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虎
福建省閩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變形縫兩側剪力墻模板安裝施工技術
黃杰虎
福建省閩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變形縫兩側結構包括框架柱、異型柱、剪力墻等混凝土構件,兩側先后或同時澆筑后,由于變形縫狹窄,模板沒有辦法拆除。以實際工程為例,介紹了一種創新的剪力墻變形縫支設施工方法。工后,通過對變形縫處外墻質量進行實測實量,驗證了其優越性。
剪力墻變形縫;模板安裝;窄小;質量控制
由于目前建筑結構體系較多的采用剪力墻結構體系,因些就存在變形縫處兩道平行的砼剪力墻,兩墻間凈距僅為100~300mm,剪力墻的長度經常設計成一個開間長度,當一側施工完畢后,另一側變形縫內側模板無法固定牢靠,施工加固與拆除難度大。某項目地下二層、地上裙房五層,六層以上為24層A樓和19層B樓組成,框架剪力墻結構。根據建筑設計的要求,在A、B樓交接處設有軸線凈距300mm的變形縫,縫兩側從底到頂各有一段鋼筋混凝土墻體,兩墻體重合處長度8.4m,高度75 m。該處總共模板面積為1200m2。
1)一種做法是后施工剪力墻模板一般采用在先施工完成的剪力墻體一側敷上與凈空間距相應厚度的聚苯板,再表面敷上一層三夾板以防聚苯板松散后落入墻基鋼筋網中。
2)另一種做法是后施工的可作業一側采取在已澆樓層中預埋排架標準鋼管頭,以作為上部模板的單向受力支撐點。后施工一側的模板采用低標準多層板或另料多層板及配以低主次龍骨做成的一次性對緊體系。上述二種支模方式均作為一次性消耗材料。
3)第三種方案在靠已施工完成砼結構面的內側剪力墻上制作成整體的大模板。在可作業面一側采用單向緊固螺栓方法,滿足其拆卸、提升及逐層向上周轉使用。克服變形縫內無作業面支模的困難,而使模板體系形成緊固形式。
熟悉圖紙及模板方案的設計→模板的加工→外側模板的安裝→柱、剪力墻鋼筋的安裝→內側模板的安裝及加固→澆筑結構混凝土→模板拆除→模板提升(上一層模板的安裝)
4.1熟悉施工圖紙,進行變形縫處的模板的設計
1 根據設計圖紙對剪力墻模板的厚度、長度尺寸在電腦上進行事前的策劃,從面板的規格、楞木的間距、橫檔的間距及位置、對拉螺栓的位置進行排版設計。
2 根據剪力墻的厚度、高度、長度對剪力墻模板進行設計及計算,從而確定模板厚度的選擇、立檔的間距、橫檔的間距及穿墻螺栓的間距、直徑等。
3 在操作前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操作班組進行技術、安全交底。
4.2模板的加工
1 按散裝模板的要求拼裝成整體模板,高度為層高加50mm,以便伸入下層樓層。
2 在變形縫一側模板水平向鋼管龍骨上焊上70×100×8mm鋼板,在2Φ48鋼管的中間鋼板上開出一Φ16孔,并在該鋼板上焊接固定Φ14螺帽。用于可作業面穿入螺栓進行固定。(見圖1)
3 大模板的長度較長時可以采用分段拼接,拼接時應作成前后企業。中肋立檔的一邊讓出企口,另一邊做出口。
4 為了保證外模板的整體性,采用定制鉤板螺栓,將迎砼面板鉤緊并將縱向方木龍骨夾緊于鋼管水平龍骨上。在大模背面的水平鋼管上焊接豎向聯系筋。并設置可靠的吊點。(見圖2)
5 為了保證模板可以拆除,在每一塊大模板的底部留設一個100×100mm的孔洞。

