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嬌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
淺論自然債務
豐嬌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710063)
摘要:自然債務是連接法律和道德的橋梁紐帶,對于緩解我國司法實務大量存在的自然債務糾紛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故筆者此文對自然債務進行簡單敘述,希望對自然債務的完善作出貢獻。
關鍵詞:自然債務;法律;道德
一、自然債務的概述
(一)自然債務的定義。
自然債務這一概念以羅馬法為源頭。以羅馬帝政時期為分界,帝政以前只有關于法定之債的規定,帝政以后自然債務開始承認。有學者指出,在羅馬皇帝尼祿(公元54-58年)時代制定的Snque法典中已有自然債務的規定。①自然債務是指,債權人享有債權,但請求權不完整,具體表現為當債權人要求債務人給付時,債務人可拒絕給付;但若債權人為給付,債權人有權受領,不構成不當得利,債務人不得請求返還。②
(二)自然債務的特征。
1.自然債務要以合法有效的債權為前提。
自然債務的這一特征是由基本法理和民法的基本原則決定的,如果債務違背公序良俗,例如嫖娼、賭博所欠的債務或者因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違反公序良俗原則而被認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債務,例如債權人存在欺詐、脅迫的情形而被撤銷的債務等,債權人不享有合法債權,當然不屬于自然債務,故自然債務要以合法有效為前提。
2.債權人享有的債權在法律效力上存在瑕疵。
一般的法律債權都應具備請求力,執行力、保持力,而自然債務所享有的債權的效力不會同時具備請求力、執行力、保有力,只要欠缺其中之一,債務即為自然債務。故自然債務中的債權效力相較一般法律債權言,自然債務的債權效力存在瑕疵。
3.自然債務中債務的履行具有道德傾向。
自然債務欠缺執行力,若債務人拒不承擔債務,法律無權追究債務人的責任,缺少了法律上的約束性,債務人更多的根據自己內心的道德標準去決定是否履行債務,因此,自然債務的履行一定意義上說體現出道德傾向。
二、自然債務的本質
自然債務的本質問題存在較多學說,其中法律義務貶降說、道德義務升華說較為盛行。
(一)法律義務貶降說。
這一學說在19世紀法國學說、判例中較為盛行,該說認為債務的本質法律上的義務,與道德義務截然不同。倘若債務人因某種原因實際上未履行債務,雙方債務關系并不消滅,一旦債務人自愿履行,債權人享有受領力和保有力,但若債務人不為履行時,法律并不制裁。③
(二)道德義務升華說。
目前道德義務升華說較為盛行,緣于自然法理論于19世紀末再度興盛,法律價值理性備受推崇,法律被賦予了更多的道德內涵,法律道德化現象日漸突出,基于此法律觀,大多數會學者采納道德義務升華說,稱自然債務的本質是債務人自身道德義務的升華。④
(三)上述兩種主流學說的弊端。
1.“法律義務貶降說”的弊端。
法律義務貶降說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完全將法律和道德對立起來⑤。法律和道德在現實生活中并非涇渭分明⑥,二者都是調節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工具,它們相互影響,緊密聯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標準,一部制定良好的法律只有當它體現的價值觀、正義觀與社會中大多數人的基本道德觀念一致時才能得到人們的擁護和貫徹,盲目強調法律和道德的分割不科學。
2.“道德義務升華說”的弊端。
“道德義務升華說”的缺陷在于將自然債務發生的全部原因歸結為道德因素。如因訴訟時效屆滿的債務,雖然其在法律效力上有瑕疵,但是此債務的法律義務并不消滅⑦,只是法律對此放寬了要求而已。
總之,自然債務問題核心是債務問題,自然債務既有法律義務和要求的降低,又有道德義務的上升,不應該將其片面的劃歸為法律義務或者道德義務。
三、自然債務的效力
自然債務的效力本身不存在爭議,之所以此處談及自然債務的效力,主要是將其與一般法律債務進行比較后而言的,自然債務的效力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自然債務的請求力。
這是自然債務與一般法律債務的較大不同,一般債務只有具備雙重的請求力即請求履行的效力和請求國家強制執行的效力才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債務,而自然債務不具有國家強制執行力。自然債務的債權人享有債權請求權,但若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不得依靠國家強制力實現權力的救濟。
(二)自然債務的保有力。
自然債務的保有力指債權人在債務人自愿履行債務時,對于該給付債權人有權受領,并且保有該利益,不構成不當得利。若要實現自然債務的有效給付行為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1)自然債務的債務人所為的給付行為必須是基于自愿,不存在強迫或者威脅等情況。(2)自然債務中債務人不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必須是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債務人才能保證債務的合法有效。(3)債務人已履行了債務,該法律關系已不存在。
注釋:
①王伯琦:《論自然債務》.載鄭玉波:《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1984版
②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中國政法人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頁
③張振龍:《淺論自然債務》,法學研究,2015年7月
④王超:《自然債務論》,政法論叢,2002年4月
⑤張振龍:《淺論自然債務》,法學研究,2015年7月
⑥楊嵐:《論自然債務》,法制與社會,2010年9月
⑦張振龍:《淺論自然債務》,法學研究,2015年7月
參考文獻:
著作類:
[1]王伯琦:《論自然債務》,載鄭玉波:《民法債編論文選輯》(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1984版
[2]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中國政法人學出版社,1997年版
期刊類:
[1]張振龍:《淺論自然債務》,法學研究,2015年7月
[2]王超:《自然債務論》,政法論叢,2002年4月
[3]楊嵐:《論自然債務》,法制與社會,2010年9月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090-01
作者簡介:豐嬌(1989.1-),女,河北衡水,碩士研究生,民商法學,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