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迪(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南充 637000)
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羊迪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南充 637000)
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是國家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而農村學校體育在我國更是顯得尤為重要,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廣大農村青年學生們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直接影響到我國國民整體身體素質,所以開展農村學校體育對于提高我國整體國民身體素質,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
農村學校體育 發展現狀 對策研究
達州市位于四川東部,雖然是四川的交通樞紐,但仍然是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城市。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經濟滯后,自然會影響到教育水平的落后,特別是影響到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近年來,雖然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教育投入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但是農村學校體育不受重視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據調查,達州市農村中小學占70%,農村學生占所有學生的75%。所以只有農村體育得到良好的發展,才是解決我國國民素質偏低的根本途徑。對此,該文對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希望對達州市農村體育發展及提高達州學生素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1學校體育的概念及意義
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學校體育對學生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意義,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學還可以強化學生的組織紀律,使學生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學校體育活動還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放松,促進學生的勞逸結合,提高文化學習的質量。
1.2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與教學分析
1.2.1達州市農村學校師資力量
在達州市地區,不論是城市學校和農村中學校,學生身上反映出的一些重要的基本身體素質指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直接的因素便在于體育教師。達州市教師隊伍在逐年遞增,但是與缺額數字相比仍有巨大差距,體育教師的人口老齡化明顯,達州市40歲以上體育教師比例60%,并且還有很多的非專職的體育教師在行業中奉獻生命。在農村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嚴重缺乏。很多農村中小學一個專職的體育教師都沒有,往往一名老師就負責學生所有科目的教學活動。在這樣的現狀條件下,體育教師要實現其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達到國家下達的基本身體素質標準遠遠不夠。更談不上學習體育專業技術技能了,試想沒有伯樂哪來的千里馬。所以農村學校師資的缺乏更加限制了體育人才的發現及培養。
1.2.2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設施,經費投入
相對城市學校來說,農村學校體育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體育教育意識相對薄弱等方面的制約,導致體育活動不能得到充分開展,加上體育場地設施的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使農村學校的體育活動受到了更大的限制。體育教學場地和國家教委規定的人均享受運動面積,差距巨大。城市學校基本都有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甚至還有游泳池。反觀農村,很大部分的農村學校沒有跑道,沒有籃球場,更別說足球場和游泳池了,學生平時運動游戲的場地也就只有一塊空地和一兩個石頭砌成的乒乓球臺。一到下雨天,到處是稀泥。這樣的設施下,農村學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活動必然遭遇重要阻礙,完全不能得到有效的開展。與城市學校的差距日益擴大。
1.2.3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開展情況
根據新課程標準,小學1~4年級每周至少安排4節體育課程,5~6年級每周至少3節體育課程,初級中學每周至少3節體育課程的執行標準來看,幾乎所有學校都沒能執行這一舉措。然而,確保了每周學生至少2節體育與健康課程。但是在如今嚴重應試教育的情況下在城市中學高三和初三階段某些個別學校甚至取消了體育課程,用以補充文化科目的授課時間。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相對于這點,農村學校的升學壓力較弱,且教學條件相對落后,體育課程開放程度較高,所以體育課程的時間基本能得到保障。但課程內容卻沒有城市學校那樣豐富多彩,內容單調、不科學、缺乏趣味性,更別說運動技能的傳授了。體育活動內容基本都是學生自己安排,所以內容也只能由學生們自己組織創造,質量得不到保證,幾乎連基本的準備活動都沒有,體育課程的課時也是屬于隨機安排,無固定時間。
“凱唯粉”和“源唯粉”的爭端之后延伸到了線上。而粉絲的線上行為極易放大,粉絲在心理上更容易被感染,從而產生群體極化現象,產生不當的沖突和爭端。粉絲在集體行動中經常容易迷失自我,產生去個性化的現象。如2017年凱唯粉”和“千唯粉”因為水軍互黑事件觸發罵戰中,粉絲用盡網絡手段人肉對方粉絲,咒罵對方家庭成員,評論不堪入目。最后公司發出律師函對惡意傳播不當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予以警告,事件逐步平息。而后粉絲之間的沖突關系慢慢長時間滲透到粉絲社群的網絡空間中,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典型事件的刺激和助燃,矛盾也不會升級,但是反映矛盾關系的言語和行為則需要粉絲們的日常經營,成為粉絲文化構建的重要部分。
1.2.4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教學思想
