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自立 馮碩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23)
?
如何加強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
徐自立馮碩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 武漢430023)
摘要:網絡媒體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高速發展,其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也是越加強大。其社會公信方面又是如何呢?本文對如何加強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做出了相關的研究探討。粗淺的分析了當前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現狀,造成網絡媒體社會公信缺失的原因,以及該如何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建設。
關鍵詞:網絡媒體;社會公信;如何加強
隨著電子網絡的日益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互聯網媒體正被視作一種新型輿論媒體,其社會影響力也正在逐漸擴大。但是種種不良跡象表明,相對于比較成熟的傳統媒體而言,作為“第四媒體”的網絡媒體在社會公信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弊端。社會公信是一個網絡媒體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以網絡媒體在這一方面要引起足夠重視并予以改善,切實提高自身的社會公信。
一、當前我國網絡媒體社會公信現狀分析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底我國有6.49億網民,總人數雄踞各國之首。[1]有80%的網民在30歲及以下,這群年輕人大都青睞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獲取新聞信息。在網站數量方面,我國的網站總量已經達到364.7萬余個,網絡媒體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2]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和網民人數不斷增多的同時網絡媒體既沒有收視率的要求也沒有內容安排的限制,所以就會出現很多繁雜無用的信息,形成網絡媒體信息量繁雜的社會形象。
目前,我國的網絡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存在三種令人憂慮的現狀,一種是炒作盛行,另一種是報道的信息無益居多,還有一種是報道嚴重失實的虛假信息。[3]在這三種現狀當中,虛假新聞的傷害尤其嚴重,直接造成了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缺失。如今我國網絡媒體在網民當中已經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但是總體而言,民眾對網絡媒體的信任程度依然比較低,社會公信仍然不足。
二、造成網絡媒體社會公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網絡媒體自身問題,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參差不齊。
網絡媒體從業人員自身要有一個良好的職業綜合素質。相比較傳統媒體一套嚴格的人員錄用考核程序而言,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的招聘錄用標準就顯得有些過于簡單,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從業者綜合素質不過關。從業人員自身素質和職業素養的高低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產生影響。
(二)網絡媒體監管問題,監督管理機制缺失體系不完善。
網絡媒體作為新興媒體,在它發展前期,國家相關部門并沒有充分意識到網絡媒體的特殊性,把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同等看待。用監管傳統媒體的法律法規套在網絡媒體上,造成了網絡媒體在監管方面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影響社會公信的樹立。[4]所以,亟需完善網絡媒體的監督機制和管理體系,使網絡媒體早日有序運營,正確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
(三)網絡媒體運營者問題,利益驅動下社會公信意識淡薄。
利益誘惑是造成我國網絡媒體缺乏社會公信不容小覷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一些網絡媒體運營者社會公信意識淡薄,盲目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違背新聞報道原則,忽視社會責任,淡化社會公信。這些極端行為都給社會公信建設帶來了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網絡運營者社會公信意識薄弱的現狀令人堪憂。
三、加強網絡媒體社會公信的策略探究
(一)努力提高網絡媒體從業人員的專業性。
1.成立專業的采編隊伍。防止網絡媒體虛假信息傳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增強行業規范,并且建立專業的采編隊伍。為了有效地改善既不安全又不科學的新聞采編現狀,國家政府在加強監管的同時,網絡媒體也應該向已經趨于成熟的傳統媒體學習,完善新聞采編管理體系,組建一套完整的新聞采編隊伍,有針對性的對新聞進行采集,嚴格的把關審查,杜絕虛假新聞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擴散。
2.提升從業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當前,我國網絡媒體人才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由其他媒體行業轉型而來,另一種則是通過招聘的方式從高校和社會招聘而來。他們當中真正系統學習過新聞專業的人很少,懂新聞的也很少,專業知識其實并不過硬。從業人員要有正確的從業原則,不僅要遵守法律法規,同時也要堅守法制倫理和道德底線,自覺地捍衛公眾的各項權益。
(二)出臺監管法律法規,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1.加大政府監管力度。面對當前出現的種種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努力做到依法、科學、有效的管理。首先,政府要從自身做起,加大對政務的公開透明程度。其次,政府可以加大資金投入,開發信息過濾軟件,針對互聯網中出現的有害信息及時地做出屏蔽。同時,加強對虛假新聞信息傳播的打擊力度,倘若發現有網絡媒體違反相關規定,必須給予最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2.完善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網絡媒體行業規范和法律法規的研究,加快在監管方面法律法規的設立。唯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才能促進其良性、有序、快速的發展。加快相關監管法規的制定,保障新聞信息正常有序傳播,是加強社會公信的基礎和保證。
3.加強網絡媒體的行業規范。除了完善相關法律,相關媒體本身也要加強行業規范。網絡媒體還是要和傳統媒體學習,建立一套嚴格的新聞行業規范,限制網絡論壇和網站媒體的輿論尺度,盡可能降低虛假新聞信息的產生機率。對于網絡媒體行業正在實行的規范制度,要進一步的加強和完善。同時也應該設立相關監督舉報部門,對網民和從業人員監督。
(三)增強網絡媒體運營者的社會公信建設。
1.網絡媒體運營者本身要有自律的意識。從道德方面來講,經營者應該要養成足夠的自律意識。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提升職業道德品質,表現自律行為。可以舉辦各種有關行業自律的活動,擬定一些激勵機制或者條約,來最終達到增強自律意識的目的。[5]
2.加強網絡媒體運營者的社會公信意識。經營者們應該意識到社會公信的樹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社會公信的缺失可能就是瞬息之間的事情。尤其是政府部門重點支持開辦的網絡媒體,經營者要特別關注這一點,要有社會公信的意識。如果還在一味地追求快速和點擊率,將準確的原則置之腦后,可能會最終造成新聞信息的失真、混亂,最終喪失社會公信。
四、結束語
我們應該意識到,加強網絡媒體的社會公信建設不僅是快速提升其社會競爭力重要途徑,同時還是網絡媒體的第一生命。無論是網絡媒體的經營者還是從業者都要努力加強社會公信建設,社會和政府也要為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年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www.waizi.org.cn.2015年1月
[2]可錚.淺析網絡媒體公信力的提升[J].東方教育.2013.(第10期).
[3]可.試論網絡媒體的公信力.碩士學位論文.陜西師范大學.2008
[4]玉華主編.網絡廣告.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05.
馮碩(1991.3-),男,漢,河南登封,碩士,武漢輕工大學,文化產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13-01
作者簡介:徐自立(1991.5-),男,漢,江蘇淮安,碩士,武漢輕工大學,文化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