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吉林長春 130000)
小學武術教育意義的探析①
李建華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吉林長春 130000)
摘 要:只有當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的時候,這才是最好的教學。教育不僅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昨天,而應當以兒童發展的明天作為方向。武術教學既是體育課,但又高于體育課。通過武術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提高小學生的德育水平,同時進行武術傳統文化的滲透,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繼承和發揚的主力軍。
關鍵詞:武術教育 小學生 影響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和希望,承擔著未來祖國的建設重任,這就需要小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校作為培養未來接班人的機構承擔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武術技術和武術文化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先輩在不同環境相互適應的過程中獲得并積淀下來的,比個人經驗更有意義。以武術為教育內容通過身體運動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通過武德思想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通過武術練習的過程,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
1.1力量素質的影響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候所表現的一種能力。根據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安排適當的武術教育內容,如跳躍、五步拳等。選擇符合較強、運動較快的練習,并控制好練習強度,避免過重的練習負荷以及長時間的靜力緊張練習,以防止引起關節損傷,抑制骨骼生長。
1.2速度素質的影響
速度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小學生階段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武術教學中適當的安排一些武術動作的基本功,如助跑跳躍、沖拳接力跑等。但在具體安排中應控制好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復的次數以及間隔的時間,對一些難度動作,小學生不易采用。
1.3耐力素質的影響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在進行武術教學中,整套武術動作和基本功練習的完成需要一定的耐力,但在進行練習時必須循序漸進,并間歇地延長持續時間,以便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
1.4靈敏素質的影響
靈敏素質是人體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變換身體姿勢和方向能力。武術教學中可以安排簡單的拳法和步法,如八極拳的練習等。
1.5柔韌素質的影響
柔韌素質是指運動時關節的活動幅度或范圍。在武術教學內容安排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于發展柔韌性的練習動作。如,正踢腿、側擺退等。武術運動對習練者的柔韌性要求較高,根據柔韌性發展的特征來看,年齡越小,柔韌性越好。小學生不同于成人,他們關節的運動幅度大,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循序漸進原則,避免學生韌帶拉傷。
總之,身體素質是衡量小學生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身體機能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單一的練習會造成學生機體發展不均衡。武術作為一項體育項目,且又高于體育,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僅具備體育的功能,而且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合理安排小學生武術教學內容,有利于小學生各種身體素質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和提高。
2.1培養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體育屬于“漸悟”,唯有日復一日的艱辛,一步一個腳印,拳不離手,才有進步的可能。武術不是簡單的一招一式,不是短時間就能夠領悟。當下的小學生已經成了溫室里的小花,經不起風吹雨打了,在家長的庇佑下“健康”成長,缺少了磨練。但是在武術運動的習練過程中,孩子們能體會到什么是堅持、什么是辛苦,在老師的鼓勵下克服各種困難,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
2.2善合作、有責任的品質
現在的小學生獨生子女已占絕多數,獨生子女與同齡人的交流機會相對減少,易產生孤獨和寂寞感。而且,有些學生在家里已經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在與同學交往和學習中不會與同學合作,有任性、不合群的傾向,缺乏責任感,總覺的事不關己。在武術教學中有對練練習,要求學生間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并且,在武術操表演時,作為表演的一員,讓每位同學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只有責任才可以鑄造出善合作。
2.3知禮儀、懂傳承
尊師重教,禮義廉恥。抱拳禮、鞠躬禮、跪拜、致意、擁抱、握手、鞠躬、抱拳,訓練場是師徒,生活中如父子,賽場上是對手,賽下是朋友。武術課堂是一個嚴肅的教育場所,師生要用武術禮儀的標準約束自己,言行有禮。通過武術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傳統文化的延承者。
2.4明善惡,有目標
現在的社會風氣使得學生不能夠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只知道一味的任性行事。但是通過老師對武術文化的講解以及在武術視頻學習過程中對武術英雄的崇拜,使學生體會到只有一生正氣,才能仁者無敵。只有確定成為英雄的目標,才能激勵學生挑戰自我,堅持不懈。
3.1德育在武術中踐行
學校開展德育學習,大多數都在落實在紙面上或口頭上,要求學生牢記,有的學校甚至進行考核、考試,但忽視了實踐運用。通過武術課堂,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把禮義廉恥,克己禮讓;一不可好勇斗狠,二不可恃武欺人,三不可惱羞成怒,四不可見死不救,五不可四處賣弄等精神貫穿于整堂課程。
3.2武術中融入德育
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天真,他們是像一張干凈的白紙,涂上黑色,那他就是黑的;涂上五顏六色,那他就會色彩斑斕。所以小學生的思想教育比較重要,德育從字面上講就是道德教育,何為道?何為德?在武術習練過程中能夠細細的體會到,因為武術的特殊性,不但對習練者身體有影響,對習練者的道德觀也有影響。
4.1結語
小學武術教學的開展不但改善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通過武術練習過程中培養當前小學生所缺失的優秀的品質。小學生在武術學習過程中不能只看學生掌握技術的多少,要看人格素質的變化有多少。通過在武術技術習練過程中,加強武德教育和武術文化滲透,使練習者在舉手投足間就會不經意展現出健康的武德精神。
4.2建議
首先,在小學生武術課內容安排上,不要只安排一些簡單的傳統武術套路、武術操。還應該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安排一些民族傳統體育,如:打陀螺、毽球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采用興趣化和游戲化的方法。小學生好動、愛新鮮,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分組游戲法和比賽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過早出現,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
再次,完善武術段位制度,在每年的運動會項目中增加小學生武術比賽,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
最后,在武術課中要灌輸學生尊師重教、禮義廉恥的思想。不曾習武先習得,重視武德教育,不要把武德教育寫在書面上和掛在嘴上,要付諸行動,武術技術是實踐、武德是理論,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參考文獻
[1]陳鵬.武術教育對中小學生身體的影響[J].搏擊·武術科學,2011(7):63-64.
[2]錢梁.影響小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因素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5(17):74-75.
[3]楊如兵.小學武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22):44.
[4]張亞蒙,任超,姜敬敏.試論武術教學對中小學身體素質及品德的影響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2(11):93-94.
[5]尹旭青.學校武術的教育價值賞析及教學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5(34):71-72.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7(a)-0026-02
作者簡介:①李建華(1981,11—),女,漢,寧夏銀川人,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