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
(寧夏文化館,寧夏 銀川 750000)
?
對寧夏回族山花兒原汁原味傳承與保護之拙見
吳悅
(寧夏文化館,寧夏 銀川750000)
摘要:回族山花兒作為回族群眾愉悅自我、怡情解悶、吐納情感的一種自娛性山野歌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渾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而現代化的沖擊使其鄉土文化本色特點不斷流失,山花兒的生存出現了危機。本文主要針對這一危機對山花兒的傳承提出幾個解決方法。
關鍵詞:山花兒;傳承
寧夏回族山花兒,是指主要流傳于六盤山寧夏回族中的代表性民歌體裁。寧夏回族山花兒帶有濃厚的回族民俗文化特征,在繼承古隴山民歌“三句一疊”的基礎上多以單套短歌的形式即興填詞演唱,多用五聲音階式迂回進行。2006年,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并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回族山花兒作為回族群眾愉悅自我、怡情解悶、吐納情感的一種自娛性山野歌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渾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隨著社會變遷,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近年來能夠掌握多首曲目和風格的山花兒唱家已屬鳳毛麟角,且多已過古稀之年,自然傳承紐帶已斷裂微存,而現代化的沖擊使其鄉土文化本色特點不斷流失,山花兒的生存出現了危機。 2000年以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到各級政府議事日程上來,“回族山花兒”幾經梳理包裝,終于登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回族山花兒傳承保護工作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長遠規劃、分布實施、職責明確、開成合力的保護方式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舉辦了十三屆的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寧夏各地級市舉辦的花兒比賽等等。這些歌會在政府組織下挖掘了眾多的回族山花兒新歌手。
然而,寧夏山花兒的傳承工作不能僅靠政府“輸血”,必須讓山花兒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不能只靠政府提供獎項、獎金、花兒歌手們就一擁而上,而平時在鄉間地頭就不存在真正的漫花兒情景。寧夏回族山花兒傳承工作必須避免走進完全“功利”化的狀態。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固原張易鎮西海子地區存在著回族山花兒原生態傳承的火苗。2015年8月,筆者跟隨寧夏非遺中心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張易鎮西海子地區,現場感受了原汁原味的花兒會。通過現場的觀摩,筆者認為只有確保寧夏回族山花兒原生態之原汁原味的傳承才是回族山花兒保護傳承工作的核心理念之一。為此,特提出以下拙見,供大家參考。
一、政府部門的主導方式應多樣化
近十年來,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寧夏回族山花兒傳唱地域越來越廣,傳唱人數越來越多,傳唱人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各級政府主導支持的花兒舞劇、花兒舞蹈、花兒歌會層出不窮,姹紫嫣紅。回族山花兒自治區級傳人呂秀峰自發組織“西海子花兒交流會”,已經辦了好幾屆,在西海子湖邊,回族山花兒傳承人帶領著花兒愛好者們,邊唱邊樂,互相切磋,成為一個極好的交流機會。此活動不設主辦等官方名稱與獎項,花兒愛好者們敞開心扉盡情山野間、湖邊歌唱,總人數達到近百人,場面熱鬧非凡。寧夏非遺中心提供了一定資金支持,確保山花兒交流會順利開展。在固原西海子地區,筆者通過對多位回族山花兒歌手采訪了解到,當前寧夏回族山花兒與青海花兒、甘肅花兒相比,歌曲伴奏相對較少。致使大多數寧夏回族山花兒歌手在各種比賽或者在原生態歌會中都會無意中選擇青海、甘肅的花兒伴奏。此種現象在寧夏地區屬于普遍問題。由于制作精良的伴奏需要大筆費用,個人是無法來解決的。通過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寧夏非遺中心已經出巨資請北京專業樂團及國內資深作曲家通過對寧夏山花兒歌曲進行伴奏音樂制作,此次共制作二十首左右。此伴奏將在寧夏回族山花傳承人“精英派”中得到很好的推廣,讓寧夏的回族山花兒在各類花兒歌會中得以廣泛傳唱。使各位回族山花兒歌手能夠互相交流學習,更好的開展回族山花兒傳承交流活動。
二、寧夏回族山花兒傳承人要樹立正確的傳承觀念
