫上升、血壓升高,再加上比賽中的挫折壓力或憤怒情緒堆積,運動員很容易做出攻擊性犯規行為。
3.2.2 籃球運動員心理特征
籃球攻擊性犯規行為常發生在情緒急躁、自我調控能力差、性格固執的運動員身上。籃球比賽中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可以理解為運動員的應急或發泄,攻擊性犯規行為往往會對運動員或集體造成不良影響,并妨礙身心健康。運動員在比賽中被對手故意犯規或傷害,心里往往會產生報復念頭,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做出大于對手所施加的攻擊性犯規行為。另外,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競技狀態低落,也會影響比賽情緒,從而誘發攻擊性犯規行為。
攻擊性犯規行為的發生不利于籃球運動的發展,更違背了體育道德準則,同時還會影響籃球愛好者的身心健康。籃球賽場上不鼓勵任何攻擊性犯規行為,運動員必須在合理規則約束下進行角逐。而籃球裁判作為球場上的法官和指導者,對預防和監督攻擊性犯規行為的發生起著重大作用。
4.1 籃球執裁對裁判員的控制干預
(1)籃球執裁機構應加強對裁判員的培養力度。
(2)籃球執裁機構應定期組織裁判員培訓學習,提高裁判員業務素質和水平,在比賽中避免漏判誤判,做到公正執裁,實事求是。
(3)籃球執裁機構應召開裁判員賽前會議,明確當場比賽的尺度和規范。
(4)裁判員還要提前了解參賽隊伍的技戰術風格、場上主力隊員的攻防技術特點,心中預設比賽規范和尺度。
(5)裁判員要提高自身執裁技能,熟悉籃球規則,時刻把握比賽走向。
(6)裁判員應做好賽后總結工作,總結交流執裁經驗。
4.2 籃球執裁對教練員的控制干預
(1)籃球執裁機構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懲罰條例,對于縱容運動員進行攻擊性行為的教練團隊要嚴懲。
(2)籃球執裁機構在賽前要做好教練員的思想教育工作,規范教練員的執教行為,鼓勵文明道德執教,從思想上杜絕教練員對運動員攻擊性犯規意識的灌輸。
(3)教練員要鼓勵引導比賽雙方的相互友好,賽前賽后相互握手致意。
4.3 籃球執裁對運動員的控制干預
(1)籃球執裁機構賽前要對雙方運動員的身份進行核查。
(2)籃球裁判員賽前要聲明運動員在比賽中的一些禁止動作。
(3)裁判員在比賽中發現運動員的攻擊性犯規行為甚至沖突時,應立即中止比賽,待判罰完成或處理事件結束后,再宣布繼續進行比賽。
4.4 籃球執裁對其他方面的控制干預
(1)執裁機構要不斷更新完善國際籃球裁判規則章程。
(2)執裁機構應不斷學習和引進國際最新籃球執裁儀器、軟件。
(3)執裁機構應禁止在球場范圍內銷售含酒精的飲料,禁止觀眾攜帶硬質危險品入場,規范球迷行為,引導文明觀賽。
[1]邵瑞珍,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西格門德,弗洛依德.弗洛依德后期著作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3]祝蓓里.運動心理學原理與應用[M].上海:華東化工學院出版社,1992.
G841
A
2095-2813(2016)11(c)-00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42
牛成龍(1990—),男,漢,河南林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