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榮
從動機層面來看,任何來自外在壓力或名利“激勵”的專業成長舉措,其效果非但不明顯,反而造成了專業成長的亂象。一旦專業成長上升為“工程”,那必須得看得見、摸得著,要用“數據說話”,能用“活動展示”。因此,學校的“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和高一級的“名師工作室”等,有相當一部分最終會為了完成“數據”而開展“活動”,難以深入到教學的關鍵地帶——“學習場域”。
關注“學習場域”、探究“學習場域”、融入“學習場域”,是專業成長不可逾越的路徑。我認為,“學習場域”是十分有魅力的研究領域,它的變幻莫測、豐富多彩足以引誘你“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足以讓你淡化為名譽和金錢的世俗的成長,進入自然的成長。研究“學習場域”,足以讓你忘記專業成長,卻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
一
“學習場域”的核心是學生的學。了解學情、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應該是教師的基本功。學情了解得越細致、越個性化,越易于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場域”。我教學一篇課文,第一課時以自學為主,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提問”。課后,我收齊“問題本”,匯總、提煉學生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由于我的第二課時是“教學生不懂的、不會的”,因而,我在這種師生和文本共同構成的“學習場域”中比較自如,也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些學生的有些問題,可以課后個別交流,這也是“學習場域”。當然,更多的問題,我主張“自己去解決”,拓展了“學習場域”。
我的作文教學是“先寫后評”,不做作前指導。讓學生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寫作,我的重點放在看作文、找亮點——了解學生作文的學情上;在步入課堂之前,“學習場域”有點“成竹在胸”了。每一次點評,涉及的學生占全班的至少三分之二,也就是說,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都能得到我的表揚或者具體指導,哪怕一個詞語、一個標點用得好——因此我的作文講評課的“場域”效應特別好。因為這一堂講評課營造了良好的場域,給下一堂習作課帶去了較好的期待,寫完后期待我的點評,期待下一次寫作——期待,是“學習場域”中最牽動人心的元素。
毫無疑問,“學習場域”的最終追求是教會學生學習。我深信,學習是痛并快樂著的過程,是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題海戰術和灌輸戰略只會扼殺學習的興趣,一切為了分數的“學習場域”是不道德的,是違反教育規律的,是偽學習。
二
課堂上,與其說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如說是給“學習場域”營造溫情。“學習場域”不僅是工具性的,更是人文性的。
我去聽青年教師的課,在交換意見之前,總先問問上課教師的想法,如,上完課后的感覺怎么樣?學生的學習狀態怎么樣?有哪些亮點、哪些不足等。影響學習場域的因素很多,如,今天教師的心情怎樣、這個班的學生上一節課有沒受到教師的批評、上一節課教師留下的作業多不多、這個班的學生基礎怎樣等。在這個基礎上,我首先感謝他為我上了一節課,學到了不少;我坐在教室的后面,給他們的“學習場域”增加了“不穩定”因素,因而還有抱歉的意思。然后,向“學習場域”的另一角度作交流,如,教材你是怎么理解的?你為什么這么設計?你為什么這么問、學生為什么會這么回答?一堂課就是一場足球比賽,圍繞一個球,把球從起點踢到終點,我們的任何一個動作、一個力量、一個角度都會改變足球的路徑。我們的課,就是要圍繞那只“球”,師生共同努力,讓“球”劃出漂亮的弧線,飛入球門。“學習場域”的每一個因素都極為重要。
在學習中,要多一點對學生的關愛,多一點對教師的理解,讓“學習場域”多一點人文關懷。“學習場域”的核心是人:學生和教師——設備和技術永遠是第二位的。我教的學生,往往和我的感情特別好。學生總結了我身上的兩個“優點”:一是心軟,不兇;二是對“壞學生”沒有看不起的意思。學生的心思很敏感,他們能敏銳地察覺教師的感覺,一名教師是不是真正地關心、是不是公正公平,他們都感受得到,而且銘記在心。要知道,今天的“學習場域”影響一個人的終身。
三
“學習場域”由無數的細節組成。我們的課堂,不必把成敗看得很重,但教學細節的重要性無論怎么說都不為過。對教學細節的敏感程度,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
如,教學吳伯簫的《早》一文時,我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告訴學生,我未能找到魯迅小時候在書桌上刻“早”字的證據,由此,我只能存疑。我以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場域”不是想方設法很技巧地引導學生相信“早”或者否定“早”,而是引導學生求真。求真是“學習場域”的高貴氣質,這種氣質讓學生產生敬畏之情。
記得多次教《九色鹿》,到討論“怎么懲罰”忘恩負義的調達時,大多數學生異口同聲“拉出去殺了”。每每至此,我很傷感,這樣的“學習場域”盡管氣氛很好、互動很好,但充滿了仇恨和血腥。我讓學生到課文中尋找:受害者九色鹿是怎樣懲罰調達的、受騙者國王是怎樣懲罰調達的?九色鹿是“斥責”,國王是“重重地懲罰”,都沒有“殺了他”。調達罪不至死,我們即使不給他改正的機會,也不能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教學的細節,對孩子成長很關鍵。如表揚,一定要表揚到點子上。空洞的、隨意的、敷衍的表揚不但沒有價值,相反,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會變輕。如,表揚學生的一個句子寫得好,務必要講清楚好在哪里,是真實的敘述?是確切的用詞?是生動的描述?是動詞用得準確還是形容詞到位?……然后,把你讀后的感受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你是認真地讀了他的作文,并且很多地方說到了他的腦海里。那么,這樣的“學習場域”才是誠懇的、有力量的。
四
“學習場域”的建構者,是教師,也是學生,但主要是教師。可以這么說,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習場域”。與其說“學習場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不如說教師的專業成長打造了“學習場域”。
學校要打造建設良好的“學習場域”的氛圍。有什么樣的學校文化就有什么樣品質的“學習場域”。學校,是個龐大的“學習場域”,是狹義的“學習場域”的背景。從校長到教師到員工,都是“學習場域”的構建者;“學習場域”無處不在,走廊里、餐廳中、行走時、教師的言行、會說話的墻壁、潔凈的校園……都是“學習場域”的元素。
說到底,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括良好的師德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是學生的職責。只有在一個尊重學生的、健康的、有吸引力的“學習場域”中,學生才能學得更自由、獨立,更富創造力、更生動活潑。教師通過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在“學習場域”的浸潤中,和學生一起成長。
因為,“學習場域”是立體的,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需要各種養料的,所以,基于“學習場域”的教師專業成長不是單一的成長,是立體的多維度的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