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閻春明
(1.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
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問題研究
劉凱1閻春明2
(1.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110000;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116000)
摘要:文法產業發展是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市場機制引入文化產業,促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中自由競爭和發展是國外的先進經驗。在文化產業發展不規范的今天,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產業立法經驗也就勢在必行。本文擬通過對中日兩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研究,結合遼寧省的實際情況,提出立法建議,旨在為全面復興老工業基地作出貢獻。
關鍵詞:文化產業;法律;法規;遼寧省
一、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遼寧省文化資源豐富,九十年代以來,遼寧年也涌現出一批富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然而,在遼寧文化產業所占比重偏低,集約化程度較低。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今天,遼寧與其他省市相比力度顯然不足。在上述的大環境之下,只有發揮自身的特色文化,才能在日趨激烈競爭中謀取一席之地。然而,遼寧省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嚴重匱乏,一些立法滯后,其主要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主體制度有待健全。第一,市場主體單一,對文化產業主體權利的保護力度不足;第二,文化市場主體準入制度不健全,現行的準入制度在設立程序、商業登記等方面門檻過高,對經營范圍、資金、土地、人才上限制較多,強制性登記對商業主體資格要求過高,商業主體數量有限;第三,文化產業市場主體退出機制存在著一定成熟上的空白。
2.缺少創意產業化的具體保障制度。當前,我國的專利侵權歸責制度有待完善。我國對于被訴專利侵權人的過錯程度并未加以區別對待,不論侵權人的專利侵權行為屬于故意或過失均應承擔相同的法律責任。這種做法沒能準確衡量專利權人與侵權人的利益關系,導致大量不公正司法判決的出現,放縱了侵權行為。
3.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法扶持制度存在缺陷。當前,我省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力度小,稅收支持政策的重點性突出不足,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稅收扶持缺陷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措施方面。遼寧省的稅收優惠主要是依賴于減免稅費的直接方式,從行業本身的發展角度去扶持文化產業的政策優惠較少。
二、韓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法律規定
(一)韓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法律規定。
近年來,隨著韓劇的超高人氣、韓國綜藝節目頻繁的登錄中國以及韓國明星在中國影響力的不斷升溫,韓流文化沖擊著我們的視野,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了我們的關注。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韓國已經成為了亞洲甚至世界的文化產業大國和強國。而在韓流文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深挖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韓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立法引導以及政策支持。
韓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從特定角度來看依賴于其政府的支持和立法的引導。韓國設立有專門的文化產業局,制定有諸如《文化產業振興法》、《設立文化地區特別法》等專門的文化產業的政策和法規。而在對非法出版物的監管和保護力度上,也規定了極重的懲治措施。在此情形之下,違章出版社在行業內的信譽度大打折扣,違法成本極高,而這一舉措使得文化產業的經營者夢難以冒險從事出版違法違章圖書的活動。
同時,韓國政府多次加大對其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設立了多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從而為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其政府也給與了許多的在稅收、在貸款方面的優惠政策,以促進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且,其通過文化產業振興基金等優惠政策來支持企業的經營和運轉,從而提升文化企業的投融資能力。
此外,政府將發展文化產業上升成為了國家級別的戰略目標;同時,積極提升其文化產業在全世界文化市場的競爭力,采用多種市場運作手段促進文化產品出口,將本國文化產品推向全球,開拓國際市場。由此可以看出,韓國文化產業是以政府從宏觀角度出發,利用政府的權力及有效的立法手段,以政策和立法形式積極主動的引導和協調。而應對于發展中存在和新發現的問題,則運用了一定的規范和監督的管理模式。
(二)日本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法律規定。
作為亞洲文化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日本的文化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日本文化產業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日本企業是日本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日本的市場經濟十分發達,日本企業通過完善的市場運作機制將日本文化產品廣泛推廣,利用市場調控和成熟的市場網絡,積極推動文化企業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日本政府會在這一過程中給予適時的政策支持和立法引導。
而在日本文法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其運用市場手段之外,立法引導和政策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廢除了專門針對出版業的《出版物法》,而用《憲法》、《民法》、《學校教育法》及相關法規進行綜合管理,使出版行業變成了更加社會化的行業。日本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先后出臺或修改了《著作權管理法》、《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知識產權基本法》和相關的政策引導和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并注重知識產權。