學校體育教學思想即在學校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較穩定的,長期的直接、間接的認識,并對教學起指導的教育理論。然而安全卻成了達州市絕大多數學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只要學生不出現安全事故,體育課程就算是成功的。對于活動的安排也是盡量的避免身體對抗類活動。學生的自主活動也是加以限制,老師要求不能使用較危險的體育設施,比如不能使用單杠、雙杠等,導致體育健康課程嚴重缺乏活力。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因為缺乏專業的體育教師與基礎體育教學設施,在學生眼里根本就沒有體育課的真正概念,學生們認為體育課就是可以自由的玩耍,沒有老師的嚴格管理,也不用聽老師的長篇大論。則基本沒有體育指導思想這一說法。
1.2.5達州市農村學校安排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指課余時間在校內組織學生參加的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學生們來說課外體育活動是很好的娛樂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游戲等方式的體育活動,既增強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趣味,又培養了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良好的作風和意志品質。因此,達州市各學校還是比較重視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并視為是學生教育和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課外體育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種:
(1)早操和課間操。是學校作息制度中的體育鍛煉方式,使學生能在學習壓力下得以緩解釋放,學生每天都要參加。在達州市中小學中住校生每天都要點名簽到,然后晨跑5~8 min。晨跑可以讓身體從睡眠時的抑制和放松狀態,盡快的達到清醒的積極活動狀態,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所有學生在早上上完第三節課后進行課間操。做操時間為15 min左右。課間操能夠使學生在緊張的坐姿學習后,身體各部分得到一定的活動,促進大腦的放松,緩解學習壓力。更可以對課與課之間起著很好的調節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班級體育活動。是在課余時間以班為單位,根據性別、體質、技術水平和對體育的愛好等方面的不同,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的各種體育活動。每個小組約為8~12人,組長1人,每周活動2~3課時,活動內容主要由體育教師制定,內容具有很強的趣味性、益智性和鍛煉性,可以增加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喜愛,使學生之間能夠進一步交流了解。活動課時列入課表,和體育課的時間錯開安排,讓學生每天都可以從事體育鍛煉。
(3)學校運動隊的訓練。是在學生參加班級體育活動或者校運會的基礎上,把其中一部分運動成績和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按項目特長組織成運動訓練隊,進行課余時間的訓練,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發現和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材。
(4)運動競賽。是為了推動學校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增強學生體質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重要措施。中小學運動競賽是為了吸引學生喜歡并參與體育運動,從而達到身體的鍛煉。評價學校體育運動的整體成績,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加強師生間和學生間的團結友愛精神。運動競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精神,以及不驕不躁、勇于拼搏、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
該市的課外體育活動主要還是以學生的自由活動為主。教師的指導較少,內容十分單一,很多學校甚至將下午第三節課后的體育鍛煉時間用于文化科目教學,學校運動隊的訓練基本上是專門針對體育高考生進行,而在農村學校中,課外體育活動組織更加渙散,沒有教師指導,學生的活動內容傳統老舊且單一,沒有一定的科學性,有些根本達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甚至很多體育運動項目學生幾乎不知道。在農村因為場地設施、體育教師、體育運動觀念等因素的限制,導致大部分學校沒有課間操和早操,運動隊也沒有老師可以帶,運動會也是甚少開展,且連續性不強,體育運動這個概念在學生眼里都是模糊不清的。總之在達州市農村學校體育的課外活動中,十分滯后于城市學校,學生的課外活動幾乎處于原始的自發狀態。
2.1加強體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學的積極性和專業性
體育教師應加強在職培訓,積極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不斷更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教學中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要站在《新課程標準》的高度上發揮出體育人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精神,敬業精神,博愛精神和務實精神。積極加入社會主義的建設中來。
校方領導要積極支持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活動的開展,引進專職的體育教師,配合體育教師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應有效利用農村學校現有的場地設備,或自己制作的安全性較高的體育器材開展多項體育活動。隨機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觀摩課,示范課,說課比賽等各種評價方式,為體育教師的提高提供服務。
2.2加大經費投入,提高經費合理使用效率,逐步完善基礎體育設施
加大對該市農村學校在場地、器材上的經費投入。打造初步完善的學校運動場地與器材,建設衛生室逐步達到國家所規定的標準。我市大多數農村體育教師認為不能完全完成《新課程標準》的直接原因就是學校場地器材的急缺,體育教學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開展,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方面了解甚少,影響到了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很多農村學校的運動場地就只有乒乓球臺和一個小小的操場加上兩個籃球架。有的場地器材甚至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至此,我們積極呼吁配備農村學校的器材、場地建設,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程中能夠健康成長。