目前,一些非遺傳承人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傳承人的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村落的消失、大量的農村勞力進城,經濟利益的驅動等現象,造成花兒傳承斷裂,使傳承人的作品產生了文化上的變異,使這些非遺項目面臨著消亡;不少地方對保護傳承與回族山花兒的意義認識不夠,沒有很好地承擔起對非遺傳承人的管理和幫助;長期以來重經濟、輕文化的觀念,致使非遺保護在經濟發展中仍舊處于弱勢地位。在整個回族山花兒陳 0020傳承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問題暫時無法改變,所以要發揮傳承人主觀能動性,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傳承觀念。清楚的意識到自己作為回族山花兒傳承人的應做的義務。目前,個別回族山花兒傳承人通過政府的幫助與自身的努力在社會有了一定知名度,是回族山花兒界的明星。但是沒有完全利用自己的優勢開展相應的傳承工作,更多的是迷失在金錢里,不斷的商業走場演出。本身對回族山花而原汁原味進行隨意改動和改變唱法。久而久之失去了回族山花兒原始的魅力。其次,相關部門應做好引導工作,在商業開發與傳統保護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回族山花兒傳承認能夠在村落、學校積極開辦講堂,讓廣大花兒愛好者能夠接收到未經改變、真正原汁原味的回族山花兒。
三、切實保護寧夏回族花兒傳承人的權利
寧夏回族山花兒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的主要權利包括署名權、傳承權、改編權、表演權、獲得幫助權等。回族山花兒傳承在錄制作品上昭示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說傳承人有權禁止未參加作品創作之人署名。目前來說,全區有些部門或個別領導在傳承人辛苦創作的作品上大筆一揮居位主編、主創,把他人作品據為己有的現象很常見。這從根本上挫傷了傳承人創造的積極性;傳承權利是傳承人有權利選擇下一代傳承人,為了文化遺產更好更廣泛地傳承與發展,下一代傳承人的選擇并不限制但也不排除在家族范圍內或者其他民族群體;傳承方式的選擇權,以何種方式將其所掌握的的回族山花兒向徒弟或學生傳授也是回族山花傳承人所具有的權利之一,政府部門只能引導而不能強行推之;表演權,主要內涵是回族山花兒傳承人表明身份保護其形象不受歪曲,許可他人錄音錄像,并獲取報酬。許可他人復制,許可他人通過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并獲得報酬;獲得幫助權,為了更好的傳承回族山花兒,傳承人有向政府部門獲得物質幫助與政策支持的權利。傳承人有權從國家、政府獲得經濟上的幫助和政策上的支持。政府部門應該為傳承人的傳承活動提供所需的場所、條件環境。
非遺傳承人的權利應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核心的內容。它作為一個新的法律問題擺在學者面前,需要通過公法與
接上頁
私法協同保護的模式來創制并實施該權利,以此來促進寧夏回族山花兒傳承。
四、有效利用寧夏回族山花兒傳承經費
寧夏回族山花兒被國家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說明國家非常重視回族山花兒這一民間瑰寶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每年國家會給予回族山花兒保護傳承經費數百萬元,這些經費如何切實有效的利用,已成為保護責任單位注意的問題。2011年,經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非遺法》第三十條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根據需要,采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一是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二是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其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三是支持其參加與社會公益性活動;四是支持其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的其他措施。”在寧夏地區,寧夏回族山花兒傳承基地如原州區的碳山鄉花兒傳承基地、張易鎮花兒傳承基地、銀川西夏區八一公園花兒傳承基地、銀川回民一下花兒傳承基地等每年都會獲得自治區文化主管部門傳承經費兩萬元左右,用于開展回族山花兒傳承工作。對寧夏回族山花兒自治區級傳承人每年給予三千元傳承人保護經費。在回族山花兒的傳承與保護經費方面,我們應當繼續保持這種對傳承人的經費支持,使得傳承經費能否實實在在用于傳承人開展傳承工作,用于搭建回族山花兒傳承平臺,保證原汁原味的回族山花兒能到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歡。
寧夏回族山花兒的原汁原味傳承與保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進一步建立長久保護傳承機制,本人認為,只有從以上幾個方面著手抓好,寧夏回族山花兒高亢、激昂,時而聲音嘹亮,時而委婉細膩等特點,才能夠原汁原味的傳承下去。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76-02
作者簡介:吳悅(1978.9-),女,漢,遼寧人,寧夏文化館館站部主任,中級職稱,大學本科,群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