日本在《新文化立國:關于振興文化的幾個重要策略》中首次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口號,并積極實施文化立國戰略,采取多種手段督促該戰略的落實。動漫業是日本最發達的文化產業之一,這也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和輸出國,全球播放的動漫作品有六分之一來源于日本。日本動漫業不僅使動畫和漫畫出版業發達,還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動漫玩偶、服裝生產等行業也極大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新聞出版、廣告、音樂和旅游等相關產業也因此得到較好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日在發展本國文化產業的基礎上,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文化產業海外市場的拓展,將其具有絕對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出口到世界,宣傳日本文化,不斷增強其影響力。
三、促進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立法建議
(一)完善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法規制度。
遼寧省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來調整市場主體資格,為不同利益主體間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抑制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要加快完善文化市場主體準入的法律體系,打破行業壁壘,降低文化產業準入門檻,降低對注冊資本的要求,放寬登記條件,鼓勵社會成員進入文化領域發展,建立一個市場主體多元化,生產經營充滿活力的經濟體制。
遼寧省應該建立文化市場主體的退出制度,明確文化市場的
轉下頁
接上頁
退出標準。在企業出現經營虧損、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啟動文化市場自動退出機制,退出企業要完成對企業債權債務的清算,并履行向企業的登記機關完成注銷登記且進行公告的程序。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也可以適當地簡化注銷登記手續,提高企業退出市場的效率。另外,要切實維護各種文化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提高其自律和自我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文化產業的市場繁榮和多樣化發展,充分滿足各類文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二)制定促進創意產業化法規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文化創意專利大量增加,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文化創意專利侵權事件也越來越普遍。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應制定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化制度和專門性的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確保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有法可依,推動文化創意專利商品化進程。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完善地方專利侵權賠償法規制度,修改專利侵權的歸責方法。建議《專利法》或地方法規保留專利侵權的判定采用無過錯原則,同時增加針對具有主觀惡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侵權行為給予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從而嚴厲打擊惡意侵權行為,維護知識產權領域競爭秩序。
其二,完善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計算標準。首先,針對被侵權人受損害內容的不同,處于保護被侵權人合法利益的角度,立法應明確被侵權人對賠償方法有選擇權。其次,完善現有的“補償損失”、“獲利賠償”和“賠償使用費”三種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現有的計算方法存在理論層次高,實用性不強的缺陷,在實踐中應用范圍有限,應立法促使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具體明確,最大限度的補償被侵權人的損失。
其三、完善有關規制專利池權利濫用行為制度。建議從地方法規的層面,完善有關規制專利池權利濫用行為的規定,可以制定專門的《知識產權許可的反壟斷指南》,明確規制辦法和懲罰手段。
(三)完善文化產業發展的地方稅收扶持法規制度。
目前,在遼寧省的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部分因素會使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的現實效應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促進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首先必須積極運用的財稅政策工具,加大地方稅法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對文化產業實施激勵性稅收優惠政策和照顧性稅收優惠政策,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出資集中用于遼寧省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遼寧省文化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必須對缺乏市場競爭優勢,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的文化產業要進行壓縮、限制和淘汰,而對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文化產業產業進行扶持。要加大對文化成果轉化和轉讓的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制訂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進行文化成果轉化的稅收優惠政策。對財政部門而言,應積極利用當前的大好時機,對符合政府產業政策要求,有市場前景、有發展前途、有效益的文化企業,地方財政應加大扶持力度。
參考文獻:
[1]蔡尚偉,溫洪泉等.文化產業導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7.
[2]徐升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和創新[M].科技與法律,2010.
[3]粟雄飛.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作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
[4]鄒廣文,徐慶文.全球化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265
[5]蔡尚偉,溫洪泉等.文化產業導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75
閻春明(1996.5-),女,滿族,遼寧沈陽人,大連海洋大學14級行政管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93-02
作者簡介:劉凱(1992.5-),男,漢族,籍貫-遼寧省新民市。法學研究生,沈陽工業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