加大資金投入的建設中,設立專項基金,加大比例投入到農村學校,逐漸縮小城鎮學校之間差距,實現教育的公平開展,讓農村學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好處和樂趣。同時,在農村學校,應結合該校實際,合理使用資金,提高利用效率。通過逐步的資金投入,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學校基礎體育設施。讓農村學校的體育課程能夠健康的科學的開展下去。
2.3結合實際,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教師的講與學生的聽,教學過程中以老師為中心進行教學的教學體系。沒有把學生當作具有主觀意識的整體的人。現代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關注學生的想法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學習觀來制定教學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建立起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觀念。
在達州農村體育的教學中,體育教學觀念基本沒有,一方面由于器材和場地的限制;另一方面很多教師不是專職的體育教師根本不知道怎樣去有效進行體育教學。也就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沒有多大的興趣,唯一喜歡的也就是體育課可以自由的玩。因此,要轉變這一教學觀念,教師必須在學生中建立正確的體育課程觀。沒器材場地教師可以自編自制,至于教師的專業性就沒辦法改進了,只能多引進年輕的專職的體育教師,推崇陽光體育,讓新的教學理念來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體會到屬于體育的快樂。
2.4提高體育教師待遇,完善學校體育管理體制
第一,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讓我們認識到教師工資體制也將迎來新的變更,體育教師應積極投身實踐,努力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實踐能力。第二,轉變“同工不同酬”的待遇模式,使全體體育教師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縮小城市與農村學校體育教師的收入差距,以提高農村體育教師教育的積極性,讓每位老師都真正的做到一切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需要。第三,改善學校對體育教師的錯誤看法,許多教師都對體育教師有著不同程度的歧視,認為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根本沒什么作用,認為體育教師是所有老師中最悠閑的,認為體育老師也是學校教師中最不好管理的。對于這些錯誤的看法學校應做出一定的回應,提高體育教師精神上的公平待遇。
2.5加強教學內容的多樣性,突出發展特色體育
現代教學手段應該多樣化發展。合理的使用傳統的教學媒體(如課本、教師課堂語言、板書、卡片、小黑板等),也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引用現代教學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電視、多媒體計算機等),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媒體有效結合,不僅可以讓教學信息準確形象、生動直觀的傳遞給學生,還可以準確的反映每位學生接受信息的情況,以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調節并改進教學步驟,建構優化組合的教學策略,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這樣的模像直觀效果,對聽覺和視覺方面有很好的刺激作用,使學生產生真實的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形象記憶。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學得的知識靈活、扎實,使課堂教學效益得到提高。同時,在達州市很多農村地區保留有很多傳統體育項目,如扔沙包、滾鐵環、攻城等,這些項目具有濃烈的區域色彩,場地要求不高,且投入較小,開展難度低,更可以使這些傳統的體育活動在農村學校中得到沿襲。因此,著手發展特色體育,提高體育興趣,對于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意義。
2.6注重社會適應,加強心理教育
學校體育教育不僅僅是針對學生身體的教育,更是注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以往的傳統教育理論中,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農村學校由于受條件限制,在這一板塊更是空白一片,學生的心理問題基本沒有得到考慮,社會適應能力與城市的孩子相比,相差巨大。因此必須要重點加強農村學校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科學有效的體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身體教育協調進行。使學生的心理與身體得到雙向平衡發展,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斷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勇敢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想法,突破農村學生在人多的情況下膽小害羞,不敢說話等方面的障礙。使農村學生有自己的主觀看法,以具有更高的生活適應能力,逐步縮小與城市學校學生之間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差距,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2.7健全評價體系,明確體育健康目標
評價是為了檢測教學成果,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使下次能夠制定出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不足。所以,評價方法應具有較高效度,評價結果也必須具有較強的可信度,這就要求對教學評價進行更新,建立起更加合適的教育評價體系。即通過定性與定量評價方向的發展,通過體育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的需要、社會需求要求一致。積極推進體育教育事業穩定健康發展。
[1]石望展.河南省農村中學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報,2010,26(3):84-88.
[2]呂延利.新鄉市農村學校體育基本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運動,2010,16(13):79-80.
[3]張儉,史松濤.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改革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1,30(4):432-433.
G812.7
A
2095-2813(2016)08(a)-010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