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施龍
(寧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寧夏固原 756000)
關于當代大學生分專業進行素質拓展訓練的探討①
房施龍
(寧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寧夏固原 756000)
根據素質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在綜合素質的培養過程中的積極效應,筆者通過多年的素質拓展訓練教學經驗和相關研究,結合素質拓展訓練課程體系模塊,對當代大學生表現出的不同專業特點進行拓展訓練課程內容針對性設置,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項進行強化同時注重提升弱項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為素質拓展訓練為大學生的成才之路發揮更好作用提出了參考性建議。
當代大學生 拓展訓練 綜合素質
在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推出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距今已有14個年頭,從近幾年推行的情況來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素質拓展訓練皆以通過拓展訓練課程的設置和實施培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發現并突破自我能力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的。拓展訓練的課程設置必須根據參與者團隊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規劃,本著個性培養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設置不同的拓展訓練內容。筆者通過多年高校拓展訓練的教學與實踐以及對大學生參加素質拓展訓練相關問題的研究,對素質拓展訓練在當代大學生中順利推行提出了建議。
當代大學生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大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優越的家庭環境使得這一代的大學生經歷的挫折和磨難太少,獨立、靈活地處理身邊的學習生活問題以及社會問題的能力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缺陷。加之進入大學前,高考給了學生過大的壓力,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的特長、愛好以及全面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進入大學后專業細化,受到專業的影響比較大,逐漸形成了學生專業的共性特點,這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其弊端。通過調查發現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人文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科學素養、發散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對自我的認識方面呈現出明顯的專業特點。53.1%人文專業的學生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自我認識方面明顯比較弱;71.5%的學生在人文素質、科學素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較強。57.2%思政與歷史專業的學生在創新能力、科學素養、實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較弱;67.4%的學生在思想政治、人文素質方面較強。67.8%數學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發散思維、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科學素養方面較強;72.6%的學生在思想政治、人文素質、自我認識方面較弱。71.9%物信與化學專業的學生在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方面較強;68.8%的學生在社會適應能力、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方面較弱;65.5%體育、音樂舞蹈專業的學生在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方面較強;61.7%的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科學素養、人文素質、創造能力方面較弱。
素質拓展訓練1995年引入中國大陸,開始主要是訓練海員,以使海員在復雜多變的海上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自救求生,而這種能力不僅需要有求生的相關知識還需要強大的思想、心理以及對自我能力的認識和永不放棄的信念。現代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生存發展的壓力遠遠超過以往,對人們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拓展訓練逐漸引入到軍人、企業、學生中,而學生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處于社會和學校的中間階層,綜合素質是否過硬,意味著走出校門能否順利地適應社會、定位和發展自己。
素質拓展訓練是不同于學校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是在設置好的拓展訓練課程中積極地親身參與實踐與體驗,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憑借個人的能力和團隊合作完成若干任務,在培訓師的引導下充分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將自己的弱點直接暴露出來,提高、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訓練的特點在于先實踐后理論原則,能夠讓參與者充分地找到不足,及時地完善自己。訓練項目主要有:心理疏導與分享、場地項目、水上項目和野外項目四大類,主要塑造參與者的個人綜合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這種素質拓展訓練根據參與者的具體情況而設置的內容,在參與中要聽從培訓師的指導,不能將素質拓展訓練變成為一種娛樂和體能訓練,核心是“分享”到位。
目前高校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開設了除專業之外的很多擴展課程,主要以選修課和講座的形式進行,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這些課程幾乎都是各自領域里的知識,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進行貫通上升為一種能力,而素質拓展訓練就是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力,將個人的知識進行貫通。針對不同專業大學生的特點設置拓展內容,有針對地提升他們的弱點。筆者對人文、數學與計算機、思政、物信、化工、音樂、體育7個專業的210名大三學生,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設置了不同拓展訓練內容的課程,分別在拓展培訓后做了調查,結果如下:第一,在培訓前有95.9%的同學對素質拓展訓練不了解或者沒有聽說過,訓練后所有參與的同學對素質拓展訓練有了全方面的認識;90.5%的參與者感到非常滿意,感到不滿意的為0;97%的參與者表示有機會還會參加素質拓展訓練。從表現來看,所有的學生在訓練時注意力高度集中,超過以往所有的室內課堂和體育課的專注度。第二,參與的所有學生中87.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弱項有提高;84.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強項也有提高;68.7%的同學對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76.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質有明顯提高;91.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團隊意識和協調力得到了提高。個人挑戰項目“信任背摔”89.5%的同學在第一次時都表現出了猶豫和害怕,在第二次時只有不到15%的同學表現猶豫。通過這個項目的訓練學生認識到團隊內部的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是對自我的心理極限的一種挑戰,體驗到了團隊精神對個人的激勵作用,感悟到了規則的重要性以及參與者換位思考的意識。“空中斷橋”項目是在距離地面8m高的空中,從一側面板跨越到相距1.2~1.8m遠的另一塊板上并返回,板寬0.3m,所有參與者第一次跨越平均用時3 min49 s,返回用時平均為9.8s,在第一次跨越時98.9%參與者感到高度恐懼;31.2%的女生在完成后淚流滿面;97.6%的同學感覺有危險,恐懼心理比較嚴重,最后在培訓師和同隊友的鼓勵下勇敢了跨出了這一步,內心里瞬間有了自豪感和對隊友的感激,正所謂“斷橋一小步,人生一大步”,不敢嘗試斷橋的一小步,就難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內心的收獲,就像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坎坷,遇事畏縮不前,終難獲得成功,即使再難在邁出了就有成功的可能,否則成功的可能為零。這個項目使參與者充分體驗到了個人膽量和身體平衡是成功的核心,認識自我、戰勝自我、克服心理障礙是成功的關鍵,團隊的互助對一個人面對困難時的重要性。這個項目使參與者體會到個人的能力在困難面前是渺小的,但在團隊中發揮每個人的能力,困難就是渺小的。再如:拓展項目中的“齊眉桿”這個項目中要求所有參與者每人用一只手的食指指尖頂住竹竿,所有人均勻地分布到桿子兩邊,從眉毛的位置慢慢放到地上,在下放過程中竹竿不能傾斜,手指不能離開桿子否則亦為失敗。參與者從最初的不以為然,到多次失敗后總結經驗獲得成功,87.6%的同學認為最初對任務的難度認識不足,實際要比想象的難度大。從這個項目中參與者體會到了合理的策劃、有效的組織和親密的協作對完成任務的重要性,對團隊的整體意識和團隊的凝聚力上有了新的認識。
總之,素質拓展訓練能夠讓學生從心理、膽量、團隊意識、協調組織、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經驗總結、面對挫折解決問題、自我激勵與團隊互助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是大學生從象牙塔走向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訓練課程,是學生走出校園從容應對社會不可替代的一個課程。
[1]毛凱.拓展訓練對大學生身心發展影響的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2]劉振華.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3.
[3]陳斯祁.關于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訓練的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5):84-88.
G8
A
2095-2813(2016)10(c)-004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049
①寧夏高校科研項目資助課題(課題編號:NGY2016191);寧夏師范學院科研項目資助課題(課題編號:NXSFYB1650);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編號:CLA130199)。
房施龍(1981—),男,漢,山東安丘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戶外運動教學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