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0)
競技武術套路配樂之探究
李婷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0)
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對競技武術套路配樂的價值以及目前配樂存在的不足進行研究與分析。研究認為:武術套路配樂符合競技武術套路發展的時代背景;配樂可以彰顯競技武術套路的技擊性、表現競技武術套路的體育美學價值、提高運動員的演練水平、增強武術套路的觀賞性。雖然競技武術套路與配樂的結合具有重要的價值,但目前發展尚不成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對此提出可行性建議,希望為武術配樂提供一些理論基礎。
競技武術套路 配樂 價值 探究
我國從1959年至今共頒布了八部武術競賽規則,規則制定方面不斷發展與完善,其中變化之一是長拳、太極拳、太極劍在比賽中必須配樂,但在國際上只有太極拳、太極劍可以配樂。配樂的要求給競技武術套路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到底什么樣的配樂能吸引裁判以及如何配好樂。音樂是一種節奏性很強的藝術,他忽疾忽緩、忽強忽弱、與具有共性的武術套路結合會讓武術的觀賞性增強,藝術效果得到提升。現如今音樂介入武術套路存在諸多弊端,如:套路與音樂的節拍不符,音樂的風格與套路不一致等。該文對音樂及武術套路進行研究希望為套路成功配樂提供依據。
通過競技武術套路及配樂演練的概念,得出競技武術套路配樂的概念:給競技武術套路配上合適的樂曲,在有音樂的背景下進行比賽的身體運動。通過將武術與音樂完美的結合更好突出武術的運動之美,從而提高武術演練水平。
2.1 符合競技武術套路發展的時代背景
最新出臺的武術競賽規則背景是:“作為‘難美技能類項目’,武術套路要想進入奧運會,必須和其他的同類項目(如:跳水、體操、花樣游泳等)一樣,不僅要在比賽的評分中充分體現客觀性、公正性,同時還要鼓勵技術上的不斷創新,提高動作難度,使武術比賽更精彩,更具有觀賞價值。”[1]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武術套路有了創新之處,這不僅體現在動作技術上,還體現在它的點睛之筆——配樂技術上,競賽規則規定長拳、太極拳、太極劍必須在音樂(不帶歌詞)的伴奏下進行,這給武術套路翻開了嶄新一頁。
2.2 彰顯競技武術套路的技擊性
競技武術以傳統武術為基礎,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攻防技擊性是它的基本特性。在競技武術套路比賽中,運動員一味地追求動作質量,但枯燥的動作表達不出任何情感,只能說明個人身體素質好,沒有技擊意義,這時新規則中的配樂讓武術套路“活”起來,哪些動作該疾哪些動作該緩,哪些動作需定格亮相哪些動作需迅速連貫。在電影《霍元甲》中,那首《霍元甲》將電影推向高潮,技擊性被表現淋漓盡致。有了配樂會讓動作跟著音樂走,那抑揚頓挫、節奏鮮明的音樂能讓運動員感受動作的節奏性、體會動作的發力程度,讓運動員有攻防意識,甚至讓運動員感覺自己就處在攻防格斗中,突顯技擊性。
2.3 表現競技武術套路的體育美學價值
人們接受外來事物、感知大千世界主要是來自聽覺和視覺兩大器官。音樂,這具有魔法的事物總是能觸動人們的心靈深處,一首樂曲,有人慷慨激昂,有人熱淚盈眶,有人陷入沉思恐懼之中……武術套路運動,這極具直觀性與表現力的藝術品在它的發展中一直備受關注,然而武術套路在強調動作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演練風格的突出,好的樂曲會是點睛之筆,如在演練太極拳配合《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箏曲時,優美順暢的旋律與動作技術巧妙結合,更加突出太極拳行云流水的技術風格。所以說它會引領運動員超常發揮,它會帶動觀眾情緒,它更會打動裁判,這就是音樂的美妙,給不同風格的套路配上不同的樂曲會有意外效果,會提高競技武術套路的體育美學價值。
2.4 提高運動員的演練水平
在演練水平中裁判主要對競技武術套路動作的勁力、節奏和音樂進行評分,節奏是音樂的靈魂,武術套路也是節奏鮮明,二者具有共性,“音樂節奏的快慢和強弱, 直接影響動作節奏快慢、動作力度、幅度和難度。”[2]音樂的重鼓點可盡顯發力的程度,那快節奏、舒緩等動作完全可通過音樂來控制……在十二屆全運會的長拳比賽中,冠軍王曦就很好“利用”了這一點,他的動作與音樂相得益彰。運動員的套路動作通過音樂的渲染可達到聲形兼備的效果,著實提高了武術套路的演練水平。
2.5 增強武術套路的觀賞性
有音樂的地方就有活力,音樂能讓人身心愉悅,盡情聆聽與觀賞身邊的所有。在花樣滑冰這項極具藝術美的競技體育項目中,優美的舞姿與高強的難度配上唯美的音樂那堪稱一絕。如果沒有音樂,人們可能除了看運動員的動作就是聽那冰鞋與冰面的摩擦聲了,那觀賞性會大大減弱。武術套路也一樣,一個眼神、一個甩頭若有了音樂的帶領、有了音樂的烘托,那效果不言而喻,觀賞性極具增強。
3.1 競技武術套路配樂項目過于單一化