圖1 變形縫處模板開孔設計示意圖

圖2 變形縫處模板固定設計示意圖
6 螺栓孔采用Φ20PVC管。
4.3外側模板的安裝
1 在樓板面上彈出墻的內邊線、安設內側模板的檔條。
2 為了使變形縫處的模板能可靠的固定,在下層結構的上部設置定位鋼筋。
3 彈好剪力墻外皮線和模板的控制線,在剪力墻外側面粘貼20mm寬海棉條,以保證下口及接縫嚴密。
4 外模(變形縫處)的提升就位選用塔吊,將模板吊入墻板鋼筋內側擱置在標高定位鋼筋上。
5 根據彈出的內邊線安放外模,安裝完成后,應對底部的位置進行校對,位置應準確。底部采用細石混凝土撐加入控制外模的位置,將細石混凝土撐綁扎于剪力墻豎向鋼筋的底部,間距為800mm,綁扎應牢固。
4.4柱、剪力墻鋼筋安裝
1月17日,江西省瑞金市舉行東風·鑫瑞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主要建設年產20萬輛氫燃料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氫能源、電動機、電池、電控和成套配件系統的智能制造產業園。
1 鋼筋安裝時應保證鋼筋的間距均勻、位置準確等,符合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
2 在豎向鋼筋上綁扎水泥砂漿保護層或塑料保護層,以控制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及位置準確。
3 為了保證剪力墻的墻厚,在剪力墻內設細石混凝土撐,以達到控制剪力墻的厚度。將細石混凝土撐綁扎于水平鋼筋與豎向鋼筋的交接點。嚴格按照螺栓相應位置及數量設置,間距按不大于800mm。盡量設置于靠近螺栓孔的位置,以便控制在螺栓的緊固。
4 鋼筋經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內側模板安裝。(見圖3)
4.5內側模板的安裝及加固
1 先對外側模板的垂直度進行校正,臨時固定。
2 內側模板的安裝應注意螺栓孔位置的準確。
3 內側模板安裝完成后,調整剪力墻模板的垂直度。
4 鉆螺栓孔,應根據外側螺栓孔的位置確定內側的螺栓孔。
5 將穿墻套管端頭直接伸迎砼面板,使澆砼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漏漿不會進入套管內。
6 采用對拉螺栓進行加固,螺栓的松緊應以手感為準。再次對模板進行校正,以確認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及截面尺寸的準確。
4.6柱、剪力墻混凝土的澆筑
1 墻、柱剪力墻混凝土澆筑前,在底部接槎處宜先澆筑30~50mm厚與墻體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砂漿用鐵鍬均勻入模,不可用吊斗或泵管直接灌入模內,且與后續入模混凝土間隔≯2.5h。
2 混凝土應采用趕漿法分層澆筑、振搗,分層澆筑高度應為振搗棒有效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每層澆筑厚度在400~500mm。
3 振搗棒不能直接接觸模板進行振搗,以免模板變形、位移以及拼縫擴大造成漏漿。振搗棒應避免碰撞鋼筋、預埋件、預埋管等,發現有變形、移位等情況,各有關工種相互配合進行處理。
4.7模板的拆除
1 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進行。
2 首先在可操作面的一側將螺栓旋轉出來,再松開地腳螺栓使模板向后傾斜與墻體脫開。如果模板與混凝土墻面吸附或粘接不能離開時,可用撬棍撬動模板上口。
3 螺栓穿墻套管選用軟質PVC材料,使模板在松動時有一定水平向移動量,在提升過程中不產生過大阻力。
4 在每分段大模底部預留一個寬100mm高150的孔洞,在提升時遇到過阻時用于伸入鋼撬協助。(見圖4)
4.8模板的提升
1 拆除模板時應先拆除模板之間的對拉螺栓及連接件,使模板與墻面脫開,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起吊大模板。
2 制作出一根一定長度的專用接長吊索,模板提升時一端掛于塔吊鉤中,另一端穿過上空腳手架內側空擋向下進行垂直起吊提升。
3 清滁模板平臺上的雜物,檢查模板是否有鉤掛兜絆的地方,調整塔臂至拆除模板的上方,將模板吊出。
4 將大模板吊至上一層變形縫處,臨時固定,及時進行模板清理,涂刷隔離劑保證不漏刷、不流淌。(見圖5)
5.1在施工過程中,要控制模板面的開孔位置與背面的鋼板孔和螺帽孔是否在一直線上,以確保變形縫一側單面模板支設后,PVC管和對緊螺栓的穿入和緊固。
5.2在施工過程中,要控制焊接的鋼板、螺母、迎砼面板與有作業一側模板開孔的位置及焊接質量,確保在作業面一側無法目視的情況下順利穿入并緊固螺栓。
5.3在施工過程中,要控制企口的深度是否一致,否則起不到防止漏漿的良好效果、方木的高度必須統一,否則大模的次龍骨受力不一致;接縫處理嚴格按計劃標準進行實施。
5.4將穿墻套管端頭直接伸迎砼面板,使澆砼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漏漿不會進入套管內。 由于套管穿出了板面而不具備墻厚限位作用,所以加設細石砼撐,以達到控制剪力墻體的厚度。
5.5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進行。
6.1起吊大模板之前,應將塔吊調整適當位置,吊裝時穩起穩落、就位準確,嚴禁大幅度擺動。

圖3 變形縫處混凝土厚度控制設計示意圖

圖4 變形縫處穿墻套管設計示意圖

圖5 變形縫處模板吊裝設計示意圖
6.2拆模前應認真檢查所有螺栓是否全部拆除,在確保模板與墻體已完全脫離后方準起吊。
6.3支模過程中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如遇中途停歇,應將就位的支頂、模板聯結穩固,不得空架浮擱。拆模間歇時應將松開的部件和模板運走,防止墜下傷人。
6.4拆除內側大模板必須設專人指揮,模板工與塔吊駕駛員應協調配合,做到穩起、穩落、穩就位。在起重機機臂回轉范圍內不得有無關人員。
6.5模板提升后即將腳手架進行重新封閉處理,確保安全。
采用了組合模板整體提升,大大減少了每層拼裝時間,施工進度明顯加快每層加快進度半天。且確保了變形縫內模板施工質量,并達到了變形縫兩側砼一次澆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剪力墻平整度、垂直度及截面尺寸等經實體檢查均達到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
[1]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S]
[2]龔良勇.剪力墻變形縫模板支設新技術 建筑施工.2016.7 917-924
黃杰虎(1978.11-)男,工程師,一級注冊建造師,項目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