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板圖以黑板作為教學平臺,粉筆作為教學工具,用圖形、文字、符號等信息反映出來,具有直觀、連續、視覺效果好、可隨時更新等特點,它與課堂教學語言結合起來,邊講邊畫,生動、形象、具體、有趣,是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形式,符合認知、注意、記憶等心理活動規律。
一、基本繪圖方法與技巧
1.幾何圖形
幾何圖形是地理板圖中最常用、比較簡單的一種板圖,用虛線、實線來表現規則的幾何地理圖形,常見的幾何圖形如圓、半圓、弧、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如,地球五帶分布圖,重要緯線分布圖等,基本上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圓和幾條虛線、實線構成的圖形。
2.不規則圖形
在各種地圖中,以不規則地圖居多,遇到不規則地圖,可以設法將其轉化為幾種規則圖形之和,然后將幾種規則圖形依次連接,注意要突出圖形不規則部分的細節變化。像非洲特殊的緯度特點,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在黑板上繪出非洲的輪廓,抓住赤道穿過幾內亞灣和東非高原,南北緯度各跨30多度的特征,先畫出對稱軸赤道,赤道以北可以看成是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赤道以南可以看成是一個近似的倒梯形,把握好海岸線的凹凸變化,用線條很快就能勾勒出非洲和馬達加斯加島的輪廓。
3.象形圖形
可以將某種比較復雜的地理事物轉換為大家都了解的事物,且二者之間要有很強的相似性。
(1)比喻象形法。可以把比較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形象化,便于學生掌握。如,東南亞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向分布”的地理特點,可以將其形象化地設置為左手手掌圖,手背為高原,手指為山脈,指縫為河谷,水往低處流,水會從云貴高原(手背)向四周流開,流入指縫,形成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進而引出“山河相間,縱向排列”的特點,上游河流水能豐富,下游形成農業生產的沖積平原等知識。
(2)比擬象形法。有些地域的輪廓酷似大自然中某種事物的外形,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找到這一特點,不僅有利于我們畫出該地域,也有利于我們認識該地域,識記該地域。這樣的板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比用掛圖、課件圖片要好得多。如,我國黑龍江省的輪廓,就像是一只在水中前行的黑天鵝。又如,陜西省的輪廓既像一個跪地作揖的秦朝兵馬俑,又像中文的“上”字反轉180度后的形狀。
二、地理原理及成因圖
地理原理及成因圖。如,地形剖面圖,季風成因及變化圖,地球自轉、公轉示意圖,大陸漂移學說示意圖,地形雨的形成圖,黃土高原黃土風成說示意圖等,都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點。它是將復雜、抽象的地理原理及成因化為具體、簡單的、形象化的板圖,有利于學生感知、理解、記憶地理知識。如,畫亞洲的季風氣候形成示意圖時,可以直接畫一個方形或橢圓形代表亞洲,也可以采用前文介紹的不規則圖形的板畫方法,簡單地畫出亞洲的大致輪廓,然后用藍箭頭、紅箭頭分別畫出冬季風與夏季風的源頭及行進方向。兩種箭頭的覆蓋范圍還要能反映出兩種季風各自的影響范圍。
三、板圖要注意的問題
畫板圖要快,要做到“胸有成竹”,邊講邊畫,言行一致。由于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一般地圖要在十幾秒內完成,難度大點的板圖,繪圖時間最好控制在1分鐘以內,如果有相對復雜而耗時較長的板圖,應該另外準備一塊小黑板,課前畫好,課堂上展示。
板圖要簡單明了,條理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能出現太多與課堂內容關聯度不大的地理事物。畫面要能體現當堂課的知識點,讓學生一目了然,板圖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不能為作圖而作圖。
板圖要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要性、科學性,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靜態的板圖能反映地理生物的輪廓、數值,動態的板圖能反映地理原理的成因。幫助學生從紛繁的地理現象中抓住本質,使學生能在教師繪圖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地圖、地理填圖等技能。
板圖只是板書的一部分,板圖要美觀,具有藝術性。板圖雖然不是美術畫,但一定要能體現地理特色,線條的長短、粗細、方向,弧度的大小,虛實線的運用,特別是在色彩的安排上要體現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總之,地理板圖僅僅只是課堂教學的手段之一,有優勢,也有局限性,適時、準確的地理板圖不僅能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學習氛圍,更能創造一個心領神會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市頤和中學)