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娟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3)
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微課教學的應用研究①——基于《乒乓球》課程的案例分析
徐曉娟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3)
乒乓球課程是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身體素質訓練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文章結合微課教學模式,針對乒乓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微課的乒乓球教學模式。鑒于此,文章以“正手快攻”章節為例,設計并開展了乒乓球教學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微課的課堂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研究對探索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服務體育教育具有重要指導及實踐意義。
微課 高職體育 乒乓球 實證研究
隨著教育的高度信息化發展和智能移動終端的逐漸普及,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越來越靈活多樣,怎樣高效使用網絡多媒體資源和手段,做到隨時隨地并有效地進行學習,保證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是廣大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點。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手段應運而生,對高職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文章以乒乓球教學為例,將微課引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的教學中進行實證研究。
筆者所在的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從2004年開設乒乓球公選課,學校擁有專業的乒乓球訓練館,并配備了多種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此外,多次組織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省市級比賽,均獲得優異的名次。該課程同樣也受到學生一致好評。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試探性地運用微課輔助教學和訓練,值得高職院校推廣和借鑒。
微課最突出的特點是介紹和展示各領域文化科學的前沿進展和新成果,選題和內容都要經過反復的刪選而最終確立。其具有“短、小、精、趣”的特點。短,即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10min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8min。小,即資源容量較小。“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精,即教學內容精。教師經過對教案的剖析,知識點和難點的把握進行了進行精心設計,最終確定精悍的教學內容。趣,即微課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微課視頻中有著豐富的動畫效果、幽默的語言講解、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進而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1 教材和內容選擇
此教學設計使用了文世平教授主編的《乒乓球》作為教材。此書詳細闡述了乒乓球技術動作練習的要領、教學與自我練習的方法、易犯錯誤及其糾正辦法等。使競技項目教材化、專業教學普及化,更貼近于江蘇省校學生使用。在內容方面,選擇了乒乓球教程中的“正手快攻”章節。
2.2 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分成4個目標,一是知識目標(Knowledge object),讓學生了解正手快攻在實戰中的重要性,并能聯系物理知識分析運動現象。二是能力目標(Ability object),建立正確的正手快攻動作概念,初步形成動力定型。三是情感目標(Emotion object),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職業素養,確立終生體育鍛煉觀點。四是拓展目標(outward object):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正確的生活和工作態度的形成。
2.3 學情分析
此次授課對象為會計專業大一學生,筆者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與班主任、輔導員、個別學生訪談等方式,再加上前兩次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得知,學生在學習基礎方面,有著一定的體育基礎,能夠掌握1~2門傳統的體育項目,希望以乒乓球為手段,科學健身。在體育興趣方面,學生在課堂上不喜歡被約束,對體育課程不重視,并且沒有提前預習體育課程的習慣,根本就談不上課后復習和完成體育作業。因此,教學中可引導他們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運動現象,掌握運動規律。
根據以上的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筆者采用了小組討論、任務驅動、網絡自主學習、情景模擬、頭腦風暴法和微課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
3.1 做好課前準備,充分發揮想象力
體育教師依據課程教學內容,經過課程設計、教案編寫和教學目標等情況,課前一周將教學案例傳至全校師生都在用的網絡平臺,例如微信平臺、騰訊QQ群等,便于學生下載或觀看,同時提出相關的問題,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并能夠帶著問題,尋找自己團隊成員進行討論,或搜索網絡資源,或咨詢專家,或前往圖書館查閱報紙書刊。
3.2 展開師生研討,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課堂實施中,經過整隊、點名和安排見習生等常規程序后,帶著學生在乒乓球場地上慢跑2圈,然后與學生們在音樂的陪伴下,共同完成與乒乓球課程主題相關的徒手操的拉伸準備活動。接著,介紹我國優秀運動員徐寅生利用12大板正手快攻大力扣殺,戰勝日本隊員星野的典型賽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引出學習內容。然后,讓學生觀看準確示范,通過教學掛圖解釋如何利用旋轉軸判斷來球的方向。再通過拋物線原理說明來球節奏,掌握擊球時機。強調揮拍擊球時的動作要領口訣。最后,鼓勵學生運用團隊研討、探究和創新的學習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觀察、糾錯,合作練習。
3.3 延伸課堂教學,增強師生互動性
在課程的拓展部分,一是讓學生觀看網絡平臺上的乒乓球正面快攻的比賽錄像,讓學生在平臺上與老師互動交流;二是學生利用手機APP作答有關教學內容的知識和技能問題;三是學生利用乒乓球俱樂部活動的時間,進行針對性比賽;四是通過學生努力訓練,達到老師提出的鍛煉標準。
4.1 突破了原有的體育課程授課模式,運用翻轉課程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筆者對使用微課輔助教學的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發現,90%以上的學生絕對認可微課的輔助教學效果,有85%的同學認為,微課可以極大提高自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和主動性,因為如果不主動學習,在課程上的很多內容就無法跟得上其他同學。
4.2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讓學生充分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兩組數據的比較得知,實驗組學生達到合格率(95%)等明顯高于對照組(76%),說明采用微課教學有助于學生專項技術學習成績的提高。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可以了解到,學生們對微課教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技術的難點和重點講解得深入,課堂上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用來練習技術動作。
4.3 加強第一課堂,延伸第二課堂,切實做到課內與課外一體化的管理
體育運動的動作技能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必須經歷過動作的4個階段,即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和動作自動化階段。所以,這就需要在體育俱樂部和社團活動中多加練習來鞏固動作的學習。再加上,體育教師在網絡平臺上的知識和技能問答,以及APP軟件的運用,等等,讓學生體育學習更加系統、科學。
研究表明,基于微課輔助下的乒乓球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還能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不能否定存在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一是極少部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夠按時下載微課視頻,不能及時與老師互動交流;二是體育課堂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式教育。多聽,多練,多比,在某種程度上一定能出效果。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貝佳樂.對體育類微課的“微”教學模式的研究——以抬拳道項目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6(2):63-64.
[3]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4]楊明.高職教育微課開發綜合討論[J].職教論壇,2014(6):65-70.
G846
A
2095-2813(2016)10(c)-007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076
①本文為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課題“‘微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