2003年頒布的《武術競賽規則》規定長拳、太極拳在比賽中必須配樂,音樂的分值包含在演練水平中,在2004年又對競賽規則作了修改,配樂項目又增加了太極劍,一些集體項目也可配樂。但器械、南拳和傳統武術項目則不能使用配樂。長拳、太極拳、太極劍第一次配樂是在2005年的十運會上,至今也就10年時間。花樣滑冰不如武術套路那樣多,只有單人滑、雙人滑和冰上舞蹈三個項目,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要知道健美操其定義就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大眾、競技都包含了好多項目,這跟武術套路在項目的數量上有的一拼,但健美操全都要配樂,武術套路卻還沒有做到。這些足夠說明武術套路配樂的單一性,在配樂方面還很不成熟,好多項目都還沒要求配樂,更別說如何配好的問題了。
3.2 為保留武術項目特有的技術特點而犧牲配樂
競技武術套路比賽項目很多,他們都是在繼承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形成自身的技術體系。長拳是一項動迅靜定、姿勢舒展、動作快速有力、節奏鮮明的拳術,它由基本的手法和步法構成,再結合踢、打、摔、拿等技術動作。[3]長拳的這些特點為它能配樂提供了依據。太極拳輕柔舒緩,卻柔中帶剛,配上行云流水,有民族風的音樂,那種氣勢會更能顯示出來。南拳技術套路繁多,它結構緊湊,短手連打,關鍵是它常伴有聲音來給自己打氣加油,沒要求配樂的原因可能就在這。刀、槍、棍、劍這些器械類競技武術套路,它們會發出器械本身所特有的聲響,若配樂會把這些動人的器械聲給掩蓋。其實要給這些器械類配樂也不是不可以,讓專業人士將器械聲錄入音樂中,適時在演練時配合運動員的動作加以放出,這樣更會增強運動員的演練效果。
3.3 競技武術套路演練時與音樂銜接的相互干擾
武術套路要求配樂的時間不長,運動員對音樂價值沒有形成重要的概念和意識,主要還是把精力放在了動作的質量與難度上,以至于在套路演練過程中出現動作與音樂的不協調現象。競技健美操是由組合動作組成的,組合動作又是由幾個八拍組成的,競技健美操速度是每10秒26拍以上,[4]動作與音樂之間的銜接是非常嚴謹的,動作與音樂必須融為一體。在2013年十二屆全運會的長拳比賽中,江蘇隊的張凱出現多次失誤,他沒有跟上節奏,一直繼續著自己的動作,兩個事物根本就沒有形成一個系統體系,給人感覺音樂是多余的。所以給武術套路配樂一定要處理好與音樂的銜接,若音樂能與動作合二為一,那才真正起到畫龍點睛之筆。
3.4 音樂的選擇、制作及后期處理業余化
武術套路配樂從頭到尾基本上就是一首曲目,沒有專門的音樂團隊。在十一屆和十二屆全運會上,袁曉超在長拳套路比賽中的難度動作有許多不同,但比賽用的音樂竟是同一首,顯然武術套路配樂太隨意、不追求細節,在音樂方面直接挑現成的。花滑在音樂的選擇方面比較嚴格,幾乎要選擇2~3首樂曲進行剪輯和組合,在音樂的制作方面,花滑直接將制作團隊帶到場邊,根據運動員的身材、技術特點等要求進行特別制作,力求達到音樂與動作的完美結合。在武術套路音樂的制作中,運動員根本就沒有參與,所以音樂與動作的融合度不高。在后期的處理過程中,花滑會通過增加音色、運用動效銜接樂段等手法進行后期處理,如果選用音樂不理想甚至會進行原創。武術套路的音樂后期處理就是將樂曲的歌詞部分直接去掉,其余部分不做任何修改。以上這些說明了武術套路在選配、制作、處理音樂這方面太業余,要引起運動員與教練員的重視。
3.5 教練員、運動員音樂素養及藝術審美能力等有待強化
競技武術運動員每天都是基本功、難度動作的練習,忽視了藝術水平的提高,教練員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沒有專門培養過,短時間內讓教練員在音樂素養方面迅速提高那是不可能的。武術套路配樂雖剛剛起步,但從現在起就應加強教練員與運動員藝術方面的培養,達到動作與音樂的完美融合。武術套路動作千變萬化,沒有較強的音樂素養與藝術審美能力會很難應對未來的趨勢,很難像花滑、藝術體操那樣具有藝術性,所以加強教練員與運動員的音樂素養與藝術審美能力迫在眉睫。
將音樂與競技武術套路緊密而合理的結合是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其具體表現在:彰顯競技武術套路的技擊性,表現競技武術套路的藝術美學價值,提高演練水平,增強武術觀賞性。競技武術套路配樂在目前也存在諸多不足,如:配樂項目過于單一,競技武術套路演練時與音樂銜接相互干擾;音樂的選擇、制作及后期處理業余化;教練員、運動員音樂素養及藝術審美能力過低等。對此要鞏固現階段競技武術套路配樂的成果,進一步深入發展;加強教練員、運動員音樂藝術素養的培養,打造專業化競技武術配樂團隊。
[1]武術套路競賽規則(試行)[Z].中國武術協會審定,2003.
[2]張臣,趙云鷹,李月.淺析音樂在花樣滑冰動作編排中的運用[J].冰雪運動,2003(2):40-41.
[3]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黃寬柔,姜桂萍.健美操體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孫璐璐.花樣滑冰節目音樂的編曲制作[J].演藝科技,2013(79):21-24.
[6]任玉梅.音樂在花樣滑冰運動中的作用及地位[J].冰雪運動,2011,33(3):18-23.
[7]郭三卿.競技武術套路配樂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
[8]蔡綱,席餅嗣.競技武術套路演練配樂的現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6):852-854.
G852
A
2095-2813(2016)10(c)